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正:让法治思维转化为习惯的力量观点

在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实,早在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的要求。而在本次会议公报中,再一次强调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足以见得中央对其的重视。

法治思维就是以合法性为起点,通过法律来探讨公平正义为中心的逻辑推理过程,贯穿于法律实施的全过程。早在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谈过:“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目前,法治已经成为世界上现代国家的共识。不过,法治要成为社会的常态,就离不开法治思维的普及。

那么,法治思维与其他思维的区别在哪里呢?简单比较,政治思维在于权衡利弊;经济思维就是付出与回报;道德思维偏重善恶理念;法律思维就是判断合法与非法的区别。不过,法治思维推及全社会,就让人心中拥有一个尺度,什么能做,什么不能逾越,在变化的社会中,给予人们更多的确定性的指导。

然而,我国的文化传统因素,依法治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可以说,在实现法治道路上,这是先天不足。新中国建国之后,从制定法律——普法阶段——法治理念——法治思维进行法治的实践,基本上沿着建设法治思维的路径上前行的。

有数据统计表明,我国有80%的法律都要依靠行政部门来实行。从历史来看,只要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运行,法治思维就能从口头变为现实。当然,法治思维也是处理社会事务的“正激励”,刺激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只有如此,才能使法治良性循环得到普遍的认同,也能让法治思维成为常态。

可以看到类似的例子,一些上访者只相信领导的能力,而不愿相信法律的力量。“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成为很多人口口相传的“法宝”。于是乎,他们就采用极端的方式表达诉求。让人奇怪的是,这样的方式竟屡试不爽。一些领导干部只有维稳思维,但忽略了法治思维。看似一时解决了问题,本质上还是“摁下葫芦浮起瓢”,本质上还是“鸵鸟心态”在作怪,导致矛盾越积越多。

处理类似的事件,不妨多一些法治思维,解决问题只有一个标准——法律。不过,意义绝不只是处理了个别事件本身,而是确立了一种依法、理性、文明的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才能深入人心,才能成为大众的习惯。

培育法治思维,并不简单,不仅仅是空泛地宣传和学习法律文件。不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让大众熟知。对于边界模糊的问题,法律明确厘清,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中,对于本地有利、道德上合理、政治上占理的问题,只要不符合法律规定,就应当“一票否决”。当然,在法治的框架内,也要争取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社会的微观事务上,法治思维应当成为一种习惯,依法治国才能水到渠成。

可以畅想,对于社会,法治思维成为一种思维习惯,而不是偶尔想起的时候,法治被大多数人所信仰,依法治国才能成为“新常态”。但我们也需要清醒地看到,让法治思维内化到每一个社会成员心中,也绝非易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通过,接下来,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从点滴做起,积累法律的权威,让依法治国在生活中不再陌生。如此,法治思维才会转变为习惯的力量。

THE END
1.什么样的法治故事有趣又有用?《方圆》杂志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检察日报社主办的法治新闻期刊。作为一本以法治为观察视角的新闻期刊,《方圆》一直密切关注着影响中国法治进程的重要人物、观点、事件,努力开拓新闻新视野,传播法治新文化,力图用通俗流畅的语言,讲述法治热点中的人与事,阐释法律故事背后的情与理。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94430
2.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我想学法律,这个决定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的海洋与未来的无限可能。法律,不仅是规则和规范的集合,更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手段。我希望通过学习法律,能够深入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3.2020年学刊第3期·法治视野· 从三个层次深刻认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的重大意义 雷燕(42) 发挥检察职能 化解农村社会矛盾 霍振伟 张中杰(46) 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探析 芮小欢(51) 浅谈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如何做到“五化” 张庆平 李宝杰(54) ·领导科学· 党员干部要提高底线思维能力 陈 琳(56) https://www.smxdx.cn/xk/7464.html
4.干部学习讲稿:法治思维的八个维度大家好,今天我们讲法治思维究竟包括哪些思维,即法治思维的八个维度。我们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概括出来,法治思维具有八个方面,即法治思维的八个维度。那么,法治思维是我们的思维定势、思维模式、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我们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当中可以发现,法治思维涵盖了八个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们一一给https://www.wm114.cn/wen/175/348656.html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相伴而生。要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做到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实践https://www.wbc.edu.cn/plus/view.php?aid=3116
6.依法治国法治思维(精选8篇)总之,我们要把法制思维、法治方式贯彻到推进公司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中,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妥善解决路内外矛盾和各种纠纷,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企业改革、依法决策的能力,推动新通公司的管理向科学化、正规化发展。 篇2:依法治国法治思维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p66ru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