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政治思修知识复习: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2024考研政治思修知识复习: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1.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1)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2)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抛弃人治思维。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在依据上,法治思维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

②在方式上,法治思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③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而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

④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

2.法律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治思维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价值取向是指个人如何看待和对待法律,规则意识是指个人如何用法律看待和对待自己。

(1)法律至上

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法律至上尤其指宪法至上。

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①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②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而多种社会规范又相互矛盾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

③法律的不可为违抗性,是指法律必须遵守,违反法律要受到惩罚。

(2)权力制约

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

(3)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它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平等分配和占有。一般来讲,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

权利公平包括三重含义:一是权利主体平等,国家对每个权利主体“不偏袒”、“非歧视”;二是想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三是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规则公平是指对所有人适用同一的规则和标准,不得因人而异,包括:①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②法律内容面前人人平等;③法律保护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任何人也不会被法律排除在保护之外。

救济公平是指为权利受到侵害或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提供的救济公平。救济公平包括:①司法救济公平,即司法要公正对待每个当事人,致力于实现司法公正;②行政救济公平,即政府对需要救济的社会成员提供的救济服务要一律平等,不得区别对待;③社会救济公平,即社会对需要救济的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救济服务要一律平等,不得厚此薄彼。

(4)人权保障

①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宪法表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鲜明态度,确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有效机制,明确列出宪法保障的基本人权。

②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宪法有关人权条款的规定一般较为原则,因此各项人权保护的具体事项有待立法机关通过立法做出明确规定。

③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处置社会成员的利益问题,很容易发生损害或侵犯人权的现象。因此,行政机关是否能够有效地保护人权,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人权保障状况。

④司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既是解决个人之间人权纠纷的有效渠道,也是纠正和扼制行政机关侵犯人权的有力机制。

(5)正当程序

只有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办案,处理结果才可能公正并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程序的正当,表现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方面。

THE END
1.论法律思维与法治思维的区别法制与社会2016年22期论法律思维与法治思维的区别,法律思维,法治思维,区别,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对外部环境和客观世界形成的总结性认识和反应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进行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FZSL201622010.html
2.论法律思维与法治思维的区别法信作者单位: 山东文思达律师事务所 摘要: 关键词: 法律思维 法治思维 区别 亲爱的用户: 您当前的权限无法查看该页面的内容,点击登录或注册。 如果您所在单位、机构希望了解或采购法信,请点此联系咨询。 欢迎关注"法信"公号(Legal_information),第一时间获取法律咨询及实务消息。 扫描关注法信公号作者http://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466915
3.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有区别吗?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存老师微信:15037178970(手机微信同号,点击复制微信号后,扫码添加咨询。) ,有不时之需时候(找律师、咨询法律),心里更有底气!广告 【资料图】 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有区别吗 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都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有所不同法治意识是一种政治思维,要求人们自觉遵守法律https://henan.china.com/m/falv/2023/0621/2530559243.html
4.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探索实践湘潭人大网今后我们在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时,必须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工作始终,努力使党员干部不在法律之外、更不在法律之上,而是在法律的框架之内想问题、办事情。五大发展理念只有建立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基础上,才能有永恒的生命力。 何谓法治思维?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法治思维在本质上区别于人治思维和权力思维,其实质是各级http://www.xtrd.gov.cn/?list_17/2279.html
5.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改革必须有规则思维,要清楚既有法律规则是什么,哪些是法律允许做的,哪些是法律要求做的,哪些是法律禁止做的。合法与非法的判断,是法治思维的核心。在法治之下谋划教育改革,必须把合法性作为思考问题的前提,不能将已经制定好的法律规则弃置一边,更不能将改革与既有规则对立起来,以所谓“良性违法”的方式突破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8/t20200807_350154.html
6.论中国特色法学思维体系的基本范式公职人员之于人的行为判断都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这是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共性之处,因为法律程序的基本功能在于制约一切人的任性与恣意,尤其是制约权力者的专断任性而为,美国大法官道格拉斯指出:“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任意之治的分野。”因此,在权利义务思维之后,进而便是法律程序思维;权利义务思维必须附之以法律程序http://fxcxw.mzyfz.com/dyna/contentM.php?id=13713
7.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是一种()。 A.科学思维B.正当性思维C.规范性思维D.逻辑思维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你可能喜欢 当泵输送液体( )较高时,易产生汽蚀现象。 A、流速 B、流量 C、温度 D、以上都不是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https://m.ppkao.com/wangke/daan/eaeebb512b314c7188f081ee4b463e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