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以及法制意识的关键学科,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是教师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过于陈旧
(二)未正视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以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需要注意的两个主体,而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否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会直接影响到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然而,目前许多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并未正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没有重视起对于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这一情况就导致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且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难以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创新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引入并应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将数字教学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吸收并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并以此为思想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在互动式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在深入的了解课程内容,以及班级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对于自身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并积极主动地在教学过程当中提出一些具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开展《做更好的自己》这一板块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将互动教学法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你觉得自己存在哪些不足?”在学生们积极的回答之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做更好的自己是什么意思呢?”并让有答案的学生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在大部分学生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就可以再次询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哪些事情来提高自己呢?”然后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引入,并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什么是做更好的自己,以及做更好的自己的作用和意义。
(二)正视师生关系
(三)完善教学体系
教师在为学生开展教学内容之前,应当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基础,深入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探析,在教学过程当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课程的设计,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的科学合理,并且教学内容更加的体系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当中包含了大量丰富的教学内容,包括对于文化的了解,对于生命的探析,因此,教师应当在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例如,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前,应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让本学期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而在开展具体课程,比如《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板块的教学时,教师应当提炼出本堂课程的教学重点,并且设立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这一教学目标,在结合班级上学生不同性格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的进行教学内容措施的设计,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作为学生高速发展的阶段,是为学生培养一个健全人格以及良好思想品格和法律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吸收以及应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