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
当代中国法治人才培养和法学教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建设过程不断形成和完善发展起来的。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中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对法治人才培养和法学教育提出一系列新部署和新要求。这些部署和要求的背后,包涵了反映当代中国法学教育价值的丰富内容,成为重塑中国法学教育样式的各项外在举措的思想基础,归纳起来:
(1)法治人才培养和法学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
(2)法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法治人才培养和法学教育具有政治性和业务性这种双重性特点,要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
(3)法学院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也是推进法治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推进法学院校改革要统筹规划,整体布局,特别是要研究谋划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和法治队伍建设长远规划,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东中西部法治工作队伍均衡布局,使法学教育跟上时代发展,体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4)法学教育要按照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基本方针,既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打牢法学知识功底,加强道德养成,培养法治精神,首先把人做好,然后才可能成为合格的法治人才。
(5)加强对中国法治的原创性概念、判断、范畴、理论的研究,加强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不做西方理论的“搬运工”,构建符合法学学科特点的学术评价体系,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
(6)法学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首先要打牢法学基础知识,同时要强化法学实践教学;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把法治实践最新经验和生动案例带进课堂教学。
(7)法学专业教师要成为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在做好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律实际工作,实事求是看待社会,多看主流和光明面,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建设以教学科研工作业绩为主要导向的法学教师考核制度,着力破除“五唯”(分数、升学、文凭、论文、帽子)倾向;推动法学院校、科研院所与法治工作部门人员双向交流。
(8)着眼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两个大局,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法学教育工作,重点做好涉外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国际组织法律人才培养推送工作。
(9)发挥好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指挥棒作用,把好法律职业入口关。
以上价值准则构成了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的主要内容,它们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最近十年来深化法学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
最近十年来,中国党和政府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包括法治队伍建设和法学教育在内的法治体系建设,都体现着党和国家的最高意志。
为落实上述工作部署的精神和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出了具体工作举措:
(1)2018年9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联合发布实施《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这是对两部门2011年相应计划的升级版。
(2)修订和实施新版法学类专业培养方案(2021),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纳入法学教学体系,从而形成法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1+10+X”最新模式。
(3)研制和实行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及其管理办法,设置了中共党史党建学、纪检监察学、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等有关法学的一级学科和法律博士、社会工作博士、知识产权硕士、国际事务等专业学位,为法学学科体现时代风貌、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提供了制度保障。这项工作也是回应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一个尝试。相应地,在法学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教育主管部门于2021年发布了体现新时代教育评价导向的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这意味将对我国数量庞大的所有法学本科专业将进行一次全覆盖式的专业资质鉴定,无疑是牵动所有开设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的一项重大质量检验工程。
(4)重构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总体实施方案(2019)和《关于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修订颁布了新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将原来中等职业教育、高等专科教育、高职本科教育三个层次的专业目录整合为中专、大专、本科专业目录,在这三个学段设置“公安与司法”类专业,其中在中专设“法律事务”;大专设“法律实务”(下设法律事务、法律文秘、检察事务3个专业)和“法律执行”(下设刑事执行、民事执行、行政执行、司法警务、社区矫正5个专业)两个专业类;本科阶段在“法律实务”专业类下设“法律”本科专业,在“法律执行”专业类下设“刑事矫正与管理”、“司法警务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3个本科专业,使政法类高职教育得到了整合和规范。
(6)以“马工程”示范教材建设为统领加强全国法学教材建设。最近十年来,中国教材工作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明确了教材是国家事权,并据此重构教材管理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出台了“一规划四办法”,包括高校教材管理办法,设立了国家教材奖励制度,等等。
上述工作部署和具体工作举措,极大丰富了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内涵,增添了新时代推进法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保障。
三、指导新时代中国法学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总之,《意见》高屋建瓴、法治特色鲜明、聚焦矛盾焦点、内容丰富立体、决策明确,部署有力,彰显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规划性、系统性和战略性,为形成内容科学、结构合理、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法学教育体系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障。
作者:王健,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