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

2022年3月28日,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这对于推动深圳市“八五”普法工作顺利开展、保障深圳市“八五”普法规划的全面实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八五”普法规划已于近日出台。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制定和实施五年普法规划是党领导全民普法的重要方式。

2016年至2020年,深圳市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顺利实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公民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获得进一步提升,法治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法治深圳和法治社会建设,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保障深圳市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全面实施,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和全国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广东省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结合深圳实际,从2021年至2025年在全市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

五个新增工作亮点

在确保基本任务不漏项的前提下,《决议》结合深圳实际,增加了五个工作亮点:

一、分期分批重点解读和普及营商环境、知识产权、数据安全、生态环境、无障碍城市建设等领域的特区法规规章;

二、探索主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用人单位等为弱势群体提供普法服务;

三、对在深的外资企业、港澳台企业、外籍人士、港澳台居民开展有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对赴境外的企业、居民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四、推动企业合规建设,防范法律风险,提升企业法治化水平;

五、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投入、公益赞助等相结合的社会普法机制。

六个方面作出规定

《决议》参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和深圳市“八五”普法规划的内容,从六个方面作出规定,《决议》全文如下:

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全市各级国家机关、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模范践行,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强宣传解读,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全民普法的全过程、各环节。

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倡导在青少年成人礼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

推动“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制度化。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宪法与基本法教育实践基地。突出学习宣传民法典,全面提升民法典普法质量,扎实开展民法典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分期分批重点解读和普及营商环境、知识产权、数据安全、生态环保、无障碍城市建设等领域的特区法规规章。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有机融入法治教育之中,引导全社会树立权利与义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观念。

三、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探索建立指标量化的“市民法治素养测评指标体系”。

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重点抓好“关键少数”,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落实政府常务会议“局长讲法”等制度。大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推动法治教育进课堂,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加强来深建设者普法工作,开展常态化的法治宣传教育。探索主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用人单位等为弱势群体提供普法服务。加强对在深的外资企业、港澳台企业、外籍人士、港澳台居民开展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对赴境外的企业、居民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四、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

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城区、法治街道、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夯实法治建设基础,提升法治建设水平。

推进行业依法治理,促进法治文化与行业文化融合,引导行业自律自治和行业制度合规化。通过普法深化各行各业的行风建设,规范行业行为。推动企业合规建设,防范法律风险,提升企业法治化水平。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网民法治意识。聚焦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套路贷”等涉众型违法犯罪和新型违法犯罪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专项依法治理,开展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救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法治宣传教育。

五、着力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把普法融入深圳地方性立法过程,扩大深圳地方性立法的社会参与,加强对新出台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宣传解读。进一步将普法融入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开展实时普法。

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力度,使典型案事件依法处理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在重要版面、重要频道、重要时段设置普法专栏专题。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投入、公益赞助等相结合的社会普法机制。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构建“需求-研判-反馈-供给”普法服务新模式,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六、加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常态化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工作。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法治宣传教育队伍、经费、设施等工作保障,做好中期评估和终期检查,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充分运用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调研和代表视察等形式,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促进本决议有效实施。

THE END
1.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的根本遵循理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的新时代意义 1986年,我们党决定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教育,目前正在实施第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普法工作,强调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把全民守法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一起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201/c40531-29679237.html
2.普法宣传的重要性及意义普法宣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普法宣传,可以使公民和社会各界人士深入理解法律,明确遵守法律的责任,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和良好风气,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营造和谐氛围,有利于检验和强化法律对社会行为的约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效防止https://wenku.baidu.com/view/08b8582901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e.html
3.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积极作用北大法律信息网民法典是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检察工作的重要依据,而民事检察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维护民法典权威亦具有重要意义,两者之间属于内在契合与协调共进的关系。【详细】 邓健:持之以恒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吉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805
4.当前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思路对策普法教育是一项全民活动,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国虽历经“一五”到“五五”五个阶段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累累硕果。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在农村的普法宣传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工作上重视不够。按照目前的做法,农村普法工作主要由乡镇负责并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实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乡(镇)级普法http://www.fanwy.cn/1w/193/385901.htm
5.法治时评以全民普法促进全民守法新征程上,我们要充分认识组织开展“基层行”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基层行”活动不断取得新进展、开创新局面,以全民普法促进全民守法,以高质量的法治宣传服务更高水平的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 http://wap.pagx.cn/news.html?aid=418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