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意识养成途径论文

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意识养成途径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意识养成途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关键词:

大学生;法治观念;契约精神;养成;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治观念在治理社会与进行经济、国家的管理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概念为人们对法律性质与功能的了解与看法,总而言之,法治观念主要指的就是,不以个人的意志,而是按照法律对国家进行治理的基本观念。同时,契约精神在人们生活中也有着重要意义,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形成与发展的意识,只要社会存在,那么人就要有社会生活,在社会当中就必须拥有这样的精神。在广义上,契约精神也可以被认为是规则意识,想要在社会当中和谐生活,就必须有规则意识,有很多人生活在一起,必须要相互承担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拥有诚信意识,社会才拥有秩序。

一、集约精神在法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遵守规则的国家,始终坚持无规则不成方圆,如果想要让社会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那么,保持社会的稳定性,在加快法治建设的过程当中实现中国梦,并且发挥出市民公约以及乡规民约,和行业规章当中积极的作用,对建设我国精神文明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是典型的规矩,而只有讲规矩,才能够真正培养法治的社会精神。

首先,在市民社会的权利主体契约精神方面,契约精神在日常交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也开始了法治社会的创建,可以说,法治社会建立的经济基础就是契约精神带来的。同时,在此过程中公民为了更好地遵循契约精神也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社会秩序。

其次,契约精神不再局限于小范围,而是升至公法领域,在私人契约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扩展,更好地保障人权的实施,也能够保证公权力在控制范围之内。在宪法规定中有着对于国家实施教育方面的要求,不仅要加强纪律与法治方面的教育,也要让公民经过文化与道德教育不断树立自己的法治观念。颁布性质不同的公约与守则来进一步保障城乡公民权利的实施,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只有让这些规则都能够深入人心,才可以真正的`实现依法治国的愿望。

再次,在生产和实践的过程当中,如果大家都公认一些规矩是可靠的,那么这些规矩就应该传承下来,并且不断的完善。人们都更加渴望让生产及生活更加安定,让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变得更加美好,而少了各种约束和规章,这些愿望是很难实现的,有些规定虽然并不具备官方性质,可是其强制性法律意义是非常显着的,都能够符合当地民俗以及习惯,因此就应该得到尊重,而这正是法律的萌芽,只要稍加规范,就可以获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最后,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在情感上,都倾向于一些更加符合当地特色的公约以及规章,所以,就要进一步汲取其中的法治文化与精神,并且通过探究来发现在乡村治理中法治的重要作用与不可或缺的价值,真正的发挥出稳定社会的作用[1]。

二、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以及契约精神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将依法治国当作主体,要能够充分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且要求将规则意识的强化作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重点,在此过程中来不断宣传与发扬契约精神,而作为主力军的大学生不仅,不仅仅是能够推进依法治国的主体,也是保证法治中国建设实施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就要让大学生法治意识水平不断提高。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当中,大学生必须要不断地提高法治意识,同时也要充分的培养自己的法治观念,契约精神在法治形成的过程当中,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在市民社会的权利主体契约精神方面,契约精神在日常交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也开始了法治社会的创建,打造了法治社会建立的经济基础。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秩序。

因此,必须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确实最为合适、科学的培养方案,通过讨论这个问题,能够让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实践过程当中获得更多提高[2]。

三、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意识养成途径

一切的法律当中,最为重要的法律是在公民内心的法律。法律最为根本的要求就是实施,而且精神正是法治的基础,如果契约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就代表着人们已经形成了契约精神,契约精神与法治观念的养成,要能够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一)学生为主,依法自我管理

(二)构建立体化法治教育

(三)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要能够构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体系,从而使大学生诚信的水平获得提高。构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的目标体系,要能够养成诚信待人以及诚信学习的习惯。而构建出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的体系,正是大学生诚信教育最为重要的部分,在实施诚信教育的过程当中,可以影响到诚信教育的成果。而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的保障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保障体系的建立是诚信教育体系完善的基础,两者密不可分,有着紧密联系。前者作为后者的建立支柱,因此想要更好地推动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就需要不断加强与完善保障制度[5]。

(四)有效规则教育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田玉敏.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研究[J]理论观察,2018(2):149-151.

[2]赵继彬.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研究[J].法制博览,2018(35):48.

[3]张雅光.略论美国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培养机制[J].继续教育研究,2018,234(2):117-121.

[4]卢晓梁,王鸿祥.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30):26.

[5]颜凯.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教育分析[J].法制博览,2019(19):37.

[6]蔡敏仪.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育[J].人文之友,2018,9(9):131.

THE END
1.法治观念所谓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也就是依靠法律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治理社会的观念。术语简介 法治观念的实质是指法律至上、以法治国的理念、意识与精神,在西方哲学中,“超越”虽然在不同哲学流派、不同哲学家语境下,内涵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哲学家都把它看成是超出某种界限之意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3%95%E6%B2%BB%E8%A7%82%E5%BF%B5/5644921
2.孔子对“法治”有什么看法?爱问知识人近代以来,我们以西方法律概念来界定孔子思想中的法治观念,经常 会得出这样一种印象:孔子主张德治和“https://iask.sina.com.cn/b/6gBfchvo5TR.html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比较这两大法系国家的法治思想的具体表述和核心关注也有所差别。不仅有地域的差别,还有因时代变化引发了不同的问题,因此形成的相关法治观念和法制观念之表达也不同。例如,最早的17世纪的英国的资产阶级法学家大致提出了近代法治的"主权至上"、"个人权利"以及"权力制约"这三个要素。强调主权至上是鉴于英国内战时期的惨痛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17764
4.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8篇(全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 它具有普遍意义, 主要体现在, 它不仅适用于司法机关, 也适用于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及社会团体和个人;不仅适用于科学发展观这一思想观念的提倡和坚持, 也适用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首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科学性。它是从观念和精神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本质所https://www.99xueshu.com/w/filejzygteef.html
5.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精选6篇)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态度和评价、解释,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评价、法治观念等等。作为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建设,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存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2g4e1b6.html
6.《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思想道德与法治 *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第三节 维护社会主义法治权威 * 在独裁的国家 君主是法律 在法制的国家 人民是上帝 *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正确法治观念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06/716514603100412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