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召开。
双城经济圈建设离不开法治的护航。自2020年5月重庆市司法局、四川省司法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两地司法行政合作主动融入大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有序迈进,共同描绘出共建共享、双城“一体”的城市“法”卷。
共绘协同立法“新图景”
▲2020年6月18日,川渝司法行政战略合作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暨专项合作签约仪式在重庆举行。
加强川渝两地协同立法对于唱好“双城记”、打造增长极、助力区域发展取得新突破、见到新成效意义重大。
——开展川渝立法计划协同编制,明确立法协同总体纲领。2021年初,川渝两地司法厅(局)确定立法协同项目,科学绘制协同立法“施工图”。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川渝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2021年7月,川渝两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同步施行,成为协同立法的“首秀”成果。
——2022年1月,以“四川条例”+“重庆决定”形式共同保护嘉陵江;当年5月,川渝两地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同步施行。
一部法,夯实法治化营商环境基底;一条江,保护川渝山水生态之美;一条路,推进川渝互联互通水平。
成渝在协同立法方面的敢于实践与大胆突破,为双城法治一体化建设激发出更为强劲持久的生命力。
弹好执法司法“协奏曲”
▲2023年7月7日,江津区司法局、永川区司法局、泸州市司法局对跨界区域水行政联合执法暨联合巡河行动进行现场监督指导。
2023年4月,在川渝两地行政执法协作与执法监督合作(重庆)视频会议上提出将聚焦“十项行动”,共推一批川渝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创新性成果。
当年11月底,来自川渝两地15个执法领域的专家通过互评互查执法案卷,共商川渝行政执法协作。这是川渝首次联合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也是川渝法治一体化建设持续推进的一个缩影。
此外,两地还不断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合作机制,在综合行政执法领域加大执法协同工作力度。比如,针对30项交通运输违法行为发布首批统一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创新“跨界+联合”的执法新模式。
两地还积极推进行政复议合作——共同签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政复议合作协议》,制定《川渝两地行政复议专家库管理办法》,发布川渝行政复议典型案例,共同印发《行政处罚类行政复议案件办理指引》。
针对川渝两地社区矫正对象监管难题,联合出台《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都市社区矫正对象异地委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川渝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等。
如今,川渝两地行政执法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调查取证互助、裁量尺度互融、处理结果互认已取得实效。
铺就法律服务“快车道”
▲2023年4月21日,荣昌区司法局龙集司法所成功调解一起川渝边界未成年人斗殴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
2023年12月,第四届川渝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大赛获奖名单正式公布。这项连续举办多年的赛事已成为人民群众参与法治、感受法治的重要载体之一。
加强两地普法宣传协作,是加强川渝司法行政战略合作、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两地司法行政机关全力推进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川渝同行”,法治文化品牌“双城共育”,法治示范创建“联建联创”,联合成立百人“八五”普法川渝讲师团……
目前,成渝两地已确立法律服务一体化发展“1+4+16”总体思路,引领成渝地区法治建设深度合作——
2023年2月,《川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蓝皮书暨十大典型案例》发布。
2023年4月,首届成渝地区律师法律服务产品创新大赛总决赛举行,同时发布“十大合作项目”。
2023年11月,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顺利开展,两地实行统一命题、统一组考、统一阅卷、分数互认等。
除此之外,两地还不断在广度、深度上谋求更多合作模式。例如,推动两地联合印发《川渝地区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目录(第一批)》;推动发布三批次311项“川渝通办”事项,34类电子证照实现互认;印发《四川省、重庆市公证机构证明材料清单(试行)》,已对学历等4项公证事项实现“川渝通办”;整合两地仲裁法律服务资源,共同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仲裁中心;选聘马善祥等川渝地区调解专家100名,积极开展跨区域合作……成渝地区法治建设越来越紧密,也越来越便民。
蓬勃发展开新局,活力涌动写新章,成渝地区法治建设正成势见效。下一步,市司法局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全面深化两地协同联动,奋力打造成渝法治一体化升级版,以高水平法治助力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