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教材插图进行分类,把握插图的育人功能
1.美化教材
七年级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插图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培养审美意识。道德与法治教材单一的文字陈述,难免会让学生产生无趣之感。插图能够补充正文信息,突出教材的艺术鉴赏功能,既能够美化教材,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补充和拓展知识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材中有很多实物图、描述类插图,这些图片都是人们真实生活情景的缩写。还有一些发散图、整合图、探究图,这些图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及创造性思维。
二、提炼插图的主题意义,增强图文契合度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优化教学方式,增进图文契合度,提高教学质量。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一些漫画类、连环画类插图,学生颇为喜欢,这类插图形式多样,风格多元,通常都是为深化正文主题服务的。例如,“走进教师”一课是以师生关系为核心展开教学的,以“师长情谊”为主题,引导学生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处理师生关系,从而使师生间亦师亦友的关系更加和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幅图导入新课,反映教师的日常工作状态,通过思维导图详细介绍教师这个职业,如岗位职责、入职条件等。还可以利用漫画图,让学生感受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了解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借助直观、形象的插图对“走进教师”一课就会有充分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也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三、加强插图资源建设,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插图数量多、形式多,教师要重视插图的管理,更好地利用插图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法治素养。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也可以利用插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做铺垫。
“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以“友谊”为主题,为学生介绍了如何建立“友谊”,如何呵护“友谊”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两人相遇、第一次握手、第一次说话等插图中,让学生在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中感知“友谊”,围绕“友谊”展开讨论,如主动打招呼、主动帮助人、主动表达交友意愿、发生矛盾时主动认错等。针对建立友谊后,如何维护友谊这一话题,教师可以利用“冲突”插图导入,让学生了解“冷静”“坦诚”“责任”“换位思考”等交友策略,学会与他人相处。贴近生活的插图,极大地消除了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弊端,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话题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中收获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四、开发与整合插图素材,提升课程育人成效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插图时,既要备课,还要备插图,要根据不同的知识,优化插图的导入方式。学生比较喜欢故事类插图、漫画类插图。例如,围绕“友谊”这一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冲突等展开讨论,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中的插图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有一定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又如,在“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老人摔倒无人扶、男子摔倒众人拨打“120”这两幅插图展开讨论,以此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总之,教材中的插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开放、融合、发展的课程观,全面梳理、把握插图资源,充分发挥插图的育人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法治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市第八中学
陕西教育APP
百家号
抖音
公众号
微博
新华网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