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奇观与法治精神的创生交融——浅谈中央电视台《普法栏目剧》的传播特征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和积极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逐渐深入人心。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作为当今社会的主流媒介,电视媒体肩负着弘扬法治理念、传播法治观念、倡导法治文明的历史责任与社会使命。各类电视普法栏目应运而生,北京电视台的《法制进行时》《现场说法》、重庆电视台的《拍案说法》、广西电视台的《海案线》、中央电视台的《普法栏目剧》等节目在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文明方面取得不俗效果。其中,中央电视台《普法栏目剧》无论是创作理念,还是表现形式,抑或传播效果都堪称典范。

《普法栏目剧》打破了以往法治节目单纯说教或还原现场等相对单一的叙事模式,通过观众喜闻乐见的栏目剧形式,运用真实再现、情景剧、系列剧等表现方法,演绎一段段僭越道德底线、践踏法治精神的犯罪故事,在人们或愤懑、或叹惜之际,依照法律条文对故事进行对照分析,有效地普及了法律知识,向社会敲响了法治的警钟。《普法栏目剧》既注重故事的通俗性,又讲求表达的艺术性,最终达到弘扬正气、震慑犯罪、构建和谐的效果。

一、栏目剧:法治故事的奇观展示

叙事与人类生活相生相随。无论是古代的结绳记事,还是今天的信息传播,都表征了叙事的种种功能。洛朗·理查森曾指出:“叙事是一种推理模式,也是一种表达模式。人们可以通过叙事理解世界,也可以通过叙事讲述世界。”①叙事主要以故事的形式呈现,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传播理念、阐释道理、答疑解惑等目的。电视媒体以其生动的语言和逼真的视像,成为了当今社会最会讲故事的载体和渠道。在新闻、娱乐、剧场等众多电视叙事手法中,混合和嫁接了新闻和剧场的“栏目剧”备受观众喜爱。

1.仿真的镜像:真实与拟像的内爆

按照英国文化学者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模式,《普法栏目剧》的影像传播并不是随意的、漫无目的的,而是基于特定意识形态的符码化行为。“声音、词汇、音符、表情等符号代表或表征我们的各种概念、观念和感情,以使别人用于我们表现他们时大致相同的路数来阐释其意义。”⑤《普法栏目剧》正是借助故事这一表达载体,运用视觉、听觉等符号形式,来完成节目的重要意义阐释——普及法律知识。这是节目在编码过程中的重要指向性意义。对于解码的观众而言,由于在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中,被故事所吸引,沉浸在戏仿的影像中,忽略了节目所传达的法治精神,甚至产生“对抗式”解读。倘若编码与解码的两个环节,不能进行顺畅对接,将会背离节目的初衷。

2.共存的话语:冲突与认同的交汇

美国著名社会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在建构媒体奇观理论时,指出了媒体奇观是各种话语冲突的场域,“它本身构成了一个推行霸权和抵制霸权共存的话语场”⑥。在这个话语竞技的场域中,不同群体之间、群众与个体之间、或者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着对峙的势力/力量。

首先,媒体奇观为不同利益群体提供了相互争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不同利益群体相互争夺控制权,从而制造出了以媒体奇观为载体的不同群体的话语场。《普法栏目剧》在展示故事奇观的过程中,搭建了一个多方话语冲突的竞技场。比如,在2015年7月22日播出的系列迷你剧集《风雨燕归来》中,以褚良为代表的警察象征着威严的法律,主人公欧阳燕代表着遵纪守法的普通大众群体,人口贩子则代表着违法乱纪、破坏秩序。节目通过这三种不同群众的相互斗争来构建整个故事框架,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警察群体通过对案件的梳理和调查,依法打击贩卖人口的违法行为,而人口贩子则想尽办法逃脱警察的追击。节目制作者想通过人口贩子在警察的追击之下最后伏法来向观众灌输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理念。三类群体通过相互斗争、沟通和对话最后达到了和谐。

其次,媒体奇观还为观众提供了话语认同的原材料。人从出生到死亡,均属于某个家族或者团体,所有这些角色确定了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人也通过这些角色获得自己的认同性。但是现代性的认同和传统意义上的认同有所差别,现代性的认同变得个人化和多重化。人们或通过多种方式来寻求认同。媒体奇观为各个群体提供相互争夺的平台,而认同性就在相互较量的话语场里形成。

在故事奇观的建构中,节目创作者竭尽全力向受众提供具有认同价值的内容。比如,在《一冬无雪》中,主人公都出身于底层,他们老家在农村,去城市里拼搏,想要在城市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却无法完全真正融入城市之中。农民工的身份,成为了大多数普通百姓认同的资源材料。剧中福山和玉蓉虽然共在同一个城市但是却不能经常见面进而导致福山婚外情的发生,这反映了农民工内心深处的孤独。这是对新闻报道“临时夫妻”戏剧化呈现。另一位女主人公则反映了一些年轻女农民工的思想,想通过嫁给城里人而在城市扎根,因而她拿自己的身体为代价,随意挥霍青春,最后也为此付出了代价,现实生活中不乏有此类人。《一冬无雪》整个剧集以底层的农民工为原型,反映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剧中农村、城市、出租屋等场景的展现也和现实中相差不大,这些真实再现了农民工的生活面貌,能让他们产生情感认同。

二、法治精神:弘扬正气,促进和谐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和血液,是规范社会秩序、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引擎。《普法栏目剧》正是通过一个个法治故事,以法理教育疏导社会心理,以理性智慧抚慰社会情绪,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普法栏目剧》在故事的中间或者结尾,主持人都会出现对所讲述的部分进行法律知识普及。比如,在2015年9月7日的《寻亲》中,讲完故事,主持人对故事中所涉及的犯罪行为进行梳理和盘点。对于剧中的几个涉嫌拐卖儿童的,主持人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规定进行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电视全屏字幕呈现法律条款,一是排除故事画面带来的视觉干扰,让观众对法律条文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二是体现节目的客观性,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能够很好地警示大家,要遵循社会规范,遵守社会法纪。

在道格拉斯·凯尔纳的眼里,媒体奇观是对当代社会问题的一种反映,可以体现占主导地位的强势话语,可以传递性别、种族、阶级等重大社会问题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无论是强势话语,还是戏剧冲突,都是为了能够引导正确舆论,唤起观众对法律问题的重视。《普法栏目剧》聚焦了性骚扰、拐卖儿童、故意伤害、欺诈等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但节目倚重法治精神,痛斥和鞭挞丑恶,传达了当代社会需要遵循的价值规则,最终的落脚点是能够唤醒犯罪分子内心的真善美。正如《普法栏目剧》项目负责人所言,“每一期普法栏目剧,都有一个触犯法律的过程,有犯罪分子的残忍,有失足的悔恨,更有为贪婪所害的愚昧。艺术的功能不仅仅是把伤疤撕给世人看,更重要的是善与恶博弈后心灵的救赎、人格的重塑、浪子的回归、精神的蜕变,进而诠释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⑦

三、结语

《普法栏目剧》以小切口、大视角来普及法律知识,成为了我国法制节目发展史上一个显要的地标,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构建法治社会具有普世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普法栏目剧》也并非尽善尽美,仍有改进的空间。一是拍摄地点过于单一,基本上都发生在重庆,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在选取拍摄场景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全国各地的风景和乡情。二是演员基本上都是以蔡沅江、曾彬峰、秦丹等为代表的重庆地方栏目剧演员,同一个演员频繁变换多种角色,观众容易产生角色错乱,降低节目的辨识度。可以扩大演员队伍,补充一些主流电视剧演员,提高节目的影响力,丰富节目的表情。三是技术水平略显粗糙,无论是道具、灯光,还是演员的演技,都亟需进一步改善。四是普法宣传与故事阐述的融合度尚有不足,若能在人物或事件一开始出现,通过主持人出场或语音解说等方式,对照法律条文进行一个简单的说明,这样观众对故事中的犯罪行为印象会更深刻,教育意义才会更明显。

总而言之,《普法栏目剧》以栏目剧为载体,通过故事阐释普及法律知识,创新了节目形式。节目聚焦普通百姓遭遇的种种法律问题,以法律为框架,以道德为规范,讲述他们的百味人生,有效地普及了法律知识,开创了电视法治宣传的新篇章。

THE END
1.青“宁”相约“剧”说法治丨《法盾您好!爱的身边》为进一步推动法治校园和平安校园建设,提升未成年人学法、懂法、守法的积极性、主动性,由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法院、常州市天宁区教育局、常州市天宁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青“宁”相约 “剧”说法治暨“与法同行成长路2024”青少年法治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A3ODM2Ng==&mid=2651854421&idx=1&sn=064fe0d617fc0b65b0922ea67e97eb7d&chksm=8ac74e47176bbf5db01d70ebffea92421940494ec6f99b4b7d91266117a507a0775139ad32e4&scene=27
2.道德与法治普法栏目剧煮妇也疯狂视频在线观看爱奇艺搜索“道德与法治普法栏目剧煮妇也疯狂”搜索结果页面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道德与法治普法栏目剧煮妇也疯狂”相关视频的搜索和在线观看服务。http://client.so.pps.tv/so/q_%E9%81%93%E5%BE%B7%E4%B8%8E%E6%B3%95%E6%B2%BB%E6%99%AE%E6%B3%95%E6%A0%8F%E7%9B%AE%E5%89%A7%E7%85%AE%E5%A6%87%E4%B9%9F%E7%96%AF%E7%8B%82_ctg__t_2_page_1_p_1_qc_0_rd__site__m_1_bitrate_
3.道德与法治普法栏目剧–搜库道德与法治普法栏目剧搜索 - 优酷网为你提供最为专业全面的道德与法治普法栏目剧视频搜索https://www.soku.com/search_ikuvideo/q_%E9%81%93%E5%BE%B7%E4%B8%8E%E6%B3%95%E6%B2%BB%E6%99%AE%E6%B3%95%E6%A0%8F%E7%9B%AE%E5%89%A7_cateid_103_limitdate_0
4.道德与法治购票剧情介绍演职人员图集2012年11月,反映青春期 教育题材的自拍栏目剧《小棉袄》,荣获第七届全国栏目剧“金骐奖”三等奖。2012年11月,在《 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社主办的 TV地标(2012)全国 电视栏目综合实力大型调研成果发布会上,山东卫视《道德与法治》栏目荣获年度 上星频道品牌栏目称号,这是全国唯一一档获此殊荣的法制类栏目。山东卫视https://www.maoyan.com/films/1253862
5.2017年8月10日早7:40播出普法栏目剧:迷来自山东卫视2017年8月10日早7:40播出《普法栏目剧:迷雾之“梦在旧居”》 耿凯华 蓝天得到了一个光盘,以为能查出父亲死亡的真相,却不曾想被下了黑手,丢了光盘。就在他无奈的时候,一条线索把他和叶灵带回了旧居https://weibo.com/1800805931/Fgs2YARQX
6.山东卫视道德与法治在线视频回看正点财经山东卫视道德与法治(分类:在线直播视频)山东卫视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是一档早间档栏目剧,山东卫视道德与法治于2012年1月14日开播,1月21日,改播普法栏目剧,每期节目播两个故事,12月1日,扩版到130分钟,每期播三个故事,成为播放时间最长的一档电视栏目剧。该节目由赵旭、王晓龙主持,每日7:34分在山东卫视播出。山东http://www.zdcj.net/gushi/8099.html
7.用好群众语言革新节目样态——山东卫视《道德与法治》落实全面用好群众语言 革新节目样态——山东卫视《道德与法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针,山东卫视,《道德与法治》,系列节目,栏目剧,全面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办时间最长的普法栏目——山东卫视《道德与法治》紧贴我国法治进程,研发最新节目样态,不断改版,全方位贯彻https://wap.cnki.net/qikan-DSYI2016S1004.html
8.普法栏目剧20141122四集沈家人提出让蓝立颖冒充莲思绮取出胚胎,并且作为代孕妈妈的大胆提议,蓝立颖答应了老人们的提议,但是十月怀胎这并不容易,她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隐瞒真相,却令误会丛生,嫉妒与贪婪让她深陷危机。 (《普法栏目剧》 20141122 四集迷你剧集-蓝莲花(二)) http://www.sqwqw.net/newsshow_6414.html
9.法制类节目(精选十篇)电视法制节目, 是以“电视为载体, 借助电视的制作和表现手段, 以宣传法制为主题, 以法制与社会生活方面的密切联系为切入点的各种节目形态”。198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法律与道德》栏目的创办, 标志着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产生。20多年后的今天, 法制类节目异军突起, 无论对党和政府的宣传工作, 对电视市场, 还是对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4rf601b.html
10.普法栏目剧报恩记普法栏目剧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它还融入了大量的法律教育内容。通过讲述真实或虚构的情况下的权利义务问题,这些节目的存在促进了公众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 伦理道德探讨与展现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冲突处理,普法栏目剧能够引发观众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并激发他们对伦理道德问题思考。这https://www.jueisjdkx.cn/xin-pian/690409.html
11.普法栏目剧是电视剧还是电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推出的法制栏目剧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xiaoxiaoyuhe 《普法栏目剧》是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推出的法制栏目剧。[1][2] 节目以普及法制为宗旨,将真实的法律案例拍摄成通俗易懂的小短剧,同时加入主持人的评说,从内容到形式,使观众更易于接受。[3] https://m.verywind.com/aa/vwdyrnrydnvdiccwnym.htm
12.电视栏目创意与策划6篇(全文)第二节 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 1.电视剧的制播方式都有哪些? 第十章 国外以节目形态为诉求点的频道 1.以小组为单位收看以上不同频道中的栏目 第十一章 专业化电视频道分析 1.分析一个你最喜爱的电视频道 电视栏目创意与策划 第2篇 策划的概念 狭义:在栏目或节目宗旨明确的前提下,栏目或节目的创作者——编导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qpwznq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