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了如何针对导致大学生激情犯罪的几大因素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教育策略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看,激情犯罪是指行为人在一种激情状态下非理智性的或少理智性的犯罪。而所谓激情,是指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然而是爆发式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所引起的,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抑制也很容易引起激情。激情犯罪在某种程度上是长期受压抑的情感需要爆发的结果,这类人的生活经历坎坷,遭受过较多的失败,经常产生挫折感。⑵从社会地位来看,他们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从大学生群体来看,大部分都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激情犯罪的后果和社会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是个人反对社会的一种非常极端的表现方式。主要表现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等暴力性犯罪行为。

二、我国大学生激情犯罪的现状

从近几年我国大学生激情犯罪案件分析来看,具有如下的特点:

第一,多数学生激情犯罪的个性存在缺陷。面对人生挫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理智地、坦然地面对,而个性方面存在缺陷的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挫折的打击,一旦受到刺激,心理就扭曲变形,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当然并不是说有个性方面的缺陷就意味着犯罪。

第三,行为结构的严重性、暴力性强。从近年来高校发生的一些案件看,大多数犯罪分子一般不轻易侵害人身安全。而激情犯罪的行为人,不太顾及后果,一千起来就失去理智、野蛮凶残,甚至乱伤无辜,危害性极大。

第四,难以抑制性。一般情况下,激情犯罪的人都具有性情暴躁、道德修养差、自控力较弱等特征。大学生正处于青年的中期,具有血气方刚、朝气蓬勃等特点,同时,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急躁、激动、感情用事、喜怒无常,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一件小事情极容易使他们产生激情而导致犯罪。

三、就大学生激情犯罪问题展开的社会调研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现实心理状况,就大学生激情犯罪问题提出新的认识和分析,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大学校园的和谐,我们先后展开了问卷调查和个别交流。在问卷设计中主要采用了随机抽样法,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类大学的在校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29份。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认识方面。当今大学生对犯罪的认识一般,甚至有些偏差。

2.家庭成长方面。和谐社会下的家庭关系对大学生成长有一定的影响。

调查结果。(1)与父母的相处或沟通:“有距离,不能很好交流”有9人,占6.9%;“父母很忙,很少在一起”有18人,占14%。(2)如果你与家人关系不好,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他们总是和我想法不一致”有95人,占73.6%;“他们对我要求太苛刻”有24人,占18.6%。(3)你的家长与你经常交流的内容:“学习”有55人,占42.6%;“感情”有59人,占45.8%。<4)父母对你关心的方面是:“只关心学习和分数”有7人,占·5.4%;“关心学习也关心做人、交友、爱好等”有84人,占65.1%;“什么都不关心”有4人,占3.1%。(5)若你做错了事,家长的态度和做法是:“给我讲道理,要求自己改正”有118人,占91.5%;“责骂”有3人,占8.5%。(6)你认为父母间感情对你各方面发展重要吗:“最重要”有48人,占37.2%;“比较重要”有66人,占51.2%。

3.社会交往方面。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社交圈比较窄,交往能力有限,处事方式有所不同。

调查结果。(1)你的朋友主要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认识的:“同校”有126人,占97.7%;“娱乐或其他公共场所(网吧、桌球室、溜冰场等)”有3人,占2.3%。(2)在你朋友或同学中是否存在以下现象:“粗口骂人”有64人,占49.6%;“拉帮结派、打架”有28人,占21.7%;“攀比炫耀”有26人,占20.2%。(3)在与周围人发生争执(吵架、打架)后,是否会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缺乏必要的宽容与豁达:“会意识到,并且我往往会在事后意识到我的自尊心在当时受到的伤害,没有我当时想象的严重,如果当时冷静一下,会找到比攻击对方更有效的方式”有111人,占86.1%;“没感觉,事情过去了,就不想了”有16人,占12.4%;“没有这样想过,相反,我觉得别人才缺乏必要的宽容和豁达,我打伤别人实属活该”有2人,占1.5%。

4.学习生活情况。缺乏严肃的学习生活态度,自我保护能力不强,还有对自己迁就放纵。在进行个别交谈过程中了解到,24%的大学生都有上当受骗的经历。

调查结果。(1)你对目前学校所学的东西是否感兴趣:“一般”有68人,占52.7%;“较没兴趣”有22人,占17.1%。(2)你认为目前学校中的学习气氛好吗:“一般”有55人,占42.6%;“较差”有17人,占13.2%。(3)你感到学习压力的程度是:“一般”有83人,占64.3%;“较大”有32人,占24.8%。(4)学校有没有组织过全面深入的法制教育:“有时”有37人,占28.7%;“偶尔”有60人,占46.5%;“从不”有18人,占13.9%。(5)同学们的法制观念、防范及自我保护能力如何:“很强”有16人,占12.4%;“较强”有33人,占25.6%;“一般”有69人,占53.5%;“低”有11人,占8.5%。

四、大学生激情犯罪的成因

通过案件分析与社会调研,暴露出当前大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并揭示了导致大学生激情犯罪的几大因素。

(一)个性品质缺陷

一些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形成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出现了偏差,把追求享乐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还有的学生信奉实用主义的人生观,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惜采取任何手段,甚至违法犯罪也在所不惜。同样,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有所增强。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考虑很多问题往往从自我角度出发,不能换位思考和正确处理问题,只是凭自己的想当然去做,最终无法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有的同学因为很小的事情而走上犯罪的道路。不仅如此,虽然大学生一般在18~23岁之间,从生理上看,已经是成年人了,但其心理发展并未成熟,遇到挫折,容易冲动、偏激,缺乏有效的自我控制力。

(二)法制观念淡薄

(三)家庭教育的不当

(四)学校教育的不足

(五)外界刺激

当前国内外形势比较复杂,形形色色的社会文化为大学校园披上了一层“五彩的外衣”。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大学生涉足娱乐场所,诸如酒吧、网吧、KTV以及夜总会之类的容易聚“黑”的场所已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大学生会去模仿、寻求刺激,做出出格的事,有的与社会上的不良人员接触被引入犯罪的深渊。还有一个现象不得不提,在校大学生请客喝酒的文化可谓名目繁多,过生日、得奖学金、考试取得好成绩等等,都是“撮一顿”的理由。现在校园里的“醉鬼”在增多,而因酒后难以自控,引发的激情犯罪也不少。

五、大学生激情犯罪的预防

大学生可塑性强,最主要的就是预防和矫正,防患于未然,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预防。

(一)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大系统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关键因素,遏制大学生激情犯罪要从家庭入手。父母要通过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言行举止教育引导子女加强社会责任感、增强是非观念等。家长要多以民主的方式与子女进行交流、沟通,关心子女的全面发展。同时,不要给子女灌输不切实际的思想,以免形成误导。

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狠抓公民的素质教育,特别是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的弱势群体给予关心和帮助,最大限度地注重公平与正义。例如,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大学生之间的互动联谊活动等。这样才能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和谐的氛围,减少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从而减少大学生激情犯罪。

(二)增强挫折锻炼,培养协调能力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科学地分析问题,冷静、妥善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会一分为二地对待自己所面临的困难。⑷其次,正确认识自我。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促进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再次,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大学生激情犯罪绝大多数都是由挫折引发的。比如,大学生来自各方,生活习性与待人处事方式难免不同,以及地域文化冲突较大,矛盾不可避免,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等一系列的小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变成大问题,甚至违法犯罪。因此,需要大学生提高挫折承受能力:(1)要正确面对人生挫折。面对挫折不要害怕,不要逃避,更不要气馁,要学会理性应对挫折。(2)要冷静地对产生挫折的原因进行客观分析,特别是多从自身方面找找原因,要敢于承认自身的不足,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3)要积极地寻找恰当的方式方法战胜自我。建议在:各项制度的引导下,建立相应的学生维权机构,如学生事务申诉委员会、学生事务调解中心、学生调解委员会、学生事务监察委员会、法律援助中心等专门机构,让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并保证自身权益得到维护。

(三)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作者介绍】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教师,在职研究生。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⑵赵毅:《大学生激情犯罪的预防浅析》,载《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第12期。

THE END
1.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法治原理与我国法治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法治的红色基因和历史经验相结合,既创造性地发挥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指导作用,又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jEyNzgyMg==&mid=2649560025&idx=2&sn=28480006e72b258f6a7cc4fc5f87f331&chksm=8262969216d7a9ef571589c7c39d0feb4f5a2decc3d8bb3656e328f56652267f130a731e4c03&scene=27
2.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奉法者强则国强”,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党员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3595093159126986&wfr=spider&for=pc
3.加强法制教育,提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公考题库加强法制教育,提高( )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A.工人 B.领导干部 C.农民 D.公民 正确答案 登录查看 解析 登录查看 华图教育 微信扫码咨询更多 热门考试 公务员 事业单位 教师招聘 教师资格证 银行招聘 医疗卫生 特岗教师 三支一扶 公选遴选 选调生 国家公务员 农信社 军转干 军队文职 公安https://ha.huatu.com/question/EX1J.html
4.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1.提高法律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潜力。你们要多学点法律知识,弄明白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只有明白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才有可能自己不做违法犯罪的事,同时也有可能制止他人违法犯罪。比如说我们都有上学读书的权力,如果你们的家长不让你们来学校读书了,你就能够说:对不起,国家法律明确保护我们未成年人有理解义务http://www.njqxsx.cn/id57772.html
5.“青春与法同行——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大学生法制为深化“遵守校规校纪,建设文明校园”专题教育,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商管理学院于4月14日14时30分举办大学生法制教育讲座,各班人员积极参与。此次讲座以“青春与法同行——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为主题,由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怡竹主讲。 http://jgy.sanxiau.edu.cn/info/2463/9202.htm
6.法律观念范文11篇(全文)一、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最后,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八人平等的观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入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https://www.99xueshu.com/w/fileo0h090zy.html
7.法治意识和法制意识(精选8篇)2、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篇2:法治意识和法制意识 为预防学校安全事故发生,增强师生遵纪守法、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创建和谐校园。于5月12日上午,福田镇校区邀请到了学校法制副校长派出所谢所长、安警官、福田镇陈镇长为全体师生进行了法制教育和安全知识教育讲座。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29c1qqm.html
8.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现状及其改进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民的人数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且目前农村的法制建设成果不够理想,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还比较薄弱,因此,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还必须重视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本文就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对其成因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改进其现状的途径和建议https://m.findlaw.cn/lawyers/article/d402231.html
9.提升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法官以案例说法,从校园欺凌的定义、表现形式、类型、危害性以及如何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通过互动提问等方式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及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同学们表示,通过参与此次模拟法庭活动,将更加敬畏法律、恪守底线,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https://szb.ptxw.com/h5/html5/2023-11/15/content_141589_16750573.htm
10.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范文中职学生受到家庭、教育、社会等因素影响,重视个人利益,缺乏责任意识,法律观念淡薄、法律信仰缺失,侵犯财产、人身权益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不仅严重妨碍学校管理秩序,给家长带来困扰,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学校教育中,受教学计划的限制,不能系统讲授法律知识,导致学生法律知识匮乏;法制课教学形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法https://www.gwyoo.com/haowen/184762.html
11.初中政治法律知识点归纳(3)我们应该积极争取社会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等多方面的保护,以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防范侵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应用法律和智慧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法制观念/法律意识 (1)守法:法律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我们要树立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正确行使合http://kaoshi.yjbys.com/peixun/373275.html
12.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报告3篇大学新生对法律的正义性普遍认同,但由于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文化、不良社会环境及学校教育局限性等原因,导致大学新生法律知识不足,法律观念仍然模糊,法律实际运用能力欠缺,法律意识不强;针对此现状,应采取有力措施培养、提高大学新生法律意识:根据大学新生的思想特点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优化法制教育模式,重视大学新生法律https://www.newsipay.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33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