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政治12大核心考点整理

第一,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第二,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对于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第三,新发展理念一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二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的战略指引。

第三,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

考点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比如,我国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事实证明,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发力,找准在世界供给市场上的定位;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第三,只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适应新需求变化,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

考点3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三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就要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考点4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一,更加突出发展的创新性,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创新成果重大突破。

第二,更加突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第三,更加突出发展的可持续性,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第四,更加突出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第五,更加突出发展的包容性普惠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考点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第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二,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第三,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第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第五,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第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考点6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一,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不懈奋斗。

第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进行了广泛的民主实践,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

第三,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越来越健全,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考点7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丰富实践和成功经验,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内涵主要有:

第一,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在国家根本性质(即国体)上,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体现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上,就是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第二,国家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体制机制,保证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第四,国家制定实施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必须体现人民意志、尊重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第五,国家各方面事业和各方面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考点8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第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依法治国,就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

第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应该看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继续加以完善。当前的重点任务,就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是关系全局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革命。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第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要保持政治定力,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我们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考点9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

(一)协商民主的必要性

实行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求治国理政大政方针在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广泛商量。

(二)协商民主的内涵

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

协商民主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重要民主形式。

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优秀传统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的伟大实践,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

(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独特优势

第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

第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协商民主为社会各方面搭建了对话交流、恳谈沟通的平台。通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更好地让群众表达诉求、理顺情绪,有效化解分歧、增进共识,形成顺民心、合民意的政策措施;能够让人们增进彼此理解,在关心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关切对方利益、理解公共利益、考虑长远利益;能够广泛形成人民群众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的机制,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各种方式,在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同群众进行协商。

第五,协商民主还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通过平等交流对话,党员干部和群众能够拉近距离、改善关系、增进感情,引导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并认同党的方针政策,从而凝聚起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第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发挥我国政治制度优越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考点10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滋养了中华民族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考点1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动力在改革,出路在改革。

第一,要把握文化创作生产传播特点,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发展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二,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

第三,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为重点,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成果,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考点12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加速演变,世界面临开放与保守、合作与封闭、变革与守旧的重要抉择。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抓住机遇、化解挑战,是我国对外开放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从国内看,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方向,如何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从而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对外开放工作必须把握的主攻方向。

(二)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州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是我们的宝贵经验。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正在实现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实践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坚持对外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才能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加速融合的时代,只有打开国门搞建设,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才能获得更多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乃至机遇,才能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三)以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为核心,全方位升级开放型经济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一重大工作部署,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第一,坚持主动开放,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要求,努力在经济全球化中抢占先机。开放发展核心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目标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第二,坚持双向开放,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这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重要特征,也是更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的有效途径。在引进来方面,适应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着力提高引资质量,注重吸收国际投资搭载的技术创新能力、先进管理经验,吸引高素质人才。在走出去方面,适应我国对外开放从贸易大国、对外投资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对外投资强国,支持我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第三,坚持全面开放,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追求全面开放是提高开放水平的必然。全面开放体现在开放空间上,就是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改变我国对外开放东快西慢、沿海强内陆弱的区域格局,逐步形成沿海内陆沿边分工协作、互动发展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体现在开放举措上,就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自主开放与对等开放,加强走出去战略谋划,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等。体现在开放内容上,就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全面开放,还要求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

第四,坚持公平开放,构建公平竞争的内外资发展环境。公平开放要求改变过去依靠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的做法,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为外资企业提供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实现各类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THE END
1.行政法60个黄金必考点,一篇文章助你轻松搞定!大家好,我是欧sir老师。今天我们来聊聊行政法,这在法考中同样至关重要。为了帮大家更好地掌握,我整理了60个黄金必考点,每个点都配有记忆口诀,希望能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1. 行政主体 口诀:中央地方权力清,机构独立主体明。 内容: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等,它们具有独立的行政权力。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5589745
2.2020考研政治:思修第六章核心考点背诵整理暑假时间已经不多了,考研政治复习还没开始的要抓紧时间了。但很多考生并没有什么经验,难免会有迷茫的时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考研政治:思修核心考点背诵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思修核心考点背诵整理:第六章 本章内容:讲述了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大学生肩负https://kaoyan.wenduedu.com/20190814/78402.html
3.考研政治背诵版(政治考点全在).pdf考研政治背诵版(政治考点全在).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114/8127054032002073.shtm
4.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背诵秘籍】高中思想政治7册教材常考点集锦(2023年修订版) 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一)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1.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1)民法含义: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https://www.360doc.cn/article/46601607_1122854037.html
5.2020考研政治:思修重要考点背诵整理(一)考研大纲已下来,政治的复习更加有了方向和动力,但很多考生并没有什么经验,难免会有迷茫的时候。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考研政治:思修重要考点背诵整理(一)”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思修:第一章 本章内容:讲述了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大学生面对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应树立正确的https://www.kaoyan365.cn/zhengzhi/sifa/175442.html
6.2020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背诵整理(腿姐版)复习经验2020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背诵整理(腿姐版) 摘要:政治这门公共课背的知识点比较多,为了便于大家对重点内容加强记忆,下面帮帮整理了2020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供大家参考。 ?马原第一章 本章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发展,理论内容,思想渊源,特征。 考查方式:选择题https://www.kaoyan.com/zhengzhi/jingyan/5d43a710da0be.html
7.超详细的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人手一份赶快收藏初中政治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下面是初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重要政治知识点,供参考。 1初中政治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国策、战略、理念3个考点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http://www.chusan.com/zhongkao/47005.html
8.考研政治马原题型考点:唯物史观(精选12篇)考研临近,本文为考试整理了2014考研政治冲刺马原题型考点的唯物史观部分,希望对大家的冲刺复习有帮助。 唯物史观 一、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 上层建筑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因此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不是取决于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z5va9kn.html
9.23法硕法理学主观题背诵(完结)·氢刻政治: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制政府,确立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 文化: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人权。 法起源的一般规律? 法律的起源是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从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性调整的过程。 由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再到制定法的过程 由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浑然一体到相对独立的过程。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征 人民正在https://qingk.com/set/7kVUCR1frYI4v
10.背诵法考5轮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法治理论专题篇 ---分论 ---考点 5 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 Hey法律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深挖一下法理学法硕联考中的宝藏——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是我们法治建设航船的指南针,引领着我们向着更加公正、高效、文明的法治社会前进!? https://blog.csdn.net/xjn19820322/article/details/140797044
11.政治学基醇研必背7篇(全文)视频:赵宗元指导考前备考 陈先奎预测考研政治分析题 考研《政治》出题规律 政治重要理论问题精选50题 考前20天如何对待政治试题 必看:21个答题注意事项 关注新增考点 结合时政 总结:政治考点背诵篇命题题型及特点分析 三大科目理论框架详解 经典材料分析题及详解汇总 如何答好试卷压轴题 最后冲刺阶段复习攻略 试题分析及答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l3bykg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