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法院检察版“接诉即办”平安北京建设“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首都政法工作五年亮点频出新闻频道

金融法院和互联网法院等专门法院的设置,既是司法专业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现代司法积极回应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的重要体现。

为积极回应互联网时代的司法新需求,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动网络空间综合治理,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应运而生。

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三庭庭长孙铭溪介绍,互联网法院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司法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打造在线诉讼新模式。通过搭建多功能、一体化的电子诉讼平台,深度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探索全流程线上的诉讼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友好的在线诉讼服务。先行先试的探索有力推进了全国法院在线诉讼的发展,形成了世界领先的在线诉讼模式。

成立以来,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了“超前点播案”“暗刷流量案”“直播带货案”“人工智能著作权案”等一系列涉及网络空间新业态、新模式的典型案件,通过裁判规则引领网络空间行为规范,促进数字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2021年3月18日,北京金融法院正式挂牌成立。建院一周年来,北京金融法院收案6275件,累计标的额2193亿元。

“如果要归纳北京金融法院受理案件的类型,可以用‘新’和‘难’两个字来概括。”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北京金融法院审判二庭庭长刘建勋表示。从全国首例银行间债券市场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的“蓝石资产”案,到北京法院首例涉比特币境外投资理财案,再到全国首例涉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行政主体资格案……面对纷至沓来的“首例案件”,北京金融法院充分发挥集中管辖优势,积极回应金融改革创新的司法需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大金融司法保护力度。

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三庭庭长陈良刚介绍,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北京金融法院是服务保障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服务保障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的重要职能。金融行政审判作为一项重要职能,事关金融法律政策的有效实施。通过依法公正审理涉及“一行两会一局”等案件,着力发挥监督和促进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推动法治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

检察院:打造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

6月13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与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就《关于建立“检察+热线”合作机制打造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的工作法案》达成一致意见,覆盖全市的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工作模式正式成型。

为积极适应首都战略定位,服务保障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21年以来,北京市检察机关持续推进“6+N”首都特色检察品牌建设,充分释放法律监督效能。机制运行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在执法办案、社会治理、科技赋能、队伍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取得明显成效。

北京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董倚铭介绍,2021年以来,市检察院成功办理一批专业性较强的案件,包括涉北京冬奥会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等多件全国首例案例,有6例案件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建立完善协同治理机制,与知识产权、网络、金融行政主管部门强化沟通,建立完善执法司法衔接机制,实现治罪与治理并重,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第三方监管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科技赋能检察,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检察大数据模型建设,共有134件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引入专业同步辅助审查机制。

公安机关:加强平安北京建设

北京公安全力做好重大活动安保维稳工作,坚持“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的首善标准,建立健全多项工作机制,有力确保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期间首都社会面安全稳定。全力营造安全有许的社会治安环境,全力全员投入疫情防控,实现门户式精细防控。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交通治理“以人为本”“慢行优先”的理念,推动公共文明融入首都城市治理,2021年8月,北京市公安局联合首都文明办、市交通委等部门,在全市启动“文明驾车礼让行人”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以来,未礼让行人事故同比下降45.5%。

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政治处科长黄鑫介绍,为了最大限度发挥交警在路面机动灵活的作用,更快更好为群众的出行提供服务和保障,公安局于2020年11月正式启动“铁骑警务”,由880名民警组成,公安局为民警配备了875辆高性能的车辆,依托车载定位系统、智能终端和摄像头等随车科技装备,民警可以在行驶过程中实时接收警情部署,动态抓拍违法行为。

目前铁骑在全市部署了245处岗位,月均骑巡13万公里,接处警8500余次,因为铁骑的机动灵活优势,处警效率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还为铁骑规划了一些重点的巡控区域和巡控路线,如主要道路,学校、医院周边及警情高发点位,实现警情的“未接先处,未堵先疏”,进一步提升处置效率。

法律服务:构建覆盖全业务、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紧紧围绕“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总方针,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台融合,市、区、街(乡)、村(居)四级实体平台全覆盖,做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建成全国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省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办理、人民调解、诉前调解、司法鉴定等全方位公共法律服务,进行“一体化”管理、,“一站式”服务。五年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接待群众来访咨询57210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904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达2.4亿元,收到群众表扬、感谢信、锦旗等共计1000余件次。

持续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以需求为导向,完善在线服务功能,依托北京法律服务网,通过实体、热线平台工单数据化的方式实现群众需求两级响应、三级流转,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各项公共法律服务达成跨平台、跨项目、跨层级的全面整合。五年来,网络平台提供各类法律服务346万余次,承接实体、热线平台各类工单160万余件次,调度工单1598件,响应率达到100%,“一端发起三台响应”的“三台融合”发展模式日渐成熟。

THE END
1.互联网+时代的公共法律服务据介绍,在市司法局与腾讯公司签订“互联网+法律服务”协议之前,双方已有多方面的合作。去年11月23日,市公证处在微信“城市服务”中开通“公证服务”,深圳市民登录微信点击“钱包”内的“城市服务”图标,在“政务办事”里找到“公证服务”模块,即可进行公证业务申办预约,大大方便了市民办事。目前微信“公证服务”可办理https://news.sina.cn/2016-01-21/detail-ifxnrahr8629823.d.html
2.打造一站式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华东政法大学“互联网+法律为了进一步立足学校学科优势,推动法学与互联网、大数据深度融合,让法学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服务于创新社会治理、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经反复论证,多方支持,6月22日下午,我校在长宁校区举行“互联网+法律”大数据服务论坛暨“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揭牌仪式,“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作为首家建立互联网法律服务https://news.ecupl.edu.cn/2017/0623/c672a158029/page.htm
3.“互联网+法律服务”解群众难题滚动新闻“互联网+法律服务”解群众难题 “单位要跟我解除劳动合同,可我不想离职,该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啊?”“你把你的证据材料给我看一下,如果符合法律援助的范围,可以直接来中心申请,为你免费提供法律援助!”25日上午10点,西夏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网络视频咨询室内,专职律师刘康正通过QQ法律援助视频交流群,对宁化路司法https://www.gov.cn/xinwen/2017-07/28/content_5214038.htm
4.互联网+新时代变革下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计划书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时所写,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 本项目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了“互联网+新时代变革下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的法律服务平台,这是一个针对消费市场的交易平台,平台将提供一些常见的法 律服务,比如婚姻方面、劳务方面的一些法律服务,同时也包括一些法律咨询、 合同审查、发律师函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eixin_44326864/13061333
5.打造一站式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华政“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揭牌高校发展线上互联网法律服务具有极大优势,可充分利用政府、律所、互联网公司、宣传媒体等相关资源协同创新,形成“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共建、共享工作体系,最大限度集聚法律信息资源,实现多汇聚,发挥“平台+”理念,形成“平台+产品”“平台+信息”“平台+精英(律师、法官)”“平台+指数”“平台+智库”“平台+学科https://m.kankanews.com/detail/GWw3Mq5XkyJ
6.河北打造国内首个“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河北省打造国内首个“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冀法通”成为法律服务“掌中宝”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张淑会 通讯员张夏)通过房产中介公司卖房,却迟迟拿不到房款——前不久,石家庄市民王某准备起诉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并聘请一直给他提供免费咨询的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律师邹德凤为代理律师。王某告诉笔者,找律师和相关https://hebei.hebnews.cn/2017-08/26/content_6601401.htm
7."互联网+法律"线上服务平台研究法信"互联网+法律"线上服务平台研究 期刊名称: 《法制与社会》 期刊年份: 2020年 期号: 26 页码: 132-133 作者: 朱泉钇;于秀丽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 关键词: "互联网+法律" 线上服务平台 价值 未来趋势 设计方案 亲爱的用户: 您当前的权限无法查看该页面的内容,点击登录或注册。http://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758286
8.2022年互联网+工会维权服务优秀案例打造指尖上的法律服务平台助推工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日益发展,现实生活中职工和企业对于网上获取法律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该云平台的建成,是工会工作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尝试,也是创新维权服务方式方法、创新维权服务体系建设的有益尝试,探索出为职工提供便捷快速优质法律维权服务的新路径,同时也让工会法律工作更加聚焦企业和职工的服务需求和服务效能https://www.workercn.cn/c/2023-04-24/7814232.shtml
9.杭州市总工会试点为基层工会干部配发法务助手卡,由百事通专业的法律服务平台“口袋律师”APP提供“互联网+法律服务”,工会干部可通过开通“口袋律师”手机APP法律服务,获得线上“一对一”及时高效的法律秘书服务,无论何时何地,只需在手机上一点,即可享受专业律师提供的合同文书审核、法律咨询等服务。 https://www.hzgh.org/65pf/view.aspx?id=33520
10.第四届中国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实务研讨会暨全国律协信息网络与高新互联网连接中国二十年,已无处不在。他希望江苏律师能积极参与互联网相关立法,更要抓住机遇,在“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商务”、“互联网+证据”、“互联网+知识产权”等各领域推进业务,通过行业规范化管理取得“互联网+法律服务”的突破。 寿步主任代表全国律协信息委向莅临会场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律师同行https://www.hnlawyer.org/news/1975.html
11.广西法院“互联网+法律”赋能破产服务让危困企业“涅槃重生”中新网柳州9月9日电(林馨)9日,广西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柳州市破产情况新闻发布会,并在广西率先启动“破立有方”破产案件监督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法律”赋能破产服务,让当事人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驱动破产办理更高效、更便捷,让危困企业“涅槃重生”。 https://m.gmw.cn/2021-09/10/content_1302566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