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文化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而法治文化则对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二者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近年来,南平市坚持“一县(市、区)一特色,一县(市、区)一主题”思路,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将法治元素融入剪纸、戏曲、摆茶等传统民俗文化和乡土文化,让法治根植于文化沃土,创作出一批有特色、接地气的法治文化作品,走出了一条法治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法治的种子,就此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创新“法治剪纸”,“剪”出法治风尚
9月24日,浦城县剪花嫂剪纸坊内,十几位来自梦笔学校的同学们在专心致志地创作自己的法治剪纸作品。没过多久,一幅幅带有法治特色的“法治剪纸”作品跃然纸上,寓意十足。
↑法治文化剪纸
把传统技艺剪纸与法治文化融合,可谓颇具创意。据了解,自2014年11月,浦城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后,浦城县高度重视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探索普法宣传新模式,通过将传技与传法相深度融合,促进法治元素融入当地传统的剪纸文化,既做到传授技艺,又起到传播法治文化的良好效果。
“剪纸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其蕴涵的文化内涵折射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如今加入了法治元素,更是获得了不少群众的喜爱。”浦城剪纸传承人周冬梅介绍说,“七五普法”以来,她经常带着自己创作的“法治剪纸”作品,定期到各大中小学校、村居、企业以及单位进行授课,受到广泛欢迎。
不仅如此,周冬梅还开设法治剪纸培训班,运用剪纸艺术来阐述法治理念,让喜爱剪纸艺术的群众深入了解法治知识,让崇尚法治的群众了解剪纸艺术的精髓。
2016年至今,浦城县在各类场所开展法治剪纸作品课堂100余场次,2000余人次参与,创作法治文化剪纸作品百余幅,有效扩大了法治文化的覆盖面。
弘扬“孝廉文化”,丰富法治内涵
邵武市的和平镇素有“进士之乡”的美誉,先人黄峭创办和平书院,立下黄氏家规祖训,教育后人立身齐家治天下,廉洁为公不忘本。
↑观看孝廉文化宣传片
此外,该市还以古镇南门谯楼为主体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建设以黄峭家风家训为主题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将黄峭家风文化与孝廉文化完美融合,把孝廉文化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中。开馆以来,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累计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
孝廉传家,清风自来。邵武只是南平地区丰富家风文化法治内涵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南平市充分提炼闽北地区优秀家风文化中的孝廉元素,充分挖掘建阳“蔡氏九儒”家风家训、武夷山西郊村“孝母道”等,并深度融入法治文化,用一个个以孝促廉、以廉践孝的生动故事和有力实践,营造出了孝廉并举、德法同行的社会风尚。
融入“宋慈元素”,塑造法治品牌
宋慈,南宋建阳童游里人,世界法医学之父。这位伟大的法医学家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品牌,早已超越法医学,上升到了法治的高度。
近年来,南平市整合力量、挖掘资源,通过阵地建设“定位”、品牌效应“移位”和载体高位“嫁接”,主动将法治宣传工作与宋慈法治文化相结合,着重打造宋慈法治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宋慈文化的影响力。
↑建阳区宋慈广场
2015年,建阳区在崇雒乡建立了政法干警公平教育基地,将宋慈亭、宋慈纪念园等打造成一批“宋慈清风”品牌阵地,宋慈纪念馆、法学廉政碑廊、廉政诗墙等清风文化系列产品相继推出,融入现代特色的廉政文化。
除此以外,为传承宋慈精神,弘扬宋慈法治文化,该区还相继出版了《宋慈与洗冤集录研究》、《宋慈的故事》、《宋慈断案集》、《纪念宋慈诗联书法集》等一系列有关宋慈的书籍和画册;在全国发行宋慈纪念邮票近1000万套;在全区开展“宋慈杯”法律知识竞赛、“宋慈杯”法治征文比赛、“宋慈杯”摄影大赛系列活动;印制宋慈法治文化宣传折页,并结合“法律六进”活动加大宋慈法治文化宣传。
在一系列的举措下,宋慈“崇尚科学,去伪存真,公平正义,司法为民”的法治精神得到了大力弘扬,宋慈法治文化品牌不断被擦亮。
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法治旅游”
南平市是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各区县巧妙将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结合,让红色旅游景区成为普法前沿阵地。
邵武市充分利用金坑红色旅游资源,将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依托于游客服务中心,利用中心广场LED大屏幕滚动播放法治宣传日主题宣传片,在旅游景区的红军书屋放置一些普法读物,利用节日期间在道路两侧悬挂印有“传法治、习法治”字样的灯笼,让参观游客随处感受普法氛围。
↑邵武市金坑乡法治厅
建瓯市于去年5月11日在南雅镇白沙村成立首家村级红色文化和法治教育基地,不断让红色文化、法治宣传渗透到建瓯的闽源文化中,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宣传红色文化,加强全民普法。
值得一提的是,南平市还深入推进特色主题旅游元素与现代科技、法治元素相融合,通过在建瓯闽源文化体验之旅、邵武红色文化之旅、政和廖俊波教育学习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中设置AR、VR法治体验专区,用立体化普法的方式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普法体验。
引入“摆茶民俗”,营造法治风气
“摆茶聊天,这样的普法很亲民,感觉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近日,武夷山市吴屯村村民小吴认真地翻看着一本《百姓法治宝典》,经过司法所工作人员一番摆茶普法,他感到收获满满。
武夷山“摆茶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延续至今。村民相互串门,泡上一壶茶,摆上些点心,大家围坐在一块,边吃边喝边聊天,一些平时扯不清讲不明的家长里短事,摆上茶席,把话说开了,就讲明白了。
推进“法治文艺”,唱响法治旋律
日前,以法治宣传为主题的大型现代普法音乐剧《新铁窗泪》在松溪上演,吸引了不少群众的驻足观看。据悉,该剧由松溪县与县梨园剧社联合制作,主要聚焦违法犯罪,由真实案例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
“这部音乐剧仿佛在演绎自己过去的人生,在剧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完后我很受教育,对自己过去犯的错误深深自责悔恨,希望自己能够向剧里的主人翁一样,好好改造,尽快回归社会和家庭,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在现场观剧后,社区矫正对象陈某深有感触的说道。
↑政和茶灯戏法治宣传校园巡回演出
把法治文化与地方戏曲文化相融合,是南平市创新改革普法形式一个重要举措。近年来,南平多个地区充分调动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坚持“搭文艺舞台、唱普法大戏”,将法治元素融入剧本中,创作弘扬主旋律、贴近群众生活的曲艺作品并进行巡演。
建设“法治公园”,扮靓法治风景
去年11月30日,福建省2019年宪法宣传周启动暨顺昌县宪法公园开园仪式在顺昌举行。省、市、县各级领导及近500名机关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参加。
据悉,该宪法公园由福建省司法厅与顺昌县人民政府共建,是全省首个宪法主题公园。宪法公园由宪法广场和宪法宣传教育馆两部分组成,宪法广场面积3000多平方米,中心为宪法宣誓雕塑,主要展示福建省长期以来以宪为纲、促进法治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亮点。
↑顺昌县宪法公园
此外,邵武市依托平安文化主题公园,融入法治安全教育主题,通过划分法治宣传、交通道路模拟、防震减灾、交通安全、公共安全五个宣教和体验区域,积极推动青少年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现已成为邵武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重要场所之一。
“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安全知识,回家以后我要教我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知道,去帮助更多人。”日前,邵武市熙春小学三年级学生小杨参观完平安文化主题公园以后兴奋地说。
目前,全市共有法治公园81处,法治广场38处,法治长廊68处,法治教育基地21处,其他类型法治阵地7处。
责编:王梓娴
审核:方琮高奇
■“微积分”撬动乡村治理新格局
■平潭法院车辆异地拍卖执行“云处置”入选全国制度创新十佳案例
■上承“一网通办”,下接“一窗通办”,新华社点赞厦门“e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