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提高法律意识?请重视合同思维

应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普法的推进,国人的权利意识正在一步一步完整,甚至于个别情况下由于权利意识过剩出现的超范围维权令人啼笑皆非。小情侣分手,动辄有人要求赔偿青春损失费,除此之外,精神损失费耳熟能详,就连冷门的单门法赔偿,也能被非专业人生说出个一二三来。

然而与权利意识觉醒大相庭径的是我们还停留在封建时代的合同意识。

中国人向来是不注重白纸黑字的。事实证明合同这个舶来品想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确是难得很。

而我们的大小咨询中,毫不夸张的说,百分之五十的纠纷来自于合同意识的缺失。本次民法典修订,合同编排第三,继总则与物权之后,而我们最熟悉的婚姻只能排第五,可见在民法体系,合同有着基石般的地位,你可能一辈子不用于婚姻法产生瓜葛,但是合同法,你一日离不了。

可就是这么个重要的法律意识,天天坐着冷板凳。

网络贷款时,是否有阅读过贷款合同?办理车辆抵押后又是否知晓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租房时,是否了解过中途不想租了,双方将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甚至于买房这种大事,多少人签了购房意向书甚至于购房合同,不清楚自己的权利义务。这些生活中的大事不胜列举,更别提吃喝拉撒那些小事。

那么普通人该如何掌握合同意识。

其实不难。

首先请理解什么是合同。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带入具体场景进行解析与理解,双十一你买东西,是你与淘宝卖家设立了一个买卖协议。租赁房屋,则是你与房东设立一个租赁协议。让两个没有关系的人发生了关系,这就是合同。当然,合同不仅可以建立关系,更可以变更或者终止关系。

接着请重视纸质合同约定内容。

但凡双方约定内容无设计法定无效内容,一旦出现纠纷,有约定的从约定,无约定的从法定。

请重视合同的解除

几乎有一半的合同纠纷来自于合同的解除,郎有情妾无意。相对而言,合同的解除难度系数较高。法律角度上而言,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与约定解除。法定解除是兜底解除。而约定解除却可以自由发挥。约定解除是最能起到避免风险却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在开始的时候能想到结束的人,是智者。爱情中或许崇尚奋不顾身,合同则该对风险避之不及。

还是以租赁合同为例,作为房东一方要想到,如果自己临时卖房或者收房该如何约定?作为租客一方则同样要考虑如果工作变动不想继续居住时该如何应对。

请重视违约责任

正如前文所有,合同就是双方的束缚,而生活总是有意外或者惊喜。那么违约责任对于合同而言就是最后的保障。如果合同约定的内容无法达成,双方该如何承担责任,自身最大的风险在什么程度。

这里要着重解释下定金法则。定金是一个我们常见的法律概念。别小看这两个字,背后是不可撼动的定金罚则。甲订了乙餐厅晚宴,交付定金2000元,如甲未如约,定金2000元无需退还。而若乙未如约,双倍退还定金。这边是定金独特的魅力,隔壁兄弟订金则无此效果。

请重视维权成本

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合同纠纷都只停留在民事层面,而非诈骗罪。不管你觉得是法律无能还是世界不公,这就是现状。既然是民事纠纷,那么最终的维权途径只能是法院或者仲裁。仲裁我们接触的很少,也就是说法院将是绝大部分合同纠纷的最终归宿。

请寻求专业律师协助

合同法中有诸多专业法律概念,比如无效合同,格式合同等。想要彻底理解这些概念非一日之学。唯一的办法是遇到专业合同时及时委托律师起草或者审核。比如专业的买卖合同,股权转让合同,承揽合同等。任何时候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但也不能低估专业的力量。

自己写的协议:一方出轨,则同意无条件净身出户。

律师写的协议:若在婚姻关系期间,一方经语音、图片、视频、网络短信等其他方式被证明出现精神或肉体出轨的不忠诚现象(包括但不限于婚外情、与他人发生性关系、同居、重婚等行为)或对另一方有家庭暴力、遗弃、虐待等违反夫妻忠诚协议行为的,过错方的全部婚前财产及男女双方的夫妻共同财产将自愿赠与无过错方,归无过错方所有;同时,自协议签订之日后取得的所有财产按此约定内容执行:男方婚前财产包括但不限于:位于成都市XX区xx路15号万基xx2栋X单元XXXX号房产;男女方婚后共同财产包括但不限于存款目前为10万元;……6.男女双方完全认可、理解本协议书所约定的全部内容,并自愿按本协议书约定的内容执行;......”

THE END
1.不断提升青少年群体的法治素养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将法治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把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观念熔铸到头脑之中,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让广大青少年从小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明确基本的法律底线和行为边界,为中华民族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4253338692274250&wfr=spider&for=pc
2.法律素养论文汇总十篇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和看法,对现行法律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界定,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是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以及法制观念等。”目前,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思维方面存在极大的欠缺,主要表现在:(1)法律基本https://zgsyzdx.xueshu.com.cn/haowen/12297.html
3.如何培养法治思维,提高法律修养法治思维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在头脑中有法治意识,让遵守法律成为自己行为规范的底线。 5,最后,守住法律的底线。一旦触犯法律的红线,代价必定是沉痛的,可能会因此失去自由,甚至生命。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自觉去学习了解法律知识,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从自身做起,坚守法律底线,培养法治思维,提高法律修养。https://www.meipian.cn/1tkbpjvc
4.基于批判性思维训练来提升青少年法律素养一、法律素养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 所谓法律素养,是指一个人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主要由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两部分构成,个体的法律素养是通过其掌握、运用法律知识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识来进行表征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社会中的法律以及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表现为对法律现象所进行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http://qh.12348.gov.cn/pub/qhpfw/sfxzyw/jrbb/202108/t20210818_67905.html
5.法律研究范文12篇(全文)法律事实和规则互动的过程便是法律思维, 通过法律事实来进行法律规则的推断。在进行法律事实推断的时候, 将法律规则运用进去。在判断的时候必须重视客观实施, 重视是非判断而不是善恶的判断。 由此我们能够发现, 法律思维的培养需要法律人本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头脑比较出色,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 在进行法学教学的时候,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rawpjfit.html
6.浅析经济犯罪中的大数据侦查思维(六)提高法律意识,培养底线思维 大数据提高了侦查人员的能力,也带来了一定的法律挑战:一是数据收集、使用中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隐私问题;二是认定犯罪事实时的间接性证据使用问题。当前,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保护用户隐私也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经侦部门在侦查办案过程中,要树立底线思维,对涉案人员隐私http://jzx.sdpc.edu.cn/info/1095/1736.htm
7.“培养法治思维,增强法律意识”石首市发改局开展法律知识专题讲座为提高发改部门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全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2月14日,石首市发改局机关支部和绣林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支部联合开展12月党日活动暨公职人员常用法律知识讲座。 讲座由市发改局法律顾问、湖北忠直律师事务所律师胡建华主讲,胡建华从“宪法及宪法日”“法无授权不可为”“三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刑https://news.hubeidaily.net/pc/c_2064001.html
8.执政党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执政党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执政党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今天,法治如何展开和运作,已成为法治思维的问题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采取什么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829/7135034004003200.shtm
9.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精选6篇)第一,在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方面,部分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意识薄弱,在实际运用法治思维管理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等事务时,其水平有待提高。 第二,由于受五千多年“人治历史”的影响,党员干部在管理社会时习惯用“权力”、“人情”来管理,尤其遇到问题或矛盾时往往首选的是请示领导,而不是寻找法律依据和法律标准,使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mh719ev.html
10.行政法律体系完善中的法律实施问题查琪琦律师律师文集法律思维是指人们对于法律的认识态度,从法律的立场出发思考和认识社会的方式,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是受法律意识和法律技术影响的一种认识社会现象的思维方法。造成法律实施不尽如人意的原因较多,其中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长官意志浓厚、官本位风气盛行是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部分公职人员https://www.lawtime.cn/article/lll115924326115929420oo706251
11.法制类电视节目策划技巧另外,法制类电视节目能够快速地、广泛地对社会起到动员作用,鼓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积极参与性,从而将信息不断的传向社会各个阶层当中,加大普法范围。尽管现阶段我国法制建设在不断完善和进步,群众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在不断提升,但是针对我国长期法制建设来说,法制类电视节目仍然任重道远。https://www.qinxue365.com/jsjzx/Television/501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