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让孩子明白,法律既是一种约束,又是一种保护。它制约人们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从而使人们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以解决纠纷、制裁违法犯罪活动为宗旨,惩恶扬善,伸张正义,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培养儿童对法治的信心。儿童不但要学法、懂法,还要有法治观念。唯有儿童真正相信法治的力量,才能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此,父母应该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父母只有相信法治,才能教育孩子。父母也应该认识到,法治是一个不断建设和完善的过程,没有完美的法治社会,也没有法治的进步。培养儿童法治信仰,鼓励儿童成为法治社会的参与者、推动者。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针对当前学校法治教育存在的法律知识传授为主、教学模式单一、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切实转变法治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形成以法治观念养成为中心,实践教学、探究学习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法治教育格局,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实践基地建设的作用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是适应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要求变化,创新、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重要举措;是整合社会法治教育资源,推进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

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实践基地建设的内容、目标与要求

1、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角色扮演存在偏差

因为青少年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认识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差,抵御各种不良影响的能力差。家庭方面,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不注重从幼年期培养儿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生活习惯,片面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但在校园中,学校为了达到高升学率,以满足社会和父母的期望,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化轻育人,导致部分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守法等观念。

不健康文化的存在是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增加的一个直接原因。当前,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网络游戏等大量暴力等内容严重危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特别是上网成瘾已成为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2、寻求心理解脱的错误途径

面对三方压力,青少年渴望寻找自己的同类,渴望被理解,在这种“机遇”之下,三五个甚至更多“志趣相投”的人开始慢慢地聚在一起,一起抱怨家庭、学校和社会给他们带来的种种痛苦,他们需要被倾听,但没有人愿意听他们的声音,他们需要把这股力量发泄出来。

男人的力量是微弱的,男人的勇气是微弱的,但是,由于有了共同的话题,他们被一种无形的力量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变得强大,而过去由于有了伙伴,他们想做不敢做的事,他们走上了这条路,每个人心中的罪恶开始被放大,终走向犯罪的道路。

而在少年帮派的构成上,又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帮派内部多为城乡儿童所组成,对城市儿童来说,他们受不良社会风气和环境的影响较大,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他们开始学着贪得无厌,学着贪得无厌,学着贪得无厌。

但在帮派中的乡下孩子,更多的是处于被支配的状态,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他们习惯了乡下的朴素民情,扑面而来的大城市的喧嚣让他们无所适从,他们被动地接受了大城市的各种习俗,渴望能够融入这个看似美好的花花世界,多数的他们对善与恶还没有明确的界限,要想融入这样的世界,他们照猫画虎,邯郸学步地研究大城市人的一举一动,跟随城市孩子寻找新鲜,填满内心不安的世界,一步步走向迷途。

3、家族功能失调,亲子关系差

青年时期是叛逆期,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很容易情绪激动、行为失常,此时,家庭对他们具有双重保护意义:一是对家庭的社会约束作用,二是对家庭的社会支持作用。

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

1、加强家庭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应推广“家长学校”建设,组织家长参加青少年心理、教育学、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制意识,做到知法守法,用法管事,引导儿童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观念,形成家校合力,使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助推器。

2、充分发挥学校育人功能,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

校园是教育的主阵地,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对错观念,同时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法制宣传教育专门机构,深入校园,开展普法、法制宣传和案例教育,全面、立体化地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

3、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青少年应自觉远离违法犯罪

首先,青少年应注重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法制教育与文化课相结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的成长保驾护航。

要自觉抵制一切不良诱惑。现在市区和许多乡镇都有不少的酒吧、游戏厅、歌舞厅和其他娱乐场所,不良诱惑可谓随处可见。因此,青少年要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多培养阳光、优雅的兴趣爱好,抵制不良因素的干扰。谨慎交友,多交有益的朋友,远离不良行为。建立良好、健康的青少年之间的关系,用一颗豁达的心包容别人的过失,融洽同学之间的感情。

5、学校预防

首先,要加强教育管理方式的改革,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摒弃分数至上的错误观念,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加强德育、爱国主义、法治、人生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THE END
1.不断提升青少年群体的法治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青少年群体的法治素养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和法治建设进程的重要指标https://www.moj.gov.cn/pub/sfbgw/zwgkztzl/xxxcgcxjpfzsx/fzsxllqy/202403/t20240322_496520.html
2.大学生普法法制教育10篇(全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 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x2fz050.html
3.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提纲答: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https://www.meipian.cn/36zweggg
4.?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24.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主语是他人) 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②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③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https://www.360doc.cn/article/46601607_1109643900.html
5.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法制教育教案7篇下个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法制更加完备的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广大青少年只有学法懂法,才能树立民主法治观念,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才能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28768.html
6.逐“法”而行,这群青少年的普法之旅很精彩炎炎夏日,徐汇区长桥街道司法所的普法宣传工作步履不停,逐“法”而行。长桥街道近日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暑期普法系列活动,为辖区未成年人送上法治大礼包。 法治剧本杀 边学边玩树立法治观念 长桥街道司法所联合街道团工委在徐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特别的普法活动,依托“耕法·红领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395851
7.浅论我国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和决策当前要树立法治观念,必须向党政机关公务员灌输区别于人治的法治观念,确立宪法、法律至上观念。那种依领导人、少数人的意志行事,政府不受法律约束的观念都应该予以否定,各机关、各部门、各政党都必须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活动,各级政府都必须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宪法和法律至上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法治的http://data.110.com/a960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