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性(精选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教学研究

1现阶段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现状

法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知法懂法用法的社会主义人才,提升学生法律素养,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大学生的犯罪率,目前的法制教育主要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过于注重思想教育忽视了习惯和实践教育,我们应该明确,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而过于注重思想教育无法实现知识到能力以及思维的转变,无法满足新时期的社会要求。

1.1缺乏对法制教育的准确认识

1.2法制教育重心偏移

1.3缺乏完善的法制教育体系

2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改进方向

2.1明确法制教育重要性,认识和了解法制教育

高职院校是重要的社会人才培养基地,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法律素养是法制社会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学生今后适应社会、不断提升个人素质的基础,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渊的影响,高职院校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将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法制教学水平。同时要结合当代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改变,转变传统的法制教育观念,深入分析法制教育的深刻含义,围绕培养学生法制意识为核心进行法制教育研究,让学生在学校培养出一定的法律思维和法律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2.2将培养法律意识作为法制教育的根本

要明确法律素养是法制社会的有力保障,只有知法懂法用法的人,才能促进法制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是一个特使群体,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如果没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就很容易走向犯罪,这也是大学生犯罪率高的重要原因,所以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要摆脱知识灌输,而是法律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有一定能力和意识进行犯罪行为的判定,降低学生不如犯罪道路的同时为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2.3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要不断完善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实际中要增强法律知识的针对性和专业性,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在法律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法律知识教育,提升法律的实用性以及学生的主动性。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课程的重点和创新,教学内容新颖有趣,同时要符合实际,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提升课堂效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注重案例分析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例如,进行犯罪现场模拟、犯罪心理分析等,通过学生参与其中,更好帮助学生培养法律意识。

3总结

法制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要明确现阶段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将学生培养同社会、国家联系到一起,培养具有法律素养的全能型人才,培养知法懂法用法的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一、商软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商软的法律思想主要反映在《商君书》一书中。现存的《商君书》有26个篇目,是商秧及其后学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商软一派法律思想的主要依据。

(四)严刑峻法,以刑去刑商鞍非常重视刑罚的作用,主张轻罪重判、小罪重罚,认为只有通过“重罚”、“严刑”才能达到“去奸”和“民莫敢为非”的目的,这是商鞍“重刑”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商鞍看来,“重刑”不但不像儒家所说的那样缺乏仁义、道德,相反“重刑”恰恰是合乎仁义,体现“至德”的统治方法。因为对于重刑,“一国行之,境内独治;二国行之,兵则少侵;天下行之,至德复立。此吾以杀刑之反于德,而义合于暴也。’,正是基于“重刑反于德”的逻辑,商鞍提出了“以刑去刑”的思想:“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同时,商鞍认为:“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说民”

二、商软法律思想与当代中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公民的法律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必然会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并最终受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的制约。同样重要的是,公民的法律意识对法治进程本身也起到了内在的驱动作用。无论是立法、守法还是司法、执法,公民法律意识的优良与否都至关重要。

1.专业培养目标与方案的要求

2.土木专业毕业生调查反映的结果

二、工程合同管理课程必须强化合同法律意识的培养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深入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为主线,着力宣传我县国土资源工作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各方面的新举措、新成果、新经验,宣传国土资源国情、国策、国法。积极创新宣传的手段和形式,进一步拓宽渠道、提高水平、增强效果,为全面推进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工作目标:一是加深了解,提高认识,树立法律意识,培养法制观念;二是学用结合,要求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达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三是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全面提高国土资源法律意识。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两法”宣传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我局成立“两法”宣传工作领导组,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执法监察股),办公室主任由马学军同志担任,具体负责法制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三、宣传方式

1、组织局机关工作人员集中学习,同时利用图片展、宣传栏、播放vcd光盘等多形式开展“两法”宣传教育。

2、利用矿产资源法宣传日,印发有关矿产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有关资料,并由地矿股、执法监察股送到全县各矿点,并召开各矿点法人代表参加的宣传矿产资源法、安全生产法及地质灾害群防群测知识座谈会。使各矿点法人代表充分认识矿产资源管理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3、为保证《土地管理法》及《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贯彻执行,提高人们对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这一基本国策的充分认识,以及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性、现实性的充分了解,我局将在第十六个全国土地日期间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将以往单一的宣传方式改为固定场所、媒体报道、悬挂标语、短信发送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将宣传的内容面向基层,深入到群众,发放到企业。充分利用广播、有线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以局域网络为载体,营造“两法”宣传氛围,通过网络及时颁布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法律咨询及政策解答。

5、在“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中,结合“五五”普法和依法行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两法”宣传教育,将参加由县司法、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组织的联合法律咨询活动,并利用展板、宣传册及一些土地违法案件实例宣传,从而进一步提高广大干群对国土资源管理知识的充分认识,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理、依法行政工作,推进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和应用,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途径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特殊的形式。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法律观点和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律、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1]高职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里的发育期,使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培养法律意识,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也关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长远发展。

1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本次研究对象是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的2012级、2013级在校高职大学生。笔者随机抽取各专业200学生,实际收回190份问卷。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问卷内容包括了我国现行法律的掌握情况、法律基础课程的认识、法治观点和法律意识、法律信仰的程度、了解法律知识的途径和方法等。本次问卷共设20道题,答案有单选、多选,并且最后一道题为开放性问题。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和分析,目前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总体上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但对法律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通过调查和座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一般法律问题有较正确的观点和看法。对“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哪一天?”问题,答对同学占68%。对“正当防卫案例”分析正确的同学占63%。对“你认为法律与你的学习和生活的关系”问题,回答“关系密切”占72%,对“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问题,回答“非常重要”同学占67%。这说明大学生具备相应法律知识,但缺乏对具体法律深入理解。

1.2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法律信仰的缺失

调查发现,高职大学生学法热情较高,乐于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程的开设绝大部分学生是认可的,调查显示,83%同学认为应该开设。对“目前,你已有的法律知识能否应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问题,回答“不能应对”学生占72%。对“你认为对法律执行的监督,什么方法最有效”问题,回答“群众的监督”占63%。这反映了学生有一定法律意识,但法律信仰不够坚定。

1.3权利意识较强,而义务意识薄弱

1.4高职大学生的维权意识较强,但是在权利受损时,寻求救济较为被动

2新疆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

新疆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种种不足,并不是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1学生自身原因

2.2家庭原因

一些家庭依赖学校教育和家教,不注重孩子的教育,一般关心孩子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忽略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性,还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不多,遇到问题粗暴的处理,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2.3学校原因

“理论够用”观点和高职院校人才目标的影响,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而忽视法制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对学生法律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法制教育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不够专业,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单一,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影响了高职大学生法制观点的形成。

2.4社会原因

社会的法制宣传的力度不够,导致青少年法制观点不强和缺乏应有法律信仰。作为大学生,受传统文化影响,接触外界相对较少,加之社会宣传对法律意识培养的支持力度不够,难易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要求,大学生不能及时了解法律,从而降低了法律在他们中的地位,从客观上制约了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动摇了法律信仰。

3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途径与方法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以及原因的分析,如何培养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笔者谈几点建议和看法:

3.1课堂教学是法律意识培养最有效的渠道

3.2注重家庭教育

3.3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需要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网络不仅改变了公民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网络信息时代作为人民政府转变传统普法宣传的形式,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营造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于微.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之我见[J].法制博览,2013,06.

THE END
1.法律智慧的传承法制教育内容的重要性与实践在现代社会,法制教育不仅是培养公民法律意识和道德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通过深入学习法制教育内容摘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提升个人素质,为建设更加稳定、繁荣、文明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首先,法制教育内容摘抄强调了法律知识与文化传承的紧密联系。在中华https://www.3svb9bc3.cn/xue-shu-jiao-liu/354095.html
2.关于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的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人民司法的灵魂和生命,是新时代司法工作的本质要求。法治其实质就是要坚守公平正义,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利。为了切实保障人民权利,必须深入https://m.ybtv.cc/cms/content/76749485
3.以法治力量引领社会风尚抓实理念更新,增强以法治力量引领社会风尚的思想自觉。审判理念现代化的根本,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自觉融入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我们要加快推进审判理念更新,树立正确的司法裁判思维,努力实现案件审判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更好发挥司法裁判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中的规则导向和价值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84708.shtml
4.陈光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推进公正司法此外,为了能让人民群众正确理解司法,司法机关还专门就典型案例进行报道。第三,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渠道。不断建立健全司法听证制度,对于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组织听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通过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并增强其参与司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http://www.legaldaily.com.cn/xjpfzsx/content/content_9100915.html
5.让法治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法治教育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作用和重要价值。青少年法治教育对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法治教育不只是一般的普法活动,更是培养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系统工程,是国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http://www.jyb.cn/rmtzgjyb/202412/t20241213_2111282695.html
6.强化法律意识,提升法治思维强化法律意识,提升法治思维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李小霞、张渊琪 为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法制意识,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推进资源规划系统学法、懂法、尊法、守法向纵深发展,8月21日,定边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召开《民法典》宣讲会。会议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小涛主持,局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了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5970251074466766&wfr=spider&for=pc
7.强化法律意识提升法治思维2024年全市人社系统第二期法治讲座举办讲座中,刘瑞雪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的亮点、民事活动基本原则、民事主体等重点内容,通过生动的司法实践及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全面深入解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涵盖面广、针对性强,有效加深了人社干部职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价值体系、时代意义及相关条文内容的认识理解,强化了法律意识,提升了法治思维https://www.yaan.gov.cn/xinwen/show/0c772cec-2330-4f2d-bf09-d1c86857bd52.html
8.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料思维导图模板法治素养是指人们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 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品质和能力,对于保证人们尊崇法治、遵守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1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5781ec4c4eeff58c96e85cd
9.2022年党课讲稿文:坚定法治信仰树牢法治思维11篇充分发挥法治辅导员、法治副校长的作用,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结合思政课的开展,将宪法法律内容纳入中考,在成人礼、毕业礼上增加致敬宪法环节,形成系统学习宣传宪法的机制。建设和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运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实地教学活动,切实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https://www.sanlidao.com/dangkexiazai/7635.html
10.法治与德治共同作用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论文主要内容集中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现实表现和问题分析,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得到启示,分析德治和法治相结合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指出当前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在社会治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矛盾。提出完善司法建设体系、推动和完善人民法治思维和道德意识建设、完善网络时代下对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建设和监管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2898490%3F%26
1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复习3.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指导社会行为 4.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 5.法治思维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 21.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1.法律至上 2.权力制约 3.公平正义 4.权利保障 5.正当程序 22.法律权威的含义 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https://zhuanlan.zhihu.com/p/494954348
12.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精选6篇)【摘要】 本文阐述了法治思维的概念和内涵及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路径。要提高认识,进一步转变观念;注重学习法律知识,加强培养法治思维;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选拔和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 【关键词】 党员干部;法治思维;治理方式;路径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mh719e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