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中国经济网大理8月24日讯(记者魏敏)近年来,大理巍山县司法局大力推行“调解+普法”的工作模式,实现了人民调解和普法宣传1+1>2的功效,为平安巍山、法治巍山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e法e同行·护航新征程2024年“全国网络普法行·云南站”活动媒体团23日来到巍山县探寻网络普法宣传的经验和亮点。
据了解,2024年以来,巍山县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1189件,调解成功1181件,调解成功率达99%。
一手抓调解,一手抓普法。巍山县融媒体中心和县纪委监委打造的《法治微短剧》宣传品牌,积极探索实践微短剧助力网络普法新路径,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路普法“巍山模式”,也成为巍山县网络普法宣传的一大亮点。
巍山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左文清告诉记者,微短剧的选题策划、拍摄以及演员都是县里的工作人员承担,这样更能创作出接地气的宣传作品。从2022年开始,团队共制作推出24期网络普法方面的微短剧,传播实现网上线下、移动小屏端和固定大屏同频共振,打造出《那些酒后驾车的“小自信”》、《梦断网红路》等爆品节目。
左文清介绍说,在法治微短剧的摄制过程中,一改以往“说教式”、“灌输式”解读,从群众即“受众”需求出发,通过讲普通话与讲方言、说俗语、唱小调相结合,谐音梗诙谐反讽、正话反说,充分发挥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为政策解读、普法宣传、基层治理鲜活事例注入乡音的同时,用懂法律法规的干部、行业的专家,讲“自己的故事”、演“身边的事例”,以“带泥土”“冒热气”的展现形式,提升网络普法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视频画面再现巍山县小围埂村人民调解现场。中国经济网魏敏/摄
巍山县小围埂村村民委员会院内的普法宣传展板。中国经济网魏敏/摄
剧组在拍摄微短剧《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巍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