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和“法制”有什么区别?

关于是“法制”还是“法治”,我们看看《法制日报》如何解读。

法制: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制度”或者“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法治: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

现代“法治”概念包括法律的至高权威,法律的公正性、稳定性、普遍性、公开性和平等性,以及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与对人权的保障等一系列原理和基本要求。“法制”一般不必具有这些内涵,只要有法律和制度存在就有法制存在。

人类世界还没有产生宪法以及民主的时候,就存在“法制”。

法制明则民畏刑。法制不明,而求民之行令也,不可得也。

—商鞅

“法治”则是晚近才产生,强调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制约。

在没有对国家权力限制和制约之前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在其漫长的岁月里有“法制”,但是不存在与宪治密不可分的“法治”。

法制社会中的法律,不是调整社会关系最为重要的社会规范,往往从属于诸如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特别是道德规范。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则具有最重要的地位,法律至上是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标志。

“法治”:是法律至上、社会民主、保障人权、促进权利、维护自由平等和程序正义

“法制”:和这些价值追求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既可以与法治相结合,也可以与人治相结合,当“法制”与“人治”相结合时,法律权威只是起一种补充和辅助的作用。

简单来说,如果说“法制”是二维的,那么“法治”就是三维立体的。从静态的“制”到动态的“治”,更准确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

另外,还要注意,“法制”与“法治”虽然有很大区别,但这绝非意味着可以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

“法治”是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的必然结果。而“法治”需要以“法制”为基础,只有法律制度基本完善,才有可能建设法治国家。

从“法制”到“法治”,表明了认识和实践的不断深化,一起感受下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性飞跃。

改革开放初期,法制建设的重心是加快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号召。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6字方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表明中国已在根本上实现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历史性转变。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从“法制”到“法治”,体现了一个成熟大党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以及科学的、创新的治国理政理念。

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这一修改从宪法上完成了从“法制”到“法治”的根本转型,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史性的跨越和进步。

THE END
1.法律法规全解密从不让你无所不知的奇妙世界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法律法规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它们连接着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生活。有时它们显得那么复杂和抽象,就像是某个神秘人物编织出来的一张迷宫。但是,你知道吗?这些法律法规其实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而存在。 法律法规是什么? https://www.xtssu.cn/xue-shu-huo-dong/566385.html
2.法律小常识百问解析法治生活的智慧指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无论是个人之间的纠纷,还是与公共事务相关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来处理。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解法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本文将通过提供100条关于法律小常识的问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56538.html
3.初会知识记得收藏。一法和法律(一)法和法律的概念法是由初会知识记得收藏。一、法和法律(一)法和法律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 - GaGa爱分享于2024https://www.douyin.com/note/7445606557129116985
4.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律师普法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如下:1、法治和法律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法治是法律的内容和目的,法律是法治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手段。法律如果只是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就只是法律本身。法律如果想往更深层次方向发展https://www.110ask.com/tuwen/18376956243565360855.html
5.法律与法治的区别法律与法治的区别是:强调的方面不同。法治强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且关切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目标。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从属于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宪法的具体化。 https://www.lawtime.cn/tuwen/565723.html
6.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下,行政部门的职责只是执行这些法律,且受该等法律拘束。所以,法制和法治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法律法规文件有多全面,是否规范公民关系,而是在于行政、立法、司法这些政府权力是否也和公民一样,受到法律的约束。https://news.eol.cn/lzmzl/202211/t20221107_2254198.shtml
7.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与法制的区别:1、法治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包括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和形式意义上的法治。2、法制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地、平等地执行和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750424.html
8.法治和法制有何区别?法治和法制有何区别? 法治,又称法律的统治,是与“人治”相对应的一种治国方法。亚里土多德首次系统论证了法治相对于人治的优越:法治代表理性的统治,而人治难免使政治混入兽性的因素,即使最好的人也不能消除兽欲、热忱和私人情感,这就往往在执政时引起偏见和腐败,而法律的统治正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性的体现;法治https://www.gzhgz.com/show-1655-7269.html
9.法制化和法治化有何区别?如题在法律产生之前,当然也就没有法制,更不会有法治,调节、制约人们社会行为的是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这样的社会只能是人治社会.只有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尤其是国家出现之后,法律才产生.但是,法制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法治的诞生.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法制并不必然地排斥人治,法制既可以与法治相结合,也可以与人治相结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14fcae295cdcbef7bc471738823d6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