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市委宣传部主管吕梁日报社主办
□闫红霞
为了适应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以强化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实效性,特制定此方案。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评价的依据与原则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评价的依据
另外,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等也是我们制定评价的理论依据。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评价的原则
坚持多角度、多样化评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形式越来越多样;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坚持教学评价与学生践行相结合;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坚持激励性评价的原则。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评价的对象、内容及标准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和价值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和方式,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所进行的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改进的评价。所以,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都是评价对象,这里教师和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
教师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处理、课堂气氛的调动、对学生学习的激发以及教师教学艺术等。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评价方法及实施
评价方法越来越多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有:反思、研讨、个案分析、学生考试等。对学生的评价除了纸笔测试外,还包括观察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等。
为了使评价方法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在实践中真正落实到位,以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充分发展,我们组通过不断的研究探讨,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进行了以下尝试。
1、课中评价
课中评价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课堂效果。我们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教学前,我们将此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发放给听课老师、学生代表、听课专家,听课老师、学生代表和听课专家针对课堂教学进行打分评价。课后收回评价标准,进行评课议课的研讨。研讨中,听课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授课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研讨后,及时将学生课堂表现反馈学生,帮助学生调整课堂学习行为。
2、考试评价
每学期我们会通过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此评价主要是成绩计分的形式。
3、课后评价
其实,很多学校和老师仅以分数的高低来论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好坏,评价学生道德水平的高低,很显然,这种评价是很不公正的。传统的分数评价,只能反映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了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做出评价,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和考试评价的基础上,还进行了课后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言行举止。主要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观察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依据。
描述性评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谈话,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册,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由任课教师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内容联系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每学期给出学生一个合理公正的评价,并及时公布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以便学生能每学期都有进步,逐步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评价反思与发展
1、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我们还可以采取辩论、情景测验、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
3、课后评价目前主要是结合班主任的期中期末评语,成长记录册等,针对本学科的评价还不完善不系统,需要切实制定。
只有不断完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才能更客观地衡量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发挥出它独特的德育功能,达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
许可证编号:2442046014国务院新闻办批准函(2017)67号ICP许可证号:晋D5-26043032晋文网备[2017]018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14710212030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