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祖籍江苏,1955年愚人节出生于安徽合肥。少年从军,再当工人;1978年恢复高考后,复转军人进了北大法学院。1985年读研期间赴美留学,先后获硕士、博士。1992年回北大法学院执教至今。先后发表论文、书评100余篇,出版过个人专著、文集和译著20余部,包括:《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2007)《法官如何思考》(译著,2009)《并非自杀契约》(译著,2010)《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修订版,2011)《走不出的风景》(2012)《波斯纳法官司法反思录》(译著,2014)。
发表于2024-12-14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2024pdfepubmobi电子书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确实极大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深入得思考法学学术性的问题。而在思考之后,我对有些问题依然迷茫,对于苏力先生的一些观点不免有些怀疑。在论及“法律创新”问题的时候,文中提到:“要鼓励制度创新,而且这种创新源于人民”。而之后又提...
其实我没有读完苏力先生的这本书,但是不得不说如果一开始我的内心是毫无波动的,那么在看完了秋菊打官司的时候我的内心对于这本书一些观点的评价可以说是跌入谷底。仅仅结合秋菊打官司记录一些不严谨的思考,虽然可能是我误解了苏力先生的意思。在看完了秋菊打官司的时候,...
难得在法学日益专门化、技术化与强调法教义学的今天,可以有一种描述中国问题、多学科对话的尝试,法学是应该退居一隅,安心做一门专业的技术,自说自话自得其乐,闷声发财,还是在多学科交融中相互对话,尝试去解释当下的社会种种问题?似乎20世纪以降,除了马克斯韦伯...
这本书曾经给我的法学思考产生很大的冲击,但是现在我对于“本土资源”的论点开始有所怀疑。这个怀疑依然是建立在“本土资源”的思路之上的。我想关键的问题依然是,你怎么看待法律的问题。从这本书以及作者其他的著作的观点来看,法律是一种社会已有规范的发现物。也就是...
图书标签:法学苏力法律法理学法社会学本土资源社会学法律移植
本书内容以交叉学科为背景,从浅近的社会法律问题入手,集中讨论了中国当代法律和法学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例如: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问题,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其学术背景涉及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阐释学、语言哲学等。以力求从平易中展现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创造性地把交叉学科的知识引入到中国的法学研究中来,并融合进中国法学。
读苏力老师的书,就是一种思维的享受,也有情怀的感动
前几篇感觉还不错,但越到后面就觉得越啰嗦
一次不成功的读书会主题
1.作为历史书很有可读性,并且虽然成文于二十多年前,许多观点依然呼应了当下的现实(例如法律机构与社会的必要隔阻),这大概就是螺旋形上升的历史吧;2.赞同苏力老师所言,政治、法律理论都只是分析工具,不应当将其作为对社会事实的客观描述,或当作社会事实本身;3.苏力老师是波斯纳法官的粉头无疑;4.对个别涉及女性的举例体现出的直男视角持保留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