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观念是法治社会的根基

近日,一起乘客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强行阻止高铁正常开车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虽然此事件除导致列车延迟4分钟外尚无更大的直接损失,其后果算不上十分严重,但是这种行为是十分有害的,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我们应当反思这类现象在我国为什么频频出现?其背后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根源?我们不能不警醒法治意识与规则意识的缺失,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有效培育规则意识、厚植法治社会的土壤,筑牢法治社会的根基,以自觉的规则意识和牢固的法治观念筑牢法治社会的法治文化根基。

漠视规则不讲法治现象

大量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阻滞高铁行为虽然只是个案,但类似的漠视规则行为和现象还相当普遍,可以说阻滞高铁事件只是进入公众视野里类似行为中的沧海一粟,这类无视规则和法治的行为和现象还有多种表现形式,甚至还有人反以超越规则为荣。

强化规则意识和

法治观念势在必行

阻滞高铁以及大量类似事件的频繁出现不是偶然的,背后有其复杂和根深蒂固的文化思想背景与根源。一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重人情轻规则的社会氛围,甚至把关系置于规则之上。二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重自身利益而轻公共利益的思维习惯,凡事更多的是从自身的立场出发,侧重考虑自己的私利,对公共利益相对淡化,在群体中多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公众利益缺乏维护的自觉性。三是规则教育与法制教育的缺失。

强化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势在必行。阻滞高铁事件警示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强化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大力培育法治文化氛围,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是法治社会的根基,缺乏基本的规则意识就难以建成真正的法治社会,规则和法治是全社会公平正义、生产和生活秩序井然、各种资源高效利用的基本保障,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则意识与法治意识淡薄,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妨害社会的文明进步,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强化规则意识与法治观念势在必行。

强化规则意识与法治观念,首先要注重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规则意识与法治观念的教育与培养,作为基础教育应当真正遵循均衡发展的教育目标,基础教育不能等同于高精尖教育,而是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在各个方面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要坚实地奠定做人和做事的基础,厚植现代文明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以及才艺生活的基础。

强化规则意识与法治观念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各阶层人士进行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后续教育,特别是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各项事业的具体实施,也是维护法制与规则的主要力量,但是他们由于成长的环境不同、受教育的背景不同、观念和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规则意识与法治理念上的认识与自觉性参差不齐,必须通过宣传教育等活动强化人们的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着力打造法治化社会的人文基础,提高全体人民的规则意识与法治观念。

强化规则意识与法治观念就要大力营造依规守法的社会环境,全方位打造遵守规则、遵循法治的社会氛围。在顶层设计层面,要全方位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法规条例,把各项活动约束在合理的法规条例框架内。在实施层面,要说到做到、不弄虚作假,在规则和法制面前人人平等,把各项法规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弘扬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培育法治文明的土壤,从根本上杜绝阻滞高铁等不守规则不讲法治的不文明行为,筑牢法治社会的文化根基,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

THE END
1.树牢法治理念,强化法治思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带头遵法守法用法,坚持知行合一,切实把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体现到工作实践之中,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心存敬畏才能行有所止。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把敬畏法律当成最起码的从政修养,把遵守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5347067228798492&wfr=spider&for=pc
2.法治观念的内涵法治观念的内涵 摘要: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存在诸多问题,还不能很好的与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相配合,因此,为我国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内容。关键词:公民;法治;观念公民法治观念是一个国家法治观念体系的根基。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角色,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gqmfbs6.html
3.每日学习法治与法制法治,又称法律的统治,是与“人治”相对应的一种治国方法。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内涵的差异。法治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序和过程,包括法律的至上权威,法律的公正性、普遍性、公开性等基本要求,以及法律制约公共权力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MDU0MDMyMg==&mid=2247486858&idx=3&sn=ee75ae3f15c6b5f87a6ab9d8722376fc&chksm=f86c4e8b2ebb673ff5cb1e1654f8c6dcb478fae5ddc045712fda92f5a0f5647887493b1b84cc&scene=27
4.政治和法治的钟摆——以国家观念(文化)史为视角接下来,笔者将从讨论马基雅维里的“国家理性”和布丹的主权理论入手,以现代国家和主权的观念史为视角,重点讨论17、18世纪兴起的“资产阶级法治”(立宪理性)兴起的理念基础:即要引导并控制绝对君主制下至少在理论上不受限制的国家权力,同时又要组成人民代表来面对国家权力。这个问题在传统上通常是以这种形式提出的,是法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74812.html
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比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和全局出发,借鉴世界法治经验,对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它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执政党对中国法治经验的理论追求和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法治建设上的体现。依法治国、执法https://law.kust.edu.cn/info/1127/1847.htm
6.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牢固树立法治观念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重大战略部署。依法治校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教育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落实依法治国,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现实意义http://www.jyb.cn/zggdjy/tjyd/201608/t20160828_670366.html
7.法治理念的基本特性与功能分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法治建设上的体现。本文作者从法治理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价值性和实践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专业性与大众性的关系展开,系统阐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立法、司法、执法的指导作用,分析深刻透彻,相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5/01/id/1533577.shtml
8.如何培育法治观念法制观念的培育文章浏览阅读1.1k次。3月15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在网络上进行了一场直播讲座,主题是如何培育法治观念,核心内容就是四个字“法治天下”。听了罗老师的讲座之后感觉受益匪浅,此篇文章就是对罗老师讲座的总结与感悟。要理解“法治天下”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法治,亚里士https://blog.csdn.net/qq_41196472/article/details/106547852
9.下列关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哪一说法是不准确的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下列关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哪一说法是不准确的A.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B.坚持依法执政C.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D.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https://www.shuashuati.com/ti/6b2b12d7fa364a66895dac8a79072a53.html?fm=bdbds4c1f87c95ebf34cff5499edd6117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