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良好的秩序,其实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有着良好的矛盾解决机制
●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纠纷,而是发生数量少、解决速度快、解决效果好
法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已逐步为全社会认识。但是法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作用,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思考。将和谐社会构建中法治的功能与作用加以考察,就不难发现,法治从制度基础、行为指引、矛盾消除三方面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为什么这样说呢?
制度是人们对社会发展与建设的规范性预期。法治意义的法律正是和谐社会的制度蓝图与预设基础。和谐社会是社会的理想状态。只有将这种理想状态转化成为了若干具体而完备的法律规范,建立一系列法律制度,进而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和谐社会才获得了自己最良好的制度根据。
良好的立法为人们严格依法办事创造了条件,为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提供制度性的基础。法律对于人们行为的引导与规范是法律的重要功能,也是法治作用的有效发挥;法律对社会利益的划分和调适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利益分配与调整的制度基础;法律对于各种矛盾纠纷解决程序的制度设计,实际上也蕴涵着对于和谐图景的制度构想。
人与人之间只要有个体的差异,有意志的独立性,有客观利益的分野,就会有不同的行为。如何引导人们的行为,是法律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法律就是为调整人们的行为而产生的,它告诉社会成员有权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不得做什么,从而引导人们的行为。
只要人类还处于各有利益的时代,就会有矛盾纠纷,冲突就不可避免。只要人类是以类的方式,过着社会生活,矛盾就不可避免在人类社会之中不断发生和解决。人类社会没有矛盾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解决矛盾则是可能和必须的。社会矛盾一旦产生,化解社会矛盾就是社会发展中始终存在的重要任务。秩序不会一劳永逸。一个良好的秩序其实不是没有矛盾的秩序,而是一个有着良好的矛盾解决机制的秩序。在具体民事经济活动中,买方与卖方之间,承包人与发包方之间,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出租人与承租人等等之间,都难免会有纠纷产生。在具体行政关系之中,上级与下级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处罚者与被处罚者之间也会产生种种矛盾。
在刑事犯罪问题上同样有着大量的纠纷。在犯罪人与受害人之间,罪犯与受害人亲属之间,罪犯与社会之间都可能产生各种矛盾。这时,如何化解社会矛盾是确保社会和谐运转的关键。法律的重要使命就是发挥各种机制的作用,化解矛盾。在法治状态之下,通过调解、仲裁、审判等方式依法解决纠纷,直接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和谐社会并不是绝对没有矛盾纠纷的社会,它只是发生的数量少、解决的速度快、解决的效果好。因此,建成了和谐社会,法治对于消除社会矛盾纠纷的意义同样不可低估,它甚至是社会能够始终和谐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