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格式是什么怎么写散文有哪些分类

散文格式大体有纪实性(直抒式)、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征式四大类。散文的精髓是“形散神不散”。所以散文不需要特定的写作格式。

2、“神不散”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格式:

1、首段:引出下文,统摄全文。尾段:深化主题,点题,想象空间。

2、首尾照应

3、段与段关系:层进、并列、总分。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偏重于记事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

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例如:尼采的《我的灵魂》。

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

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

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

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THE END
1.高三政治法律知识点详细总结高三政治法律知识点详细总结 法律作为维护国家法制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对高三政治法律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法律的定义和特征 1.1 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1.2 法律的基本特征http://m.doc88.com/mip-29116344964820.html
2.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德与法双重视野下民法典融入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三重维度——以选择性必修 2《法律与生活》为例发布时间:2023-10-13 10:55:50 作者:刘星余 来源:青少年法治教育 浏览次数:1403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智慧普法平台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教育厅 湖北省教育厅 山西省教育厅 江苏省教育厅 https://qspfw.moe.gov.cn/html/highres/20231013/20939.html
3.高中政治选必2《法律与生活》重点知识总结高中政治选必2《法律与生活》重点知识总结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1.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①民事 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504/09/42438106_1122296036.shtml
4.高考政治必修4知识点(精选6篇)高考政治必修4知识点(精选6篇) 篇1:高考政治必修4知识点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知识体系 二、高考考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5h9al3t.html
5.高考政治知识点必修11高考政治知识点:必修1之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https://www.jianshu.com/p/08cdad6f3407
6.政治高考重点知识10篇(全文)高考政治“考纲”所列的考点共有167个,其中经济学57个,哲学66个,政治学44个。这些考点内在关联,而教材并没有直接反映出其相互联系的整体结构。如果老师在复习中只是简单地重复解释知识点,学生就会感觉知识零乱,这不仅影响其对知识的记忆,而且会导致学生在做题时很难快速提取相关知识。为此,在基础知识复习环节,老师应https://www.99xueshu.com/w/file2v4ttgn6.html
7.高三政治最后复习冲刺资料汇编选择题知识点总结高考研究高三政治最后复习冲刺资料汇编 选择题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 l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l商品的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②价值 l货币本质:一般等价物 l影响价格因素:价值(决定或根本)、供求关系(直接)、气候时间地域等(间接)。 l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http://www.ljzx.wj.czedu.cn/html/article3387071.html
8.高考政治题型14:《法律与生活》判案类主观题2024届高考政治题型解读及专项突破 《法律与生活》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为情境,将人身权与财产权、订约履约、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赡养义务、人民调解等多个民事法律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培养契约精神和法治思维,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的习惯。试题体现出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做到了与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6pt4537ct13767n400473.html
9.《09年高考复习政治学科易错易混知识剖析及预测》之劳动者的权利从政治学看:①用权利义务关系原理分析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②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党的宗旨的原理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三、命题趋势分析 看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制,本处知识点有加强的趋势,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运用。结合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来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与https://www.scjgzx.net/nd.jsp?ivk_sa=1024320u&id=943
10.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监督权利法律与制度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监督权利 1、法律监督: (1)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都有权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2)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立法监督;②执法监督;③司法监督等。http://www.zhongkao.com/3g/e/20180516/5afc3676acb2c.shtml
11.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法律与生活》核心知识点总结#政治#文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法律与生活》核心知识点总结#政治 #文科生 #高中政治 #高考 #高三加油 - 马斯克不姓马于20221031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692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https://www.douyin.com/note/7160594450526244127
12.北京政治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docx北京政治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北京政治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中要背下的知识点量简直多到惊人,北京考生要提前做好复习计划,将重要的知识点都理明白。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政治高考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政治高考易错知识点1.在我国公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97157445.html
13.2017高考复习政治大题答题技巧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三)政党 在我们平时的练习和高考中,经常出现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说明一些政治现象。 https://m.wenshubang.com/xuexijihua/386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