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领导体制机制健全,职责分工明确。学校始终将普法工作纳入整体规划之中,定期研究、总结部署。及时调整校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以基层党委(党总支)为龙头,以各教学单位为主体,以各基层党委(党总支)书记、辅导员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骨干,以党、团、学组织为依托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学校还组织普法宣传积极分子加入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完善了法制宣传教育体系。
学校每年将普法工作列入校党政工作要点,把普法工作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切实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并将法制宣传教育作为考核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
3、规章制度健全,管理有力有效,普法效果良好
学校健全完善党委会议条例、校长办公会议条例,明确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各种机构的职责权限。2013年学校对各种规章制度重新进行清理完善,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不断探索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运行机制。
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根据法律和有关规定,建立了规范严密的权力运行管理机制。教学管理、教师职称评聘、人事管理、干部任用、财务、资产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等均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学校开展“十佳师德标兵”“三育人”“内涵强校我当先锋”等评选活动,在教师中开展“树师表形象”活动、在干部中开展“树公仆形象”活动、在工人中进行了“为师生服务”和“主人翁精神”教育,强化了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形成了爱岗敬业、尊师爱生、服务周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良好工作氛围,涌现出一批省、市、校级育人标兵和先进典型。
学校在处级领导干部竞聘和公开选拔辅导员中,本着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对应聘干部资格条件和应聘辅导员的优秀毕业生进行严格考核,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保障了选拔任用干部和人才管理机制的合法性,为学校“更名、申博”第三次发展建设机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依法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在教师权益保护方面,学校在聘任教师、提供相应工作条件、保障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科研、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使国家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学校实际工作中更具有可操作性。在学生权益保护方面,依法维护学生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无乱收费现象;建立了学生安全和意外事故的积极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中的各类意外事故;建立并实施了校内学生申诉制度,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4、主题突出,学用结合,活动形式多样
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学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四进社区、大学生模拟法庭、3.15消费者权益日、五一法制宣传周、校园安全月、大学生毕业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学风考风教育、寒暑假安全教育、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并通过开展法律知识宣讲及咨询、张贴标语宣传画、散发宣传单,组织专题讲座等形式,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
学校还充分发挥校园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通过校网站、广播站、校报、宣传橱窗等各种宣传舆论阵地,采取多途径、多形式进行普法宣传,把生硬的说教形式转为极具亲和力的参与和引导形式,使普法工作真正起到了“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经过学校上下的共同努力,我校普法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四五普法获牡丹江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五五普法获省普法宣传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普法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1、学校普法教育存在不平衡问题,有薄弱环节和死角,不能实现全员参与人人受益的目的,主要表现在多数单位和大部分师生普法教育开展的红红火火,少数单位和人员不参加活动和学习,或只是形式上参与而主动性和意识性不强,导致普法教育实效性差。
2、普法教育理论研究力度不够,学术研究、科研立项实效性、针对性不强,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3、普法教育活动要有专业人员队伍和经费投入的保障,学校普法工作队伍、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学校普法教育今后打算
1、普法教育定位转变。中央05方案的出台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四门必修课之一,把法制教育纳入思想道德教育范畴,学校的普法教育定位要随之转变,要加强大学生外在行为的调控,实现他律性教育向自律性教育转变。
2、加强领导干部和教师法制教育工作。以往普法教育工作是领导部署——职能部门落实——学生接受教育的模式,出现领导干部和教师的法律教育缺失,要加强领导干部和教师的教育者自身普法教育,才能实现全校普法教育的普及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3、进一步加强学校普法教育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科研立项力度,保障普法教育实效性。
宣传部
二〇一四年八月十一日
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