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防范青少年犯罪

法律和我们的年龄一样,它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我们从出生开始便受到法律的保护,社会对青少年的保护更是极为重要的。

01

为什么要着重保护青少年呢?

为什么青少年是最容易犯罪的群体呢?

青少年处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的阶段,神经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其认识、感情和意志上的变化容易让他们变得兴奋、冲动和容易感情用事。因此,青少年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此外,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方面尚未成熟,他们通常对于诱发犯罪的人和事物没有正确的判断。

02

青少年犯罪行为有哪些呢?

从犯罪性质上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其次是抢夺、抢劫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此外,一些青少年会模仿电影电视情节中犯罪人员的作案手法,不顾后果挥刀作案,以致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

03

《民法典》中的部分“法律年龄对照表”:

0—1岁——父亲不能随便离婚。《民法典》第34条规定:1周岁以内,婴儿的父亲不得向母亲提出离婚,但母亲提出离婚或者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父亲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1—6岁——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一岁以下的小孩为婴儿,一岁以上不满六岁的为幼儿,六岁以上不满十四岁的为儿童。为了婴儿的利益,哺乳自己不满一岁的婴儿的妇女,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不适用治安拘留。

8岁——根据我国法律规定,18岁以下的为未成年人。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规定,8岁是一个很重要的年龄分界线,它把未成年人分成两个阶段:8岁前为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岁以后,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4—16岁——14岁是一个十分重要也很危险的年龄。因为从这一岁数开始,人们将可能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行政法、刑法上的责任。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14—16岁属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8岁——到了18岁这个年龄,就属于成年人了。根据《民法典》第十七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已满18周岁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享有广泛的公民权利: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权参与国家管理,担任公职和社会职务的资格(包括担任警察、律师、公务员),办理公司、企业。于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十八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

04

为什么要重视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例日渐增多,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了低龄化、团伙型、暴力型、智能化的趋势,这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认知水平低下导致其犯罪行为增加。因此,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十分紧迫和重要。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社会、学校、家庭因素都缺一不可。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三管齐下,形成合力向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为其创造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05

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和途径主要包括:

⑴诉讼途径:打官司;

⑵非诉讼途径: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

⑶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此外,当地居委会、妇联、公安局等机构也能为未成年人提供帮助。

普法小知识

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是指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对社会有一定危害,应受到治安处罚的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一般违法行为违反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具有社会危害性,应依法受到刑罚以外的法律处罚。犯罪行为触犯刑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常见的一般违法行为:

⑴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如:扰乱学校教学秩序、结伙斗殴、寻衅滋事等;

⑵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非法携带、投靠、贩卖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在公路上设置障碍、损毁,移动标志、私拉电网等;

⑶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如:殴打他人、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虐待家庭成员、侮辱他人或诽谤他人、隐匿等。

什么是犯罪?

犯罪是违反法律规定,危害了国家、集体、社会、个人的利益,依照法律规定应受到法律惩罚的行为。14周岁—16周岁有8种犯罪应追究:杀人、抢劫、强奸、投毒、放火、爆炸、故意伤害重伤或死亡、贩卖毒品。年龄小同样必须遵纪守法。

常见的刑事犯罪种类(刑法规定有10大类):

⑴危害国家安全罪如: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等;

⑵危害公共安全罪如:爆炸罪、放火罪、投毒罪、私藏枪支罪、交通肇事罪等;

⑶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如: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走私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诈骗罪等;

⑷侵害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非法拘禁罪、绑架罪等;

⑸侵犯财产罪如: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等;

⑹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如:聚众斗殴、赌博(六合彩)、伪造证件、印章、侮辱国旗、国徽、作伪证、制作、贩卖淫秽物品;

⑺危害国防利益罪

⑻贪污贿赂罪

⑼渎职罪

⑽军人违反职责罪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

1

情绪不稳定,认知能力低,辨别能力差

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不成熟,社会阅历浅,缺乏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认识片面、固执己见,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到刺激,导致做出犯罪行为。

2

自控能力差,好奇心理强,逆反心理重

未成年人容易受到影视剧情或小说情节影响,特别看重“哥们”义气,容易冲动而且感情用事,逆反心理较重,极易受外界刺激而走向极端。

3

盲目崇拜、模仿力强

青少年尚未走进社会,却渴求了解社会、接触社会,他们在生活中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这种盲目的模仿很容易让他们误入歧途。

4

性机能成熟、性心理扭曲

由于性教育的缺乏,未成年人的性知识滞后于性成熟,他们对性具有好奇感、神秘感和尝试欲。因而,他们容易接受社会不良刺激,如荒诞淫秽的影视作品、书刊、录像的影响,会使未成年人的性心理、性观念、性道德产生扭曲,从而导致犯罪。

THE END
1.法律智慧的传承法制教育内容的重要性与实践在现代社会,法制教育不仅是培养公民法律意识和道德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通过深入学习法制教育内容摘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提升个人素质,为建设更加稳定、繁荣、文明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首先,法制教育内容摘抄强调了法律知识与文化传承的紧密联系。在中华https://www.3svb9bc3.cn/xue-shu-jiao-liu/354095.html
2.普及法律意识,常识中的法律知识的重要性收藏品批发普及法律知识对于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至关重要。通过普及法律知识,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是构建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 https://www.eyaxuan.com/post/9321.html
3.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应该把尊法放在第一位,因为领导干部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首先要解决好尊法问题。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尊法是关键,学法是保障,守法是目的,用法是归宿,四者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对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1026216870618497&wfr=spider&for=pc
4.提升公众法律知识理解与认知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探究摘要:提高公众对法律知识理解与认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石。公众法律知识的普及有助于提高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促进社会公正。实现这一目标,需采取多元策略,如加强法律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利用新媒体传播法律知识等。通过这些措施,增强公众对法律的理解和认知,推动法治社会的进步。https://blog.kanfawang.com/post/21180.html
5.法律法规意识范文12篇(全文)建立良好防治环境还要求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 增强自身法律知识储备和执法经验以及灵活度, 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努力减少直至杜绝司法不公、滥用权力的损害司法机关形象和法律权威现象的出现, 恢复农民对法律的信仰, 从而自觉提高自已的法律意识。https://www.99xueshu.com/w/ikeyt72loaen.html
6.新员工转正述职报告(通用23篇)二、增强法律意识 认真学习法律法规,让我意识到,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人满意,这是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丰富法律知识,增强安全保护意识,使护理人员懂法、用法,依法减少医疗事故https://mip.wenshubang.com/shuzhibaogao/127035.html
7.法律知识的重要性范文笔者从进行职业法律知识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管是备课、上课,还是布置作业,都应要求学生把掌握的法律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事情相联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课堂讲解与讨论,使之上升为理性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法律意识,达到教学目的。 https://www.youfabiao.com/haowen/52118.html
8.儿科护士个人总结反思(通用15篇)3、我们加强了护理人员对风险、法律和证据意识的培养,增强了他们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今年我们组织了护理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与考试,并及时分析讨论了护理差错事故的案例,以进行警示教育。同时,我们进一步规范了医嘱查对流程和药物查对流程,并制定了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程序和应急流程,以防范住院患儿坠床跌倒和各类导http://www.ycd999.cn/detail_content.php?db=gzzj&id=18101
9.简短护士工作业绩总结100字7篇三、增强法律意识 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及其它法律法规,积极参于医院组织的学习班。意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人满意,这是人们对护理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因而要丰富法https://www.newsipay.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29538.html
10.远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家长们不要忽视劳动在孩子早期智力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重视在劳动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智力。因为劳动符合幼儿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吃饭、洗手、洗脸、扣衣扣、脱衣穿鞋等;帮家长干点活,如扫地、抹桌子等;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养盆花、种棵草、喂养个小动物等,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使孩子们身体健壮、精神愉快、克服http://yax.i.yce21.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f89b661c881f4815a43c88418b2941f8&id=1612762091
11.中国法院网(二)增强法律意识,提高维权能力 发生交通事故后,在涉及是否存在职务行为或雇佣行为的争议时,往往需要驾驶人或受害人进行举证。一些驾驶人法律意识不强,证据保存能力较弱,无法提供充分证据,导致法院无法认定职务行为,因此只能由驾驶人自己承担责任。所以对于驾驶人来说,应尽可能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并在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18/08/id/50256.shtml
12.高考政治知识点必修11企业: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遵守劳动法和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 ①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劳动者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https://www.jianshu.com/p/08cdad6f3407
1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知识100问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企事业单位一要把内部治安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健全治安保卫组织,落实专人负责;二要加强对所属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观念;三要及时发现不安全苗头,缓解矛盾,防止上防、请愿、闹事等事件发生;四要在转换机制、深化改革过程中,妥善消化、安置富余人员,防http://www.gzhdpf.org.cn/c100779/201102/dcf9d47c922b4a90ae10b7c188d7d995.shtml
14.法律意识的增强(精选十篇)法律意识的增强 篇1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 公民的守法、护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 而是在一定的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 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法律意识, 才能真正做到不仅自己不犯法, 而且能积极主动向家庭、社区、社会进行普法教育宣传, 积极捍卫法律的尊严。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xbbv3h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