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法治思维推进法治信访

法治时代网讯(文林德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诉求表达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信访工作是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四川省金堂县认真贯彻党中央“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要求,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专业法律力量解决各类矛盾纠纷,不断提升法治信访能力和成效。

强化法治理念,树牢依法信访意识

贯彻法治思想。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法治理念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既守好维护群众利益的底线,又坚持守住法律政策的底线。

抓实法治教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把《信访工作条例》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学法用法年度工作计划。通过集中学习信访法律法规,不断提升党员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自觉。

明晰工作架构。进一步完善信访体制机制,细化信访工作措施,压实信访事项受理、办理、调处、化解、复查、复核以及教育疏导、政策解释等信访工作职责,形成环环相扣、责任明晰、监督到位的信访工作链条。

强化法治宣传,维护信访规范秩序

推行依法逐级走访。强化初信初访办理,压实首接首办责任,健全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创新“双向承诺”机制,积极引导信访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逐级走访。严格按照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要求,及时就地妥善处理信访事项,防止因受理不及时、办理不到位导致信转访或走访上行。

依法打击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关于依法处理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按照“先规范行为、再解决问题”的原则,对以反映诉求为名聚众滋事、冲击国家机关、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收集固定证据,坚决依法惩处,树立依法信访的正确导向。完善与媒体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正面宣传报道,曝光违法上访典型案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强化依法履职,提升矛盾调处质效

依法依规调解矛盾。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法律渠道,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解决利益矛盾。对已进入法律渠道的矛盾纠纷,严格依据事实、法律公开公正处理,推动形成运用法律手段、通过法律渠道、依照法律程序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化解纠纷、保护权利的社会氛围。

法律顾问全程参与。充分发挥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律顾问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作用,全程参与矛盾纠纷化解,避免一般信访问题恶化升级。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坚持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解决,坚决落实诉访分离、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等各项制度,聘请专业律师全程参与,及时向群众提供专业法律咨询,确保问题依法有效得到解决。

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健全首办责任制、到期提醒制、办结检查制和事后回访等系列制度,严格开展信访工作约谈、责任倒查和追究,明确各单位的连带责任、直接责任和信访人的行为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体系,深入推动信访事项化解。

强化法治思维,健全分类处置机制

严格实行诉访分离。坚持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将涉及民事、行政、刑事等诉讼权利救助的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积极配合司法机关依法做好诉访分离工作,充分尊重司法机关依法作出的法律结论。对应当和已经进入法律程序的案件,积极引导信访人向有关政法部门反映问题。

明确范围分类处理。不断厘清信访与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受理范围,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按职责范围、法定途径梳理甄别,明确解决诉求的责任部门,让群众知道由谁来办和怎么办。对于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确保群众信访事项依法分类解决。

THE END
1.法治日报2024年12月09日要闻四是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网络舆情。日益公开透明的社会舆论环境给司法办案带来新要求,既不能仅因舆论炒作而作出违反法律规定的决定;又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网络舆情、社会评判中反映的问题,及时、理性研判并根据问题“轻重缓急”作出最恰当的处理。 (三)从促进社会治理实现良法善治层面,要树牢刑事司法理念,着力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241209/Articel01008GN.htm
2.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高质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高水平法治和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深刻论述了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高水平法治提供坚实的基础、稳定的环境、有力的保障和良好的氛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发展改革部门在新征程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https://sthjt.nmg.gov.cn/sthjdt/ztzl/xxxcgcddsjdjs/xgbd/202412/t20241204_2618998.html
3.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鹤城我们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反渗透反颠覆反恐怖反分裂反邪教斗争,坚定捍卫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要全面贯彻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规定,用好重点http://e.mzyfz.com/paper/2338/paper_62656_12814.html
4.“朗读新思想,争做逐梦人”系列之《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前言】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养成良好的法治思维和行为方式,不断提升法治素养,坚决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https://mkszyxy.xzhmu.edu.cn/info/1011/2523.htm
5.2022年党课讲稿文:坚定法治信仰树牢法治思维11篇2022年党课讲稿文:坚定法治信仰、树牢法治思维篇1 继续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掀起全县干部群众学习、宣传、运用、实施民法典的热潮。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2022年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希望大家喜欢。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深化之年,也是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关键之年。https://www.sanlidao.com/dangkexiazai/7635.html
6.民主与法制杂志电子版法治思维是运用法律原则、法律精神、法律规范和法律逻辑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法治思维,把依法治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推进法治新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http://e.mzyfz.org.cn/mag/paper_57271_30560.html
7.浦口城市管理:开创“综合行政执法+警院”培训新模式浦口区综合行政执树牢法治思维 打造法治队伍 深入学习法治思想,强化执法队员法治理念,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深化执法队员对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法律规定的理解,固强补弱,查缺补漏,为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体系化奠定坚实法律基础。 江苏警官学院副教授苏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进行认真详细讲解,使执法队员https://www.xhby.net/ly/ssf/202303/t20230328_7881798.shtml
8.强化法治意识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带头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夯实中国之治的制度根基;要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法治意识,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制度执行的表率。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务必增强法治意识、法治思维,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准确把握我们党处理https://www.meipian.cn/45m1ba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