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法治论坛

摘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个概念在同一时空使用时,法治国家指整个国家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政府主要指国家行政权行使的法治化;法治社会则主要指政党和其他社会共同体行使社会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是: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条件;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社会的保障,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关键词: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第三条确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宪法、《纲要》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分别提到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个概念。过去我们的各种学术着作、论文和法律文献也经常提到这三个概念,但往往是分别单独使用这三个概念,很少有人将这三者放在一起同时使用。因此,人们一般不对这三者进行严格界分,通常赋予三者以交叉或重合的涵义。[2]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三者放在一起,提出要对三者“一体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不对这三者的内涵做一定的区分,弄清这三者是什么关系,它们有什么异同。我们只有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各自的目标、任务和标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这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异同有一个初步的把握,我们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探索三者“一体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实现路径。

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概念辨析

《百度百科》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这三个概念分别有一个解析:关于“法治国家”,其认为是在德语中最先使用的。早期的法治国是指中世纪欧洲的某种国家形式,尤其是德意志帝国,当时被认为是“和平与法律秩序的守卫者”。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是德国资产阶级宪政运用的晨雾,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特别是行政权力必须依法行使,所以,法治国家有时又称法治政府。《百度百科》认为,法治国家的条件和标准有五:(一)通过法律保障人权,限制公共权力的滥用;(二)良法的治理;(三)通过宪法确立分权与权力制约的国家权力关系;(四)赋予广泛的公民权利;(五)确立普遍的司法原则,司法独立等。法治国家的形式标志有四:(一)完备统一的法律体系;(二)普遍有效的法律规则;(三)严格公正的执法制度;(四)专门化的法律职业。法治国家的实质标志同样有四:(一)法律与政治关系的理性化制度;(二)权力与责任关系的理性化制度;(三)权力与权利关系的理性化制度;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性化制度。[3]

关于“法治政府”,《百度百科》的解析是:法治政府应是政府从决策到执行及监督的整个过程都纳入法制化轨道,权利与责任紧密相联,集阳光政府,有限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于一身,并用法律加以固定。法治政府的关键是要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据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百度百科》认为,建设法治政府的制度主要有四:(一)重大决策的听证制度;(二)重要事项的公示制度;(三)重点工作的通报制度;(四)政务信息的查询制度。[4]

关于“法治社会”,《百度百科》的解析是:法治社会是和人治社会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国家权力和社会关系按照明确的法律秩序运行,并且按照严格公正的司法程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解决社会纠纷,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执政者不是依照个人喜好以及亲疏关系来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公共事务。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必须具备精神和制度两方面的因素,即具有法治的精神和反映法治精神的制度。简约而言,法治的精神方面主要是指整个社会对法律至上地位的普遍认同和坚决的支持,养成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并且通过法律或司法程序解决政治、经济、社会和民事等方面的纠纷的习惯和意识。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和行政法规等由规范的民主程序制订出来,司法和执行过程通过规范的程序受到全社会的公开监督。《百度百科》认为,法治社会的特点是,法律在社会系统中居于最高的地位并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法治作为一种治国的基本规则,要求法律成为社会主体的普遍原则,不仅要求公民依法办事,更重要的在于制约和规范政治权力。[5]

很显然,《百度百科》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上述解析并非是同一学者在同一时空所为,从而在逻辑上并不很严密,内容上亦不完整。此三个概念的共性是法治,差别是国家、政府、社会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当然,相同涵义的法治与不同涵义的国家、政府、社会组合构成相应新的概念后,其中的法治涵义亦不再完全相同,它们各自的重心会有所差别。例如,法治国家的“法治”可能更强调权力控制;法治政府的“法治”则更强调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法治社会的“法治”更强调人权保障,尽管权力控制、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人权保障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共同要件。

要在同一时空同一语境解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涵义,可能要循以下三个步骤进行:首先探讨国家、政府、社会的不同内涵和外延;其次,研究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中法治的共同要件;最后,分析法治分别与国家、政府、社会组合后法治涵义重心的差别,法治与国家、政府、社会组合后形成的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个概念的异同。

首先我们来考察国家、政府、社会三个语词涵义的区别。《现代汉语词典》给予这三个语词的释义分别是:(一)国家,①指阶级统治的工具,同时兼有社会管理的职能;②指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作为国家重要表现形式的“国家机关”则指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队等。[6](二)政府,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7](三)社会,①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②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8]当然,词典对国家、政府、社会的释义只是阐释其最一般的涵义。在法律意义上,“国家”在很多时候即指广义的政府,包括行使国家立法权、监督权、重大问题决定权的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行政权的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司法权的国家司法机关等;“政府”通常指狭义的政府;即仅指国家行政机关;“社会”亦有广义的社会和狭义的社会之分:广义的社会包括国家、政府、政党和社会组织、团体等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体,狭义的社会则仅指相对于国家、政府的社会共同体,主要指NGO、NPO性质的社会组织、团体,也包括政党,甚至包括市场经济组织。

因此,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个概念在同一时空使用时,法治国家包括整个国家权力(国家立法权、监督权、重大问题决定权、行政权、司法权等)的法治化;法治政府仅指国家行政权行使的法治化;法治社会仅指政党和其他社会共同体行使社会公权力的法治化。而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个概念分别单独使用时,法治国家可指整个公权力(包括国家机关、政党和社会共同体组织行使的国家公权力、社会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政府既可指广义政府行使国家公权力的法治化,也可指狭义政府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法治化;法治社会既可指广义社会的法治化,也可指狭义社会的法治化。从而,法治国家与广义的法治政府、广义的法治社会的内涵虽然不同,但外延基本差不多,广义的法治政府的外延稍小于广义的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

上述法治的各项要素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共性要素。如果一个国家的公权力运作缺少其中某一项要素,就既谈不上是一个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也谈不上是一个法治社会。当然这些要素在三种法治形态中的比重是有差别的:法治的第二个要素可能在法治国家中有更大的比重;法治的第四个要素可能在法治政府中有更大的比重;法治的第三个要素可能在法治社会中有更大的比重。当我们在特定时空谈论三种法治形态中某一种形态时,自然会不可避免地强调五项要素中某一项或某几项要素。但当我们在同一时空探讨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任务时,当然就应该和必须同时注重这整个五个要素,依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形有步骤,有轻重缓急,协调有序地推进这五个要素的均衡发展。

二、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

我们首先来讨论建设法治国家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关系。笔者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关键。

三、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条件

关于建设法治国家与建设法治社会的关系,我们的观点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条件。

四、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社会的保障,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最后,我们来讨论建设法治政府与建设法治社会的关系。关于这一关系,我们的观点是:前者是后者的保障,后者是前者的目标。

注释:

[6]《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6月第五版,第520页。

[7]《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6月第五版,第1741页。

[8]《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6月第五版,第1204页。

[9]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条。

[10]参见习近平2013年1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1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50条。

[1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条、第6条、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第3–5条。

[13]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25、121、131条。

[14]亚里士多德指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99页)。

[15]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2、67、71、73条;《行政诉讼法》第1、3、5条。

[16]参见何时能成博文:《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法治社会》(blog.sina.com.cn/s/blog_4b14a8c20100),

[1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2012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

[18]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2007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

THE END
1.小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1网上科普有关“小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关于小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如下: 1、法律的重要性 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到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法https://www.cnoubao.cn/zsbk/202412-1850.html
2.法律和法治。法律和法制。虽然是同音字。但是本质不同。作者: 全部讨论 价值投资避险保值 法律制度和法治制度不同的本质。法律制度是基础。法治制度是方式。https://xueqiu.com/9911293403/315958224
3.试述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试述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876/36908057.html
4.试述法治与法制的区别试述法治与法制的区别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https://www.shangxueba.com/jxjy/E35CF98E.html
5.试述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法制既指一国的法律制度或法和制度,也可以指严格依法办事的一种方式、制度。而法治概念的含义则主要在于主张执政者严格依法治理国家。 (2)当法制作为法律制度或法和制度的简称时,它指的是具有实体性的法和制度,属于制度的范畴,强调加强法制是强调要有治国的工具。而法治是一种治https://www.51zhishang.com/shiti/tk-st-473217.html
6.德治与法制的关系7篇(全文)德治与法制 摘要:道德和法律的动态系统--德治和法治,作为调节人类社会的两个手段,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法治、德治作为上层建筑是要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同时法治、德治的结合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因此,二者的组合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vuy5hfc.html
7.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国际经济法网49、下列选项关于法制与法治的表述,哪一些是不正确的? A、 法制只有在民主政治中才会存在 B、 法治与法制的含义相同 C、 历史上凡是有法律的国家就有法治 D、 “有法可依”是建立我国法制的根本前提 50、下列选项中关于法与政策的表述,哪一些是正确? 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8905.htm
8.简述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精选6篇)邓小平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并确立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开启了崭新征程。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二 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 德治与法治虽同为治国方略,但二者却又不尽相同、区别甚大。法治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8ha1l2t.html
9.“法制”和“法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容混淆。“法制”和“法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容混淆。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联系混淆法治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是()。 |指定的医https://www.shuashuati.com/ti/0a41446136264d83984b35416930bbaf.html?fm=bdbdsfbb46fe30ee27ffbe927795cfb0f9639
10.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是什么简单来说,如果说“法制”是二维的,那么“法治”就是三维立体的。从静态的“制”到动态的“治”,更准确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另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法制”与“法治”虽有很大区别,但绝不意味着可以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 法律依据 《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https://m.64365.com/tuwen/aaanqwt/
11.法理学知识点背诵合集(下)法制统一原则是指立法活动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法制统一原则要求立法机关所创设的法律应该内部和谐统一,做到整个法律体系内各项法律、法规之间相互衔接且相互一致、相互协调。法制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宪法,只有在严格遵守和维护宪法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法制的统一。 https://www.scwanxue.cn/kyzx/zhinan/1023.html
12.简答题简述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与联系。【题目】 【简答题】简述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题目】【简答题】简述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40961341rtf.html
13.B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之一在于是否要求"良法之治"C法治社会也可能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制的核心是权力保障与权力制约 B、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之一在于是否要求"良法之治" C、法治社会也可能出现严格遵守法律制度却牺牲个案正义的情况 D、法治要求法律全方位介入社会生活,但并非完全取代其它社https://www.koolearn.com/shiti/dx-st-6496.html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些许研究(基本要点)一.名词概念:法、宪法、法律、决定、法规、规章、条例,以法、依法、法制、法治,执法、司法,守法、合法、违法、非法。立法,修法、废法,立法解释、司法解释。 二.法治体系 法治体系与法制体系、法律体系是什么关系?应是其发展,外延更大,包招四大体系,即法律规范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保障体系。法律规范体系则http://www.scge.gov.cn/html/website/outsite/jiguandangjian/xuexiyuandi/nw68911.html
15.关于法制体系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三者区别的说法,错误的是关于法制体系、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三者区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法治的“法”主要是指约束权力运行的法 B、完善法制体系和法律体系是为建设法治体系服务的 C、法治的“法”主要是指规范公民行为、社会生活和市场秩序的法 D、法治的“法”主要是指规范国家、政府、政党治理行为的法 http://www.kjks.net/jjs/cj/cjjjjc/16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