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立体综合防范的社会体系是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平安建设、社会治理、普法宣传、法治文艺及会员单位等宣传信息重要发布平台

关键词:构建综合防范体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一、突出学校主体教育地位功能

(一)甘孜州未成年人分布及思想品德教育现状。1、在校未成年人基本情况。根据州统计局2020年底发布的权威信息得知,2020年秋季,全州共有幼儿园466所,在校幼儿人数3.84万人;有小学354所,小学在校学生11.85万人;初中28所,在校初中学生4.53万人;普通高中21所,在校人数为1.61万;有职业初级中学3所,在校学生0.17万人;有职业高级中学3所,在校人数为0.62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165人。这些中小学学生中属于未成年阶段的占比达89.5%,还有10.5%的中学生虽然年龄已满十八周岁,但法治意识仍然处于低龄未成年状态,自我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意识均有待提高。2、学校法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高中,学校均开设有思想品德教育课。但法治教育课开设较少,95%的中小学均未开设。90%的学校没有配备法治教育专职教师,60%的中小学没有聘请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50%的学校没有建设法治文化走廊,许多学校师生对基本法律常识还是处于部分盲点或空白状态。

(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2、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法治教育的重要站点。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养成健全人格、培养优秀品质的地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政治教育、社会与法治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势在必行。学校应该将这三条主线贯穿始终,与文化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互为补充、突出主题、彰显特色的良好教育格局,让家长相信学校教育、依靠学校教育、支持配合学校教育,形成家校教育的强大合力,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大量合格人才。

(三)依法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

1、依法督导引领社会办学力量。让法治教育理念在校外培训机构茁壮成长,让法治教育在校外培训机构落地生根、占领培训市场,引导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

2、净化校外教育环境。正本清源、从严整治社会量办学机构,大力遏制和减少社会培训机构,让学校教育回归主体地位,减少急功近利思想对学生的误导。规范办学体系,理顺办学关系,让社会办学力量依法教学、正常运转,成为公办教育有益的和必要的补充,成为推动整个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助力器。

3、坚决堵住毒害侵蚀未成年人思想的源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雨后春笋般的社会办学机构应运而生,对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理念造成强烈冲击。有的办学机构将“金钱至上,唯我独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今朝有酒今早醉”;“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及推行奢侈浪费、极度享乐等错误言论灌输给未成年学生,颠倒了未成年人的“三观“,冲击了社会主义教育理念,违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道德建设的核心内涵价值,甚至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家庭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社会的长治久安埋下了诸多不安全隐患。

二、补齐家庭常态教育缺位短板

三、健全政府有效监管的法治机制

(一)政府要作好依法行政的表率。

2、帮扶关爱、各司其职。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关工委、学校、妇联、团委、福利院、民政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法律职责,构建未成年人联合帮扶关爱体系,让帮扶关爱工作不缺位不空档不脱钩,确保每一名未成年人上得起学、住得起房、有衣穿、有饭吃、能够正常生活,尽一切所能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二)政府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2、加强未成年人关爱帮扶,树立良好社会标杆。让人们进行积极的换位思考,人人都要老,人人都是从未成年人走过来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老和小当成自己人生成长阶段和自然归宿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把每名未成年人都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来关心爱护。帮助关心他们就是帮助关心曾经的自己。让他们的成长之路有你我相伴,不再孤独彷徨,不再忧郁苦闷。让世界充满爱,让社会充满阳光和正能量,让明天值得向往、可以期待,让他们的青春世界更加和谐温暖。

3、建立综合帮教机构,切实强化预防和矫正效果。政府应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帮教安置新路径,大力整合现有资源,集中力量对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实行分片定点帮扶和一对一个性化帮扶。为了节约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可以把少年管教所、工读学校、福利院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不同问题少年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学习提升和行为矫正,并积极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关爱。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犯罪行和错误,一边接受思想改造,一边也享受帮助帮扶待遇。让他们与同龄人一样,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常态。提高思想认识,懂得法律基本常识,树牢法治意识,通过技能技巧学习和劳动锻炼,获得一技之长。以便结束被管教之后,能顺利回归社会,能找到生存之路,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同时也能够积极有效预防再次违法犯罪。

4、建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咨询专业机构。对问题青少年要持续跟进、全程关爱。重点掌握其思想动态,了解行为规律,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时预防不好的苗头;对犯下错误受到处理的青少年要做好思想开导,要理性坦然面对,从自身查找问题根源。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勇于担责、深刻反省,激荡唤醒灵魂,真诚接受教育;用刮骨疗毒的勇气痛改前非,祛除顽瘴痼疾。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困难,没有跨越不了的障碍沟坎,只有放不下的自己。在思想上要树立“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凌云壮志,在行动上要达到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目的;要彻底放下包袱,实现轻装上任,重新开启未来人生之路。

2、设立校园联合纪检组。建立政府对校风校纪的常态化巡查机制,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公、检、法、纪委监委、文化宣传、关工委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动员家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让社会多提意见建议,积极踊跃参与学校监督管理,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对校园校风校纪进行巡查监督。充分体现人民教育人民办、人民教育人民管的办学原则。强化学校内部监管,提升育人质量,增强社会认可度和家长满意度。强化校内外联合监督体系,畅通监督信息渠道,构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体信息网络,依法提升对未成人的帮扶管控效果。预防和依法打击未成年人犯罪,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双管齐下、同步并进,从点滴抓起,从日常行为抓起,从具体细节抓起。严防死守,坚决堵住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漏洞。学校的教导处、政教处要充分履职尽责,积极配合联合执法机构,发挥主阵地优势,打好主动仗,给学生上好思想政治教育课、打好预防针,做到警钟长鸣,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机率降到最低程度。

4、依法严厉打击校园霸凌。校园霸凌是时代的产物,尤其在近几年屡见不鲜,全国各地时有发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拉帮结派,以多欺少、以强凌弱、仗势欺人,强拿硬要、殴打无辜,以刀威胁、棍棒侍候,网络暴力、拳脚相向……诸如此类,在很多校园内外犹如家常便饭。校园霸凌严重侵犯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干扰了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同时也助涨了校园违法犯罪的嚣张气焰,败坏了校风校纪,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破坏了校园和谐友善、安定团结的良好氛围。为了截断校园霸凌这个传染源,必须加强学生管理,联合执法部门采取雷霆行动进行铁腕整治、正本清源,回归教书育人本位,树立新时代育人理念,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价值标准,确保校园风清气正,还校园一片净土。

5、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要教出高尚有作为的学生,必先有出类拔萃的老师。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教学质量,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一个学校的校风校纪、法治氛围,更需要教师的引领示范、自觉遵守和营造。要给学生普法,首先要给教师普法。要让学生尊法学法守法,首先要让教师尊法学法守法。为此,在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和普法教育势在必行,打造文明之师、法治之师、道德之师,大力弘扬师道之精神、法治之精神、高尚之精神,让遵纪守法引道在校园蔚然成风。

6、把性教育纳入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体系。以科学教育方式揭开性的神秘面纱,让青少年正确认识性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坚持自然属性服从社会属性的基本原则,客观理性看待性问题。坚守道德底线,不触碰纪法红线,自觉陶冶净化灵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明确人生阶段性目标,树牢远大理想,以坚若磐石的定力逐梦起航,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奋起直追,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勇往直前。青少年应集中精力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把心思放在学业上,争取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为新时代建功立业,把火热的青春奉献给党和人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增光添彩,走好自己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的人生业绩。

(四)政府要强化法治宣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2、树牢标杆意识,弘扬英雄模范精神。学习先进典型和优秀榜样,大力宣传道德模范和行业标兵等先进代表事迹,把他们的崇高风范和可贵品质作为时尚引领,帮助未成年人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把为国争光、为民服务、为党分忧作为一生永不懈怠的执着追求。

3、大力开展新时代主流价值教育。在未成年人中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让社会变得“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价值实现的追求目标。在未成年人中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以新时代主流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的追求导向,让主流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心中茁壮成长。树立良好的校园宣传标杆,用正确鲜明的舆论导向引领社会向善向美。多开展健康向上、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让未成年人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对人生目标有更高的期待和追求。积极打造校园法治文化,创新开展法治文艺节目,激活法治元素,体现法治丰富多彩的本真内涵。用法治蕴藏的艺术力量去感化人、鼓舞人、教育人;让法治精神深深镌刻在未成年人内心深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校园处处充满文明友善气息,洋溢着团结和谐氛围,凝聚健康有序的法治教育力量。

4、加强未成年人的感恩教育。我们优越的衣食住行、窗明几净的良好学习环境,都是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中国人民为之奋斗奉献的结果。今天我们看似轻易就能实现的愿望,然而对革命先辈来说,可是经历了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是党和国家给予的,是父母用勤劳双手创造的,是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感恩伟大的祖国,感恩伟大的人民,感恩伟大的新时代,感恩含辛茹苦的父母。有了他们,我们才生活的心安理得,许多未知才变得一切皆有可能。

四、运用司法杠杆调节社会失衡心理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知识产权(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连续出版物刊号川KXO1-093·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川B2-20191090·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川网文【2019】5415-440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THE END
1.全国首家区级调解院成立一年有余,串联各类调解组织199个调解室矛盾2023年10月,由深圳市龙华区委政法委、区人民法院、区司法局、区平安建设中心共建的全国首家区级综合调解院——龙华区调解院揭牌成立。同年,龙华区多调联动“精智解纷”工作法也获得全国“枫桥经验”先进典型。作为全市首家“大调解院”,龙华区调解院的成立标志着龙华区正式构建起以区级调解院为核心,街道、社区平安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2S9LVV05129QAF.html
2.关于印发牛塘镇“大讨论大走访大转变实干为民”活动实施”“牛塘增创这些新优势我们怎么办、怎么干?”结合牛塘镇“五大工程”建设,具体在产业转型、财税与投融资、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生态治理、民生事业、平安法治建设、党的建设八个组团等关键性问题上集中智慧、汇聚力量,在全镇上下广泛开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明晰方向、理清思路,旗帜鲜明地亮出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动员全镇http://www.ntxx.wj.czedu.cn/html/article2815308.html
3.平安法治宣传方案(全文)(2)、结合对标找差、争先创优,在机关办公楼、主要干道口悬挂2-3条综治、法治宣传横幅(条幅)。 (3)、各村可举办综治、法治和平安建设主题纳凉晚会、文艺演出、座谈会等活动。 润州区官塘桥街道综治办 二O一二年六月十一日 第三篇:综治平安创建、法治、反邪教宣传标语 https://www.99xueshu.com/w/mmes4ep7tn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