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MoralsEthicsandFundamentalsofLaw
【学时数】总学时48(理论学时32、课内实践学时16)
【学分数】3【适用专业】全校普通专科各专业
【开课学院】各学院【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修读学期】第一学期【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解疑释惑,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总目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时代责任、科学认识人生、提升道德修养、提高法治素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能力目标:通过课程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尽早认识和了解社会,深化实践能力培养,以求加强学生对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自我发展的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基本原理,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法律知识,增强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素质目标:通过课程教学,逐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文化、身心、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具体安排
(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48学时)
(二)具体安排
1.大学生活适应篇
(1)教学要求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时代的特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肩负的
历史使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及方法。
(2)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适应人生
新环境、树立新的学习理念、确立成才目标、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方法和途径
(3)教学方式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教学,教师部分讲授,重点指导学生参与并
(4)重点难点
适应人生新环境;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5)阅读书目与文献
宋艳丽:《学而时习之——读懂新时代的100个关键词》,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2017年版。
(6)作业
大学生如何肩负起历史使命?
进入大学后,如何从小事做起,迈好人生的重要一步?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你准备如何去实践?
2.人生与理想篇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活出生命的意义、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的评价与选择、如何化理想为现实。
追寻生命的意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选择;理想的确立与实现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8月21日。
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怎样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3.中国精神篇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及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践行中国精神的自觉性。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践行和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如何践行和弘扬中国精神。
如何践行和弘扬中国精神
吴潜涛等:《中国精神教育读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戴立兴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人民日报出版2018年版。
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4.核心价值篇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寻找有效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如何有效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价值观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践行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马国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新华出版社2015年版。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内在联系?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重大意义?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有效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道德篇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道德的含义及功能,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通过对生活中的道德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自觉遵守道德、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道德理论概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道德品质的锤炼
道德的作用与功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道德品质的锤炼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25日。
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结合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谈谈大学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践。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谈谈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6.法治篇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部门和法制体系,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理清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自觉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治素养的养成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素养的养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求是》,2015年第1期。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如何认识法律的特征?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如何认识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五、学生成绩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标准、原则、方法、要求)
1、平时成绩40%(包括考勤、作业、课堂发言、日常表现等)
2、实践成绩占30%(包括参与课内实践教学、小组课外调研汇报等)
3、期末考试30%(以主观题为主,主要考核学生根据教材所学内容正确认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六、教材、参考书目、重要文献以及课程网络资源
1、教材:
教育部社政司组编、罗国杰主编、沈壮海主持修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书号:ISBN978-7-04-049503-4.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第8版)
2、主要参考书: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善于学习增强本领努力实现“中国梦”.人民日报.2013.3.3
(3)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5.5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4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人民出版社.2016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7
(7)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12.
(8)习近平.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人民出版社.2017.8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
3、课程网络资源
(1)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网络教学平台:超星、线场强国
(2)中国大学MOOC(慕课)在线课程学习平台
(3)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4)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网站
七、其他说明
1、积极倡导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课时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
2、本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影像片和多媒体资料、演讲、课堂讨论、课堂展示等其它方式,着重于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理论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实效性。
3、成绩考核评定办法,根据上课出勤、课堂参与、作业、课内实践、期末考试等情况综合评定成绩,注重过程性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