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以党的二十大及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载体,以德育的队伍建设为基础,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全面提高我校德育工作水平,推动我校德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2.坚持“三个加强”,即加强常规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德育科研,调动校内各条线的育人积极性,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争创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3.巩固养成教育
成果,落实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发挥思政课德育主阵地作用,加强各学科德育渗透,挖掘学科德育点,促进德育教育科学、规范、有序进行。
5.落实五育并举的工作重点,通过开展多彩的校园德育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共青团活动,从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
6.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健康的心理,提升师生维护安全能力。
7.加强家校合作交流,发挥班级家委会作用,初步形成我校家校共育模式。广泛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导家长落实家庭教育责任。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1.确立以班主任为主,班级学科教师为辅的德育工作队伍,构建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教育观,明确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学校的德育工作者,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2.重视班主任工作培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研讨班级管理方法,引导班主任多采用赏识教育,尊重、信任、理解、关心学生,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班主任工作要做到“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不断学习、实践、创新、总结。要求班主任从四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一是抓主题班会,进行正面教育;二是加大力度进行日常班级管理;三是加强对“问题生”的转化和优秀生的培养,抓两头,带中间;四是沟通家庭、学校教育,家校联合,共同努力。
3.继续做好班主任绩效考核工作,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各班的黑板报、班容、卫生、纪律、两操、出勤、活动开展、主题班会、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评比,以考核促提高。鼓励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力争上游,激发班主任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完善学生成长评价体系,做好学生学期的综合素质评定。
(二)加强学生德育系列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行为习惯的文明程度。
2.坚持升国旗教育。组织学生参加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根据国旗下讲话的主题内容,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艰苦朴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法制、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如何做人的教育。
3.精心安排和组织主题班会。班会要有重点、有记录,充分发挥班委会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德育处工作人员将进行巡查,
并做好记录和根据班主任工作考评条例进行量化考评。
4.抓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特殊生档案,并对特殊生进行跟踪教育。德育处、班主任,要对学生层层管理,对自己约束不强的学生要做耐心的思想工作,处处渗透有情的德育教育工作方式。对违纪学生要正确批评教育。
5.加强法制教育。通过法制专题讲座和报告,观看法制教育片,举办专题班会,开辟法制教育专栏(板报)等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教育法和自我保护意识,把普法教育和遵规守纪教育结合起来。
6.利用宣传栏和黑板报,开展德育教育。一是设立《德育园地》版面,宣传校园内外的好人好事,寻找师生们的闪光点,以表扬为主,充分调动师生的兴奋点,增加他们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展示先进个人的风采,树立典型,使广大师生学有榜样,追有目标,促使广大师生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三)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健康活跃的气氛感染人。
1.继续办好宣传栏、校园广播站等,繁荣校园文化,表彰好人好事,鞭挞丑恶现象,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2.认真开展重大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国庆节节开展“我为祖国庆生”教育活动,国家公祭日开展“铭记国耻,自强不息”等教育活动。
3.突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开好几个大型主题班会,如学期初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考试前的诚信教育等,将学校
的办学理念和规章制度进行内化,规范学生的行为。
4.协调各部门组织举办学校秋季田径运动会。
(四)密切家校联系,构建三维网络。
1.努力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教育格局,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学校主动搭建各种家校沟通平台,完善三级家委会联席会议制,通过教师家访、分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和家教讲座等途径指导和健全家庭教育作用,引导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构建育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