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化长廊之中国古代法治先贤人物及故事文化建设展厅设计/文化建设

我国法制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经过长期发展演进,中华法系成为在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法律体系,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传承和弘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如何驾驭人类自身这个重大课题,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典。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

主标:法治先贤人物

副标: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

1、管仲——以法治国的第一人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春秋时期担任齐国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被誉为“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以法治国”理念的人,他将国家治理与法家思想高度的统一起来,认为以法治国,可以有效地统一政令,无论施政、治理,都不过是“举措而已”。

桓公曰:“伍鄙若何?”管子对曰:“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瑾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

——《国语·齐语》

(管仲和齐桓公)

2、李悝——中国变法的始祖

李悝,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

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其“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的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

《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共分《盗》、《贼》、《囚》、《捕》、《杂》、《具》六篇,成为以后历代法典的蓝本。

3、商鞅——先秦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战国时期改革家,法家代表人物,辅佐秦孝公期间,积极实行变法,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史称“商鞅变法”。

执法不避权贵、刑上大夫,主张以法治国,同时抱着法家“明法”的态度和精神来推行政治改革,让百姓知晓法律。十年之后,秦民都适应了新法,出现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商君书·更法》

译文:法度是为了惠及百姓,礼制是为了方便做事。所以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只要能使国家富强,不必沿袭旧的法度;只要能够有利于百姓,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4、慎子——由道入法的过渡

慎到,尊称慎子,战国时期人士,是由道入法的过渡人物,认为“治国无其法则乱”,主张“民一于君,事断于法”,即百姓、百官听从于君主的政令,而君主在做事时必须完全依法行事。而且,立法权也要集中于君主之手,各级的官吏只能严格地遵守法律和执行法律,即“以死守法”。百姓则要接受法令的规定,按法做事,即“以力役法”。慎到认为这样才能实行法治,并取得功效。在君主具体执法的过程中,慎到提倡法治,做到公平执法,反对人治。主张立法要为公,反对立法为私。

“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

5、《荀子·君道》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事必乱。

——《荀子·君道》

译文:有令国家混乱的君主,没有自然混乱的国家。有令国家治理的人,没有自然治理的法制。后羿的射箭方法没有消失,但后羿不能令后世的人都射中。大禹的法制仍然存在,但夏朝不能在后世称王天下。所以单单法制不能独立治国,法则不能自然执行。得到治国人才,国家才存在,没有治国人才,国家就会灭亡。法制,是治理国家的开端,君子,是法制的本源。所以只要有君子,法制即使省略一些,也足以普遍地使用。没有君子,法制即使俱全,实施时也会失去先后次序,不能够应付事情变化,足以造成混乱。不知道法制的意义,只知做修正法制条文的人,虽然知道得多,遇到事情一定会混乱。

6、韩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战国末期人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势”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三者紧密结合,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名,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

——《韩非子·有度》

译文:法令不偏袒权贵,墨绳不迁就弯曲。法令该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抗争。惩罚罪过不回避大臣,奖赏功劳不漏掉平民。所以矫正上面的过失,追究下面的奸邪,治理纷乱,判断谬误,削减多余,纠正错误,统一民众的规范,没有比得上法的。整治官吏,威慑民众,除去淫乱怠惰,禁止欺诈虚伪,没有比得上刑的。

THE END
1.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四川省法文会)官方网站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为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简称省法文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为指南。 省法文会是经省级有关部门批准在省民政厅登记成立的全省性法治宣传、课题研究、法治文艺创作的一级学术研究社 http://www.scfzzx.net/
2.四川省首届优秀法治品牌创意传播:点亮法治新征程经过专家评审、实地考察、严格研判筛选出32个法治IP和25个法治阵地进入全网展播,这些法治品牌在探索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文化熏陶”的法治宣传新路径中走深、走实,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普及性及实效性,展现了“法治四川”建设的生动实践。创新传播形式 开启法治文化“数字窗口”习近平总书记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921886309285290&wfr=spider&for=pc
3.法治的文化内涵——法治中国的文化建构法治文化是指历史进程中积累下来并不断创新的有关法治的群体性认知、评价、心态和行为模式的总汇[1],包括法治概念、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价值、法治理论、法治习惯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要在制度完备、体制创新、文化建构三个方面共同推进、协调发展。http://www.sass.cn/109002/33558.aspx
4.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调研指导四川锦东律师事务所2024年6月21日,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四川法制网主编杨舒程,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人民调解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坪,四川省法制文化研究会党支部委员杨承东来我所调研指导,我所主任董诗姮,执行主任张雄飞,副主任任杰,经营合伙人常视文,谢雨澌律师参加本次调研指导。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0447013.html
5.道德与法治文化自信(全文)第一篇:道德与法治文化自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5.1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了解和认识文化自信的来源及如何增强文化自信;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重要性,以及弘扬传https://www.99xueshu.com/w/djs9xyc900if.html
6.号外!号外!《四川省法治文化阵地电子地图(2024版)》正式发布据介绍,《四川省法治文化阵地电子地图(2024版)》的推出,旨在增强社会各界对法治文化的关注和支持,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法治实践活动中来,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还将继续优化和扩展电子地图的功能,使之成为更加丰富和互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OTMyMDQyMw==&mid=2247535184&idx=2&sn=6488f1defb3b3c3004fd0adf32e6e2b9&chksm=fd65e558ca126c4e564158f7b52c91192eaf96a60e752425f58aad4a9499f0dc9b81188413f7&scene=27
7.四川探索整理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新华社客户端四川频道12月3日电(记者吴光于)记者3日从2021年四川省“12.4”宪法宣传周线上主题活动中获悉,按照中央“八五”普法规划“探索建立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的要求,四川开展了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整理工作并探索建立了《四川省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第一批)》,这也是初步探索建立的全国首个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from=web&eid=KXhUCBmIwUk=
8.共青团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委员会我们要深刻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厚文化底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添不竭的法治动力。 奉法强国、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厚文化底蕴,首先来自奉法强国、隆礼重法的http://tw.scstc.cn/inter/1482.html
9.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信用贷款有老哥知道这个“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中心吗,今天私人号码发过来的短信,晚上的时候https://bbs.51credit.com/vipVideo/thread-7788082-1-1.html
10.绵阳日报数字报近年来,梓潼不断推动法治梓潼、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迈上新台阶,孕育打造“法状元”“邱小姐”两个法治IP及“法‘梓’‘潼’行”法治文化品牌,先后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的单位、第一批四川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四川省平安建设表现优秀的县;建成全省首个综合性、示范性红色法治文化教育馆;中国两弹城被命名http://epaper.myrb.net/html/2024-12/11/content_71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