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报道校(院)新闻、部门新闻和地方校(院)新闻,宣传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大教学科研成果,聚焦校(院)改革建设进程,探索打造特色鲜明的融媒体新闻内容产品。
干部培训是党校最主要的职能,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多年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坚持以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为主业主课,坚持“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即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开设“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四个方面的课程。“理论基础”方面的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眼光”方面的课程主要包括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当代世界思潮、当代世界民族宗教等;“战略思维”方面课程主要包括“形势与任务报告”、领导能力和执政本领训练课程以及各种形式的研讨交流;“党性修养”方面的课程贯穿于学习始终,主要包括党史国史专题课程、党性教育、党性锻炼等。
科研工作是党的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全部工作中起着重要的基础和先导作用。科研部是具体负责贯彻落实校(院)委科研部署的职能部门。党校科研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发挥支撑教学的基础性作用,致力于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致力于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创新,致力于党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关于党校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党校姓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从严治校,坚持锐意进取,深化改革,推动创新,自觉遵循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办学规律和党校(行政学院)教研人才成长规律,大力实施名师工程,通过实施学术带头人特殊支持、学术骨干系统培养和青年英才个性化成长等子工程,统分结合、分类施策、特色支持,不断改革完善创新引才用才育才机制,着力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党校(行政学院)事业新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形成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更加科学高效,各类人才活力迸发的新格局。
对外交流合作服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要致力于建成对外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阵地,充分展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形象;建成培养全球治理人才队伍的主渠道,不断提升高中级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后备干部国际交往能力;建成渠道广泛、内容丰富的国际资源平台,服务党和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建成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涉外资源库,培养一支优秀的涉外师资队伍,形成一批高端涉外交流合作项目。
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网络用户提供办公、学习、生活资源服务,包括图书文献、财务管理、生活信息服务等。
15:17
学科创建与机构沿革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负责的政治学理论学科,主要由原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的政治学、原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的政治学在机构整合、人员整合、学术融通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这是中央党校设立政治学学科的历史大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央党校设立政治学教研室;1990年5月,政治学学科归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管理。1995年底1996年初,校委会决定成立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将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从党的建设教研部独立出来,政治学、国际政治、法学几个学科从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独立出来,划归新组建的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1996年3月,成立作为一级学科发展的政治学、法学教研部,下设的教研室中包括政治学教研室。2001年,政治学教研室改名为政治学理论教研室;2018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新组建时撤销。这期间,党校政治学在教学上突出讲授社会主义民主重大问题,为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治党治国的领导水平服务;在科研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吸收、借鉴国外现代政治学的科研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国家行政学院筹建期间,组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部,在学院正式成立后该教研部更名为政治学教研部,主要承担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邓小平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社会发展战略,以及政治学、社会学基本原理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咨询工作。设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领导科学研究中心、国际事务与中国外交研究中心。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于2016年4月起挂靠政治学教研部。
2018年3月,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将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的职责整合,组建新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9月,校(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组建,政治学下设政治理论教研室、政治建设教研室。2020年10月,教研部增设国家治理教研室、政党制度教研室。2022年1月,经校(院)委会批准,成立人民民主研究中心。
40多年来,政治学多位资深教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名青年教师获得中央党校“十杰青年”、中央党校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等一流期刊发表重要学术论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科研项目、中央部委特别委托项目等诸多科研项目,积极参与中央有关部委的政策制定和政策评估工作。
主体班教学与研究生教育
学科特色研究领域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原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成立后,党校政治学研究团队长期跟踪这一领域的研究,出版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等专著,发表了《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思想之源和当代中国改革实践》等论文。上述论著对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涵、发展阶段和着力点、任务目标和原则等问题都做了深入探讨。
民主理论、中国式民主。围绕民主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等,政治学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的学术专著主要有:《当代中国民主问题研究》《“第三波”与21世纪中国民主》《论民主和民主集中制》《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党内民主研究》《中国式民主及其法治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等。2014年、2018年,政治学的部分专家学者参与了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批)的撰写。
政治文明、政治文化、行政伦理研究。出版的专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论》全面阐述了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从政治文明的理论范畴着手,研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政治体制文明、政党政治文明、政府治理文明、政治选举文明、政治决策文明、政治监督文明等领域的发展,系统构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体系。出版的专著《政治文明的文化视角》,通过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文化流变轨迹的描述,揭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走向。出版了《行政伦理概述》,这是我国第一部行政伦理学研究专著。
政治学话语体系研究。主要围绕“解构西方话语”和“构建中国政治话语”进行了方法层面的学术研究,从制度复杂性的角度入手,为分析国家治理复杂性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情境—理论—工具”分析框架。
学科未来发展规划
政治学将围绕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政治发展道路、国家治理、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等中心工作和战略部署,结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关于政治和法律教研部的机构定位,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为目标,建设一支政治性强、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年龄结构合理的政治学人才队伍,推出遵循学术规律、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党校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教材,巩固和健全政治学基本理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依托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治国理政丰富理论和实践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建构、政治制度优势、党内法规、历史政治学、中国传统文化、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比较政治学、传统政治智慧、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特别是国家治理、民主政治、权力监督等领域形成特色学术品牌。为此,将进一步加大对教研部内部政治学与法学两大学科的整合力度,通过主体班教学、研究生教育、课题研究、教研室活动、学术会议组织、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将政治学、法学两大学科的学术力量、课题资源充分整合,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