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意识的培养

摘要法律意识的建立是社会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根据实际社会发展水平,对法治法规标准进行建设,逐步完善法律健全水平,构建合理的司法规范标准,建立健全的立法标准、执法意识,提升司法规范的建设水平,提升法律法规的意识建设。以良好的法律法规建设意识标准,逐步提升法律意识和法律标准,完善社会道德的建设,提升公民意识水平的快速培养,这是有利于法律法规建设治国发展作用的。本文将针对法律法规的实际意识培养标准进行分析,以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意识建设分析标准为基础,逐步提升我国公民法法规作用的规范性管理水平,实现对法律建设培养水平的快速提升。

关键词法律法规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388

依法治国是基础战略方案,按照法律法规的实现标准,及时对法律战略方针进行快速有效的实施,逐步提升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的建设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的思路制定和文化建设,有力的配合实际标准进行管理,完善法律法规的国民经济建设水平,确保法律核心意识的提升,加强法律法规思想的准确贯彻,提升依法治国的实践作用和发展水平。

依法治国是一项崭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伟大工程。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要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要时刻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法律法规意识的概念分析

法律法规意识的研究字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以法律理论标准为基础,分析实际法律规范的各种学说内容,分析法律实际社会的管理要求,以法律法规的要求、法律法规认识标准、用法、意识、文化关系进行等级化的分析,确定法学理论意识的管理概念标准,分析法律意识缺乏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和变化,准确的分析法律理论标准和内容,明确法律意识可能存在的缺乏问题,结合法律思想、观念、知识、心理水平进行综合化的分析,明确法律法规意识完善的实际标准和方法。

(一)法律意识的主体观念标准和意识

法律法规意识方法是以有效的结构标准、文化方法、法律法规、艺术思路、宗教标准进行分析,完善实际社会心理意识水平,构建良好的政治、文化、哲学、宗教文化意识,结合法律意识标准进行综合体制的建设,改善实际法律法规建设标准,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提升,完善情感、知识、思路完善建设的管理。

(二)知识主体方法的划分

按照法律法规实际知识主体思路进行情感分析,明确法律法规评价标准,确定情感意识标准和心理反应变化,准确的分析社会主体、物资和精神的需求变化水平,结合实际社会主体客观标准,分析法律法规的情感建设,以合理的法律评价分析标准进行建设,提升法律情感的作用分析效果,明确法律行为意识和内容,确定法律思路的认知,结合行为标准和心理反应变化进行分析,充分研究法律情感的态度变化。法律评价是以有效的法律认知和作用进行分析,明确实际法律规范中的是非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价值分析,并判断实际心理活动情况。

(三)充分分析法律心理思想的体系关系

以有效的不同法律认知进行划分,明确法律意识和心理思路,确定法律实际心理主题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对法律意识的表面建设,明确直观情绪和愿望的要求建设标准,完善日常生活的联系效果,确保直接、自发的结合性,对不系统、不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确定法律思路体系的主奴被阶段和建设过程。法律思路体系是以有效的社会主体建设为基础,逐步完善法律思路体系的准备阶段和手法标准,按照法律意识地位进行主导思路的分析,明确法律意识的认识过程,确定法律思路体系的自发形成过程。在法律思路体系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准确的分析法律思路建设过程,加强法律心理的准变过程,明確实际完整性、系统性、理论性的法律标准和变化,有效的分析实际法学家的复杂程度,提升公民法律意识水平的建设,不断提升法学工作的分工,对分散、零星的情感进行表达,明确实际感情转变的完整性,系统性,加强理论法律规范的建设,提升法律思想体系的分析,代表实际法律阶段的复杂程度进行分析,尽可能的提升公民法律意识的建设水平,提升公民系统、多变、自发性的法律系统水平,提升法律意识建设,完善公民的法律教育效果。

(四)法律意识的文化联系,完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建设

二、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法制观念是人们对于现存的法律规范、法律活动和法律关系等现象的概括和。目前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的大学生犯罪行为无法预料。法理知识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知识和理性基础。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法理知识,才能使得大学生知道什么是法律允许做的,什么是法律不允许做的,自觉地按照法律模式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一点是法律关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

(二)重视权利而忽视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的,从利益分配上讲,就是索取和付出的关系,他们之间具有统一性、平衡性的关系。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就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去捍卫它。在行使自己的个人权利时,也要时刻铭记自己对国家社会、集体、他人的义务并自觉履行。尊重他人的权利是主张自己权利的前提,不尊重他人的权利,其实就是践踏自己的权利。然而,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片面强调自己的权利,只知道索取利益,不懂得履行相应的义务。

总之,当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法律的权威还没有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完全彻底地树立起来。但可以肯定的是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对法律的渴求显得尤为强烈。他们深知在法治社会里,法律无所不在。无论是目前的生活、学习,还是将来参加工作,无一例外地都要受到来自法律的各方面的调整和约束。所以作为合格的大学生,就应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使自己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等各方面,都能成为全社会的楷模。

(三)法律知识差

当代大学生由于法律素质不高,大学生所知道的也仅限于课堂上的灌输所得。大学生们始终认为学习法律一无是处,从例如;大家都熟悉的大学的王某与男友黄某某发生矛盾,遂产生先毒死男友然后自杀的念头,并付诸行动;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立某抛弃个人的基本道德出卖肉体,出卖灵魂。据调查显示,近几年在校女大学生从事卖淫和盗窃的占到60%,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民族振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法律意识的培养建设

(一)法律意识的培养

以有效的法律意识建设进行培养,完善社会经济制度、政策、法律、文化、教育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建设,不断提升整体民族的文化素质水平。法律意识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法律形成标准,从社会意识出发,分析实际理论规范的活跃性效果,明确实际经济体制建设标准,不断完善经济基础的自身独立性。在法律信仰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崇尚法律,法律至上原则。法律虽然是一些规则和条文,但法律规则和条文背后寄托深切的信仰,当人们对法律产生认同并建立了法律信仰之后,遵守法律规则和应注重要求大学生用现代理念来评判与思考法律条文所体现的价值观,他是否体现了现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法律权威的要求,是否充分满足现代正义观的要求。认识到社会主义法制性质和内容,社会主义法治有利于使大学生从自身利益出发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最终完成法律意识的理念升华。

(二)实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大学生的观念具有激进型和时代性的特点,主观上关心国家法制建设。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必须创造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该进行生动的法治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既要尊重权利,也要履行义务,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三)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培养过程

首先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了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当今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源自于家庭、社会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低下,社会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家庭过高的期望值与自身能力差异所产生的压力,有的找不到正确的方式排解,于是就通过犯罪的方式而释放出来。因此,必须按照法律知识教育的内容和基础进行培养和提升,不断完善全民社会法律意识水平,实现法律平等标准管理的基本原则,提高自觉遵守实际社会范围的规范性,提升法律制度的有效管理。其次是提升民主制度建设,完善法律创新的环境规范管理。以经济建设发展为中心,不断提升社会生产力、生产总值的规范建设,以有效的物质生活水平为基础,完善行为生产总值、大幅度的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水平。民主建设是以有效的经济发展基础为前提,不断提升物质条件水平的建设。根据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构建良好、平等、自由、公正的意识建设标准,为社会主义提供良好的建设发展思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行有效的依法制度管理建设,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水平,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政治管理事宜水平,以合理有效的法律依据标准,不断提升法治建设的经济支撑效果,完善法律规范意识标准,自觉提升国家规范意识下的法律推进水平,确保整治建设水平的有效提升。按照法律意识建设标准进行培养,明确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方式和方法,有效的提升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姚知兵.现代社会法律意识的三个层面.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2]吴婷、李亚萍.从电视法制节目的舆论导向谈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中国电力教育.2008(7).

[3]檀钊.在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中纳入诚信教育.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學版).2008(3).

THE END
1.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精选6篇)从近年来发生在高校的一些案件来看,尽管我国高校的法律基础教育比较普及,但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是相当薄弱的。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态度和评价、解释,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评价、法治观念等等。作为祖国未来的中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2g4e1b6.html
2.法律素养论文汇总十篇临床医学院校对医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纵观国内医学院校,法律素质教育本身受重视程度不够,医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堪忧。 1.医学院校对法律基础课程重视程度不足 临床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应当贯穿临床医学生大学生活始终。而绝大部分医学院校的法律基础课程只在大一年级学https://zgsyzdx.xueshu.com.cn/haowen/12297.html
3.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报告3篇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报告篇1 现今社会城市居民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居民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 。作为现代人,应当具备法律素养,这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然而,实践中源源不断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频频向我们告示: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https://www.newsipay.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33661.html
4.“青春与法同行——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大学生法制为深化“遵守校规校纪,建设文明校园”专题教育,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商管理学院于4月14日14时30分举办大学生法制教育讲座,各班人员积极参与。此次讲座以“青春与法同行——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为主题,由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怡竹主讲。 http://jgy.sanxiau.edu.cn/info/2463/9202.htm
5.大学生普法法制教育10篇(全文)[2]张千帆.法治概念的不足[J].学习与探索, 2006 (6) :89-93. 高校普法教育与当代大学生 第2篇 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近几年来频频在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介上出现,这个犯罪群体就是——大学生。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x2fz050.html
6.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大学课件预览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培养法制精神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 培养学生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法的运行,法律权利和义务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司法实践,真正提高学生的法学理论http://read.cucdc.com/cw/37715/56204.html
7.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法制教育教案7篇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慎择友,择良友。面对朋友的要求,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以法律和道德为标尺进行衡量,三思而后行,不可随意迁就,否则会铸成大错。青少年要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的预防犯罪能力,时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自由、快乐。 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28768.html
8.思修题库总结C. 人际环境带来的苦恼 D. 自主意识与独立能力的矛盾 2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一门课程。() 标准答案:ABCD A. 世界观 B. 人生价值观 C. 道德观 D. 法制观 26.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标准答案:ABD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4188878
9.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温馨提示】思修法基这门课程分为思想、道德、法律三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分析题考察的关键,重点在于能够找出这三个部分的高频知识点,将分析题的知识点熟记于心。本周我们进行最后一个部分思想道德修改与法律基础的道德和法律部分的高频考点总结! 鉴于本文较长,链接特地放在开头: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10.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任务之一: 培养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新时代大学生应当注重学习,广泛涉猎各类知识,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建议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自律意识,多读经典著作和文献,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 培养批判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具备审视事物和观点的能力,并形成独立的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805/7060163132005141.shtm
11.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4 建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以身作则,带动身边的人增强法制观念。5 倡导法治精神:大学生应该积极倡导法治精神,弘扬法律文明,引导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维护法律权威。注意事项 学习法律知识要注重实践: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法制观念。参加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e5c39bf5e1ba2978d660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