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背诵,考试一定会出现!
考点一:要点名词识记
7.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4)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
考点三:共同富裕
1.为何坚持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精准扶贫?
(1)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方面。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4)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2.如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3)加强社会保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4)动员广泛的社会参与,形成合力,共同努力。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党和政府重视民生问题;
(3)我国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4.列举党和国家近年来采取的扶贫措施:
(1)加快农村危房改造;
(2)完善城乡医疗保障体制;
(3)实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制度。
5.青少年能为精准扶贫做些什么?
(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3)从自身做起,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
(4)为政府扶贫工作献计献策,自己履行义务。
考点四:党的基本路线
1.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党的基本路线地位: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4.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5.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考点五:科技创新
1.创新的意义: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3)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目前的科技现状为什么要建设科技强国?
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3.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的做法)
(1)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
4.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说明了什么?
(1)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成效;
(3)党的正确领导,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创新;
(4)广大科技工作者具有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
5.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对我国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我国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
(3)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6.我们青少年能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做些什么?
(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活动。
(4)敢于质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7.列举我国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成就?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北斗导航服务全球;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
8.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
(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2)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考点六:民主与民主意识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什么特点?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3)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目的是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
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1)发展选举民主。
(2)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民主选举。(2)民主决策。(3)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防止权力滥用,也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与热情。
5.监督权:行使途径:
(1)通过人大代表反映;
(3)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进行监督。
注意问题: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要实事求是,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不能聚众闹事。
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2)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
(3)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7.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自觉遵守宪法,按照宪法原则参与民主生活。
(2)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增强。
考点七:依法治国
1.法治有什么作用?——→法治的意义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法治的要求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通过赋予公民更多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全面依法治国:
(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要求(16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建设法治中国,为什么要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1)国家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6.法治建设,青少年怎么做?
(1)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2)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3)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和自身合法权益;
(4)向人们大力宣传法治知识和重要性;
(5)同破环法治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7.法治政府:
(1)含义: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核心内涵:依法行政。
8.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9.怎样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和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A.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B.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
10.怎样厉行法治——→法治社会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4)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环境。
11.开展扫黑除恶等法治建设活动有什么意义?
(1)有助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和权利意识;
(3)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进步。
考点八:
文化建设
1.中华文化:(1)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作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文化自信:
(1)原因: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3.中华传统美德:
(1)重要性: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熔铸了中华民族民族志向、民族品格和民族理想,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内涵:爱国情怀,奋进品格,高尚情操,伦理规范。
4.中华民族精神:
(1)内涵:
(2)作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意义、重要性: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价值引领。
(2)内涵:?
6.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热播,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精神生活;
(2)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3)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4)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
7.宣传和学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2)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弘扬中国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8.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我们该如何面对文化差异?
(1)要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
(2)要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
(3)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9.时代楷模、“最美”等先进人物有哪些优秀品质?
(1)心系祖国、勇担重任、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2)高度履行了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3)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10.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1)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还要互相交流借鉴。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1.向先进学习、弘扬美德等,青少年怎样做?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他人,奉献社会;
(3)勇于实践,踏实做人;
(4)向人们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5)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6)热爱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国家、社会、企业、公民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做法?
国家:……参考以上。
公民:……同上青少年做法。
社会:向公众宣传生态保护的意义;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倡导人们坚持绿色消费,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树立诚信意识,依法生产和经营。
考点十一:祖国统一
1.为什么祖国完全统一必定会实现
(1)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3)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2.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