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M6261
本刊代号82-204
发行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双月15日
每期定价12.00元
本刊地址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100832
摘要: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对短视频的创新传播日益重视。本文结合法治日报社法治融屏编辑部普法短视频的宣传实践提出,普法短视频创新传播要把握好政治性、大众性、精准性原则;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前提下,实现“内容+创新”的双轮驱动;要创新法治宣传方法手段,建设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
关键词:普法短视频;创新传播;科技赋能
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对短视频的创新传播日益重视。根据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的用户规模首次突破10亿,用户使用率高达94.8%。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八五”普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注重运用新技术分析各类人群不同的法治需求,建设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2020年8月至2023年3月,法治日报社法治融屏编辑部(以下简称该编辑部)制作的6000余个普法短视频在各类新媒体平台端播放量累计超10亿次,真正使“互联网+”变成法治日报社普法宣传创新传播的最大增量。本文结合该编辑部普法短视频宣传实践,探讨普法短视频创新传播要把握好的基本原则、着力点和突破点,以期为提高普法短视频法治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一、把握好普法短视频创新传播的基本原则
全媒体时代,随着短视频技术不断发展成熟,自媒体视频作品铺天盖地涌来。面对个别自媒体短视频内容低俗庸俗、猎奇失真、泛娱乐化等问题,该编辑部在普法短视频生产中始终坚持政治性原则、大众性原则、精准性原则,用心探究如何制作出有法味、有思想、有内涵、有温度的普法短视频作品,提高普法短视频法治传播质效,树立起普法短视频在社会传播领域的价值标杆。
(一)政治性原则
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八五”普法规划强调,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民普法全过程各方面,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当下,短视频既是主流媒体融合创新的重要抓手,又是转型突围、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必然选择。基于此,该编辑部在普法短视频的创新传播上始终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坚持党性原则,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法治宣传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持续打造体现主流价值观的高品质普法短视频作品,不断提升普法短视频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绝不给错误思想观点和不良文化提供传播渠道和平台,确保了普法短视频的政治安全、导向安全、内容安全。
(二)大众性原则
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是把法律交给亿万人民群众的一项社会工程。“八五”普法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效果导向,在充分利用传统有效的普法方式基础上,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增强受众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使普法更接地气,更为群众喜闻乐见。该编辑部针对全媒体时代的特点规律,在普法短视频创新传播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普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把人民群众普法和守法“需要什么”与生产者“生产什么”结合起来,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加大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生产符合大众实际需求的音视频作品,以“沉浸式”普法代替传统“说教式”普法,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普法效果。
(三)精准性原则
普法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大众学法、守法,更要推进大众尊法、用法;不仅要让大众知道什么行为违法、哪些行为触犯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更要告诉大家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实现普法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从而更好地凝聚法治共识。“八五”普法规划明确指出,要适应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提高普法质量,形成法治需求与普法供给之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该编辑部注重运用新技术分析各类人群不同的法治需求,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实践证明,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普法短视频创新传播不能为片面追求流量而泛娱乐化,也不能为夺人眼球而庸俗低俗化,要加强普法短视频品牌和栏目的策划力度,以互联网思维探索新媒体传播路径,使普法变得更高效、更有用,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
二、把握好普法短视频创新传播的着力点
主流媒体的宣传实践充分证明,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对普法短视频创新传播而言,更加需要内容的创新,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前提下,实现“内容+创新”的双轮驱动。
(一)小切口展现普法大主题
(二)平民语态接地气式普法
(三)多维剪辑呈现普法“微表达”
三、把握好普法短视频创新传播的突破点
全媒体时代,内容与技术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优质内容只有借助先进技术,才能传得更广更远。“八五”普法规划明确指出,要创新普法方法手段。该编辑部着眼提高普法短视频传播质效,把握好普法短视频创新传播的突破点。
(一)用好自主可控宣传平台
为创新普法传播形式,提升普法传播质效,履行媒体普法责任,作为中央新闻媒体,法治日报社坚持以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为发展目标,运用融屏新技术新应用,结合自身特色优势,探索打造了“法治融屏”智慧普法全媒体平台。该编辑部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用好自主可控的“法治融屏”宣传平台,整合法治日报社“报、网、端、微、屏”普法宣传内容,充分利用该平台依托的5G通信、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以户外LED大屏和室内电子屏为媒介,将普法短视频等法治宣传内容“一键送达全国”,极大提高了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时效性。目前,“法治融屏”智慧普法全媒体平台覆盖全国受众3.6亿人次,基本实现省级覆盖局面。“法治融屏”项目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二)“大小屏”跨屏融合传播
全媒体时代,运用多种融合手段,拓展传播渠道,扩大法治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是普法短视频创新传播的必然途径。该编辑部对内依托《法治日报》“两微一端”、法治号APP、法治网等自有平台传播力量,对外加强与中宣部“学习强国”、央视频等权威新媒体平台合作力度,逐步形成普法短视频“一屏多端发布、大小屏跨屏传播”的宣传运营新模式,搭建起“大小屏”同频共振、多平台联动运营、全链路宣传推广的法治宣传新格局。2020年8月至2023年3月,该编辑部制作的6000余个普法短视频在各类新媒体平台端播放量累计超10亿次,真正使“互联网+”变成法治日报社普法创新传播的最大增量。
(三)考核激励释放生产力
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需要懂技术、会策划、善写作、统筹协调强的人才,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编辑部普法短视频高质高效生产的背后,得益于全媒体人才的培养,以及“一专多能,团队协作,全链条作战”的组织架构。“全员视频生产”的采编理念让每一名员工都能充分参与到视频制作全过程中来,每一次选题策划都是一次头脑风暴,每一次视频生产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全员考核激励机制激发起、释放出团队的创意和生产力;严谨的采编流程和合理的考核机制支撑起以普法短视频为头部产品的内容生态,使普法短视频产品质量日益提升。
【参考文献】
[1]《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3.
[2]刘建华.党的十八大以来媒体融合的遵循与逻辑[J].传媒,2022第21期.
[3]许正中.提升“四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中国记协网,20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