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政治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何谓政治?何谓政策?何谓法律?它们的相互关系又如何?力求搞清这些问题,这对于做好政府工作、政法工作、司法工作以及普法宣传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治、政策以及法律这些名词术语在工作实践以及社会活动中经常要遇到。对于这些这些耳熟能详的概念,一般是做感性的理解并习以为常。有时对于本职工作容易产生的局限性,以至于进一步所造成工作被动,不能说于此无关。因此,只有把这些概念性的东西做出理性的把握,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进一步达到理论的提升,那我们就可以增强大局观念,把本职工作科学定位,更加有效地提高工作以及工作指导的计划性、主动性和灵活性。

何谓政治?

一.习惯认知就是国家大事,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行为。

二.从定义上也诸有不同:

1.政治就是阶级对于阶级的斗争(列宁)。从革命理论上是正确的,但是建国后,和平发展时期就另当别论了。尤其是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年年、月月、天天讲,把政治推向极端,把政治扭曲成人人自危氛围。文革给国家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就是这种极端政治、扭曲政治的历史产物;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毛泽东)。这种定义是科学的。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改革开放,终止文革政治,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改革开放的巨大发展,无比辉煌的成就即是强有力的证明;

3.政治就是管理大家的事。这是孙中山为政治所做出的定义。这种定义太泛泛,没有社会实践意义;

4.西方国家的定义也有许多,各有千秋,不做多述。

三.笔者同意“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一论断。因为它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它既反映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又有科学的实践性。它与党中央改革开放的方略以及科学发展观是并行不悖的,对于不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

何谓政策?

政策是政治方略的具体实施,政策是政治的具体表现形式,或者说政策就是政治上的策略,可以说没有政策就谈不上政治;而没有政治路线和方针,一切政策的制定则失去依据,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可以讲没有政治就谈不上政策。

政策是党和政府或其它公共团体在特定的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目标而制定的、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

何谓法律?

法律是成熟、正确政策的认定与提升。把政策提升为全民的意志,由法律加以规范化,定型化,以保持政策、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法律对于政治生活、政策的制定有着限定作用,也就是说政治生活、政策制定一定要合乎法律,以公正、明确、稳定和公开的方式有效规范各种政治矛盾和政务活动,维持社会政治秩序,保障公民的各种合法权益,从而实现社会的依法治理。

随着我国普法进程不断地深入和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对于什么是法律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家都能清楚的理解:法律是由国家政治权力机关制定和认可,并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强制,以社会成员的权利的方式实施的社会规范。如:刑法、民法、经济合同法等等。

具体到法律这一名词概念,实际上“法律”这一名词概念是由“法”和“律”组成的,法和律有着本职的联系而又有着区别,不是完全的一回事。从法和律的历史发展渊源来看:法或法学是研究应然法的,是解决应该怎么做或不应该怎么做的指导原则问题;而律、律学是研究实然法的,即解决必须怎么做,如何才能做好的实体问题。发展到现在,二者合成为一个名词概念,把法理与实体结合起来,统称为法律。如果从法理研究角度应该侧重律学、法学与法理学的研究;而从实际、实践的角度来讲应该侧重法律的实体来研究与发展。对此略述一二,不予多赘。

从实际与实践的角度,应该重点区别一下政治、政策与法律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便更加确切地把握好它们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提高政治稳定的全局观、准确的政策观、公开公正的法律观。

政治、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政治与政策的关系,前有所述,不再多述。重点分析一下政治、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政治与法律的关系:政治是法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的前提。法律是由国家特定的政治权力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再有法律必须在相对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中发挥作用。这就是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政策与法律联系较紧密,二者在阶级本质、经济基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社会目标是高度一致的。比如人们习惯常说的办事要符合法律政策,经常吧政策和法律作为一体来理解,但是具体到实际问题就有必要加以认真的以区分。

1.党的政策是全党意志的体现,表现为党的文件,这些文件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内部”的;而法律则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表现为由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规则。它必须是公开的,面向社会公布的。

2.政策原则性较强,可以只规定行动的方向而不规定行为的具体规则;法律则是以规则为主,不能仅限于原则性的规定,否则,权利义务界限不明,难予依法办事。

3.政策主要靠宣传教育和党纪保证实施,但党纪只适用党内;而法律则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可以对任何违反者实施制裁,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4.政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虽然党的根本政策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大量的具体政策往往随着形势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否则便不能发挥及时的指导作用;而法律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法律一般是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不变,如果变动周期过短,则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便处于捉摸不定的状态,这样就不能建立起良好的法律秩序。

5.在当代,党的政策与法治的关系不仅体现在政策对法治有指导作用,也体现在法治对党的政策也有制约作用,这也就是说,我们的党领导制定宪法和法律,也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

综上所述,可见政治、政策与法律的关系问题属于应用法学理论研究领域中一个不能忽视的课题。本文剖砖引玉,期望共同商榷,为应用法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提升做出一些有益的工作。

THE END
1.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2)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道德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来维持的,因此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柔性的规范。道德作为一种调节方式,主要不是被颁布、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2.2024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高频考点: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正在备战24考研的小伙伴们,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点“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的详细内容小编整理如下,快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免费提供考研备考类问题解答,帮助您更轻松通过考研专业考试 孔昱力高顿考研政治研究院高级顾问 高教社考研政治红宝书配套教材主编,全国考研政治配套教材编委会主审,全国考研政治名师https://www.gaodun.com/kaoyan/1560434.html
3.政法大学课堂引热议:法律教育中的“政治影响与关系”教授在授课时提到:“现在是大案讲政治,中案看影响,小案凭关系”,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在场学生的强烈反响。一位学生愤怒地将书本摔在地上,质疑道:“那什么时候讲法律?”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学生对于法律教育与司法实践之间差异的不满,也引发了关于法律教育中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的讨论。https://www.jianshu.com/p/8a4c1d00983e
4.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一)法与政治的关系 (二)法与政策 二十四、法与科技 (一)法与科技的关系 (二)科技法在中国的发展 二十五、法与其他社会规范 (一)法与道德的关系 (二)法与宗教的关系二十六、法与文化 (一)法与文化的一般关系 (二)法律文化 (三)法律意识 1.法律意识的概念 2.法律意识的分类 3.法律意识的作用 第二部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5.政治与法律姚魏:论浦东新区法规的性质位阶与权限一方面,学界对授权决定合法性提出质疑,对立法碎片化现象表示担忧,对新型法规的法律位阶产生疑惑,对立法监督模式的选择也有分歧。另一方面,立法实务部门对立法权限拿捏不准,对有效的立法需求难以捕捉,对立法项目的确定有所迟疑,立法后劲显得不足。这些困境不仅根源于《立法法》的规定已跟不上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反映https://ilaw.sass.org.cn/_s40/2022/1005/c2516a473716/page.psp
6.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政治情况正确答案是:“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是通过确定权利义务关系来实现的。”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法律规范来对权利义务的确定和约束的,从而实现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而法律和强制力的关系是:“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因为法律只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个行为准则,一个规范作用。如果大家能够https://www.64365.com/special/zxqshzyshgxzzqk/
7.考研政治思修超详细知识点总结,快收藏!复习经验(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https://www.kaoyan.com/zhengzhi/jingyan/5f3f4932e0b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