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冯玉军

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领导,保证法治中国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推进。

一、正确认识党和法治的关系

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时期,我们党十分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巩固革命、建设与改革成果,不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探索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治理国家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又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坚持党的领导是新形势下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只有在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有效破除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顺利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各项改革和发展举措。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

实现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衔接协调。(1)坚持党规党纪要以宪法法律为遵循。党章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内法规也必须坚持以宪法法律为遵循,保证党内法规体现宪法和法律的精神和要求,保证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在统一,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2)坚持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是肩负神圣使命的政治组织,党员是有着特殊政治职责的公民。国家法律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底线。党规党纪对党员的要求严于国家法律对普通公民的要求。(3)健全党内执纪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当党的纪检部门发现党员存在违纪问题时,要及时查清违纪事实,作出党纪处分。如发现党员还涉嫌职务犯罪,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纪检监察机关与刑事司法机关建立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明确纪检监察和刑事司法办案标准和程序衔接,依法严格查办党员干部职务犯罪案件。

二、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

关键是落实“十六字”方针,做到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党领导立法是立法工作坚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立法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立法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领导立法,首先是党研究决定立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由党中央提出解决问题的立法建议。地方性法规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也应由相应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同级党委报告,由同级党委提出解决问题的立法建议。党也要善于通过立法渠道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成为全社会一体遵循的法律规范和准则。

党保证执法是支持和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一环。各级党委要积极支持和推动各级政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督促和保证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提高行政机关领导班子的法律素质。各级党委要抓住行政机关领导班子建设这个关键,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改进行政机关干部考核评价。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

党支持司法主要是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对于各项司法改革举措,各级党委不仅要带头执行,而且要督促其他党政机关认真执行。同时领导和推进司法改革,把各类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党带头守法首先是党组织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其次是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做好表率,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三、坚持依法执政

宪法明确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坚持以宪法为执政的根本准则,带头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宪执政是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坚实制度保障,有利于加强和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中国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和西方的宪政有本质区别。首先,制度基础不同。西方的宪政是建立在三权分立和代议制的基础之上,中国则奠基于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上。其次,领导力量不同。西方的宪政是由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所领导和推动的,是资产阶级政党彼此斗争和博弈的工具。中国则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的,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再次,所依据的宪法不同。西方的宪政所依据的宪法是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资本主义宪法,中国所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体现全体人民意志的社会主义宪法。

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是党依法执政的根本要求,是党委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要把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党委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确保决策制度严密、决策过程公正、决策结果科学。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必须一体严格遵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补齐党建方面的法规制度短板。一要推进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二要加强党内法规清理工作。三要加大党内法规宣传力度。四要提高党内法规的执行力。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法治思维是党员干部应当具有的思维方式,依法办事能力是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党员干部培养法治思维,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学习法律知识。只有既了解法律、法规在某个问题上的具体规定,又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则,才能更好地领会法律精神,养成法治思维。第二,树立法治信仰。只有真正信仰法治、认同法治,才能自觉提高依法办事的层次和水平。第三,加强实践训练。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按法律办事。有法律规定的,严格遵循法律规定。没有法律规定的,自觉遵循法治原理、法治原则。

THE END
1.道德与法治的关系中国现在强调法治就必须弄清道德与法的关系,法治的关键在“法制”,法制是建立在某种意识形态和社会理想基础之上的,而意识形态的主要内涵就是道德,所以“道德”永远高于“法律”,是立法的基础。 法制的本质是建立制度和规则,也就是立法,它不仅仅限于法律,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出台某些管理政策都应该算是立法。制度https://www.jianshu.com/p/b1febec3bd61
2.简述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精选6篇)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提供了根本指针。[3]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8ha1l2t.html
3.法治和法制有啥冲突法治和法制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冲突,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法治与法制的定义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它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包括法律的制定、实施、监督等各个环节。法制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为社会提供了明确的规则和标准,保障了社会秩序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828b5329103a52001022
4.法治和道德的关系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吗,法治离不开道德的督促,道德也离不开法律的保证,二者缺一不可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是什么? 法治与法制有什么不同?在实现法治的过程中,道德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537f8786b4438bebb08f906ac6a264df.html
5.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律师普法法律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规范和社会关系。法治特别注重思想的酝酿和升华。二者的形态也不一样。法治的形态是运动式的,是开放式的,是一种谦虚的心态,法律更多是静止的,是封闭的,是一种骄傲的姿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https://www.110ask.com/tuwen/18376956243565360855.html
6.正确认识党和法治的关系时政撷英理论频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党和法治的关系问题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这一核心问题包含着法治中国建设过程必须处理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关系等问题。 https://www.workercn.cn/251/201502/03/150203100835720.shtml
7.论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重大关系【内容提要】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应当要处理好法制变革与社会发展,法制传统与现代法治,法律本土化与国际化,法律制度与法律意识之间的矛盾关系。法制变革应当要与现代民主政治、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文化建设同步进行,应当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吸纳他国法律文明的先进因素,在现代法律制度建构的同时,特别应重视现代法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84554_6076.html
8.法治与法制的涵义及其关系。劳动关系的准则及其运行以法制为基础,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也受到法律的保障和约束。这体现了()。 答案解析 (填空题) 中国法制变革属于“()”法制现代化,是对西方法治化的冲击而做出的回应。 答案解析 (多选题) 研究资本经营内涵,首先应搞清()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明确资本经营的涵义以及与其他经营的关系。 https://www.examk.com/p/2464267043.html
9.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和联系?(二)法治与法制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个法律上层建筑的系统。“法制”与“法治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356147/answer/3250526723
10.论民主与法治民主制度论文2、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民主与法治,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尽管学界上有“民主至上”和“法治至上”之争,但是绝大部分国家的政治领域都认为,民主法治是最好的治理模式。 简而言之,民主与法治互相促进,互相监督。民主使得法治而不是法制:通过广大民众的意志制定出来的法,必定是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意志,而不仅仅是统治阶级或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5/73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