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法治网

1.习近平法治思想最初是在什么会议上提出来的?

答: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我们党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

2.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全面依法治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3.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容是哪些?

答:“十一个坚持”,即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4.中国新时期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是什么?

答: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什么?

答:“四个全面”,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6.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的是什么?

答:全面依法治国。

7.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答:法治。

8.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什么?

答:领导干部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9.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答:坚持党的领导。

10.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答: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11.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12.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什么?

答: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13.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什么?

答: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1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什么?

答:建设法治政府。

15.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到2025年,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大幅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显著增强,各地区各层级法治政府建设协调并进,更多地区实现率先突破,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6.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法治政府建设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行政机关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坚持问题导向,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切实解决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的突出问题;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设模式和路径;坚持统筹推进,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推动、协同发展。

17.法治政府建设的几大任务是什么?

答:有九大任务:一是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推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是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三是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四是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五是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六是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七是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八是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九是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

18.最好的营商环境是什么?

19.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目的是什么?

答: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依法保护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保护企业经营者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20.什么是“放管服”改革?

答:“放管服”改革指的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放:以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动力;管:以创新监管管出公平和秩序;服:以优化服务服出便利和品质。

21.“放管服”改革“七张清单”是什么?

答:(1)网上办理事项清单;(2)当场办理事项清单;(3)承诺办理事项清单;(4)限时办理事项清单;(5)便民化服务事项清单;(6)从严监管事项清单;(7)就近办理事项清单。

22.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答:加强政务诚信、个人诚信体系和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23.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答:公平竞争审查目的旨在约束政府行为,以确保今后政府出台的各种产业、投资政策,都要以不破坏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为前提。

24.什么是行政审批?

答: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包括有行政审批权的其他组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过依法审查,采取“批准”“同意”“年检”发放证照等方式,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确认特定民事关系或者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

25.什么是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

答: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开展行政审批时,要求申请人委托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机构开展的作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的有偿服务,包括各类技术审查、论证、评估、评价、检验、检测、鉴证、鉴定、证明、咨询、试验等。

26.清理证明事项的目的是什么?

答:清理证明事项就是要求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之外,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不得向行政管理相对人索要证明。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就是要从根本上铲除“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

27.什么是权力清单制度和责任清单制度?

答:权力清单制度,就是把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行使的各项公共权力,以清单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责任清单制度就是在建立权力清单的同时,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健全问责机制。对不按权力清单履行职权的单位和人员,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28.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9.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的目标是什么?

答: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使政府管理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类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0.什么是地方政府规章?

答: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我市制定的规章,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

31.地方政府规章制定程序是什么?

答:(1)立项;(2)起草;(3)审查;(4)决定;(5)公布。

32.什么是行政规范性文件?

33.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是什么?

答:《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规定,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包括: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

34.什么情况下的重大行政决策草案不得提交讨论?

答:决策草案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决策机关讨论。

35.重大行政决策应当由什么人员在集体讨论基础上作出决定?

答:由决策机关行政首长在政府常务会议、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决定。

36.什么是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答:决策机关违反《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规定造成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当及时作出决策而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应当倒查责任,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对决策机关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37.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是什么?

答:是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38.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严格、规范、公正、文明。

39.什么是“双随机,一公开”?

答: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40.创新社会治理,优化公共服务的要求是什么?

答:(1)应当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全部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全面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在机构、职能、资产财务、人员管理等事项上脱钩;(2)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公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3)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

41.如何处理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

答: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议和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检察建议应当100%按规定回复。

42.不履行政府信息公开法定职责的情形有哪些?

答:(1)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能;(2)不及时更新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3)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其他情形。

43.不履行政府信息公开法定职责会被追究什么责任?

答:行政机关不履行政府信息公开法定职责的,由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4.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有哪些措施?

答:有五项主要措施:(1)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2)加强行政复议工作;(3)完善行政调解、行政裁决、仲裁制度;(4)加强人民调解工作;(5)改革信访工作制度。

45.什么是行政复议?

答: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依法对被申请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制度。

46.什么是行政诉讼?

答: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判,从而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俗称民告官。

47.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有哪些规定?

48.如何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答:严格执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将法治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对不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本地区本部门一年内发生多起重大行政违法案件、造成严重社会后果的,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49.如何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答:(1)树立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2)强化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和考查。

THE END
1.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建设四大关系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行政党政治,政党是政治力量的代表,国家政权掌握在执政党手中并由执政党运作。执政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深刻影响着法律制度、法治体系及其运行。所以,政治和法治的关系在现实中集中体现为党和法的关系。 在我国,党和法的关系是一致的、辩证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http://www.legaldaily.com.cn/xjpfzsx/content/content_8776280.html
2.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律师普法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如下:1、法治和法律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法治是法律的内容和目的,法律是法治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手段。法律如果只是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就只是法律本身。法律如果想往更深层次方向发展https://www.110ask.com/tuwen/18376956243565360855.html
3.道德底线与法律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法律关系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法理学核心的问题之一。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不是法哲学的局部问题,而是贯穿于整个法哲学的全局问题。凡是法治不及之处,皆是德治用武之地,法治不可能完全取代德治。 家庭关系中道德和法律不可或缺吗 “道德是基础,法律是保证,法律不是万能的。如果把本属于道德调整的范围纳入法律规范,https://mip.66law.cn/topic2012/ddflgx/
4.浅析法律一般性与法治的关系浅析法律一般性与法治的关系 今年5月发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提出,“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http://e.mzyfz.org.cn/paper/1905/paper_51061_10634.html
5.简述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精选6篇)法律与道德,历来是建立公序良俗、和谐稳定社会的两个保障[2]。德治与法治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但二者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它们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并驾齐驱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 3.1德治与法治的基础关系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8ha1l2t.html
6.法制传统与现代法治关系研究论文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上,在传统中国人的世界观中,人的领域和自然界领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古人对自然的总认识便是和谐。以下是yjbys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法制传统与现代法治关系研究论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法制传统与现代法治关系研究论文 篇1 https://www.yjbys.com/bylw/shuoshi/73987.html
7.法治与德治的不同与关联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源于法与道德的关系”,但是,我们却不能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直接套用到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上。这是由于法治和德治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法治与德治的不同 首先,法治的规范方式与德治不同。法治规范人们行为的尺度是法律,而判断人们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的根据是人们的行为,而不是人们的内心。法律不http://www.sass.cn/109012/48000.aspx
8.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几个辩证关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律,对于任何国家法律制度的考察都应当放到这个国家整体的政治背景当中。同样,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任何国家的法治都与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理论、政治立场相联系。 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的关系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http://epaper.hljnews.cn/hljrb/pad/con/202101/10/content_10313.html
9.正确认识党和法治的关系时政撷英理论频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党和法治的关系问题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这一核心问题包含着法治中国建设过程必须处理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关系等问题。 https://www.workercn.cn/251/201502/03/150203100835720.shtml
10.论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的关系论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的关系,法治思维,法律思维,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的关系,2013年5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https://wap.cnki.net/lunwen-1016133462.html
11.宪法与法治的关系2.docx宪法与法治的关系2.docx,宪法与法治的关系Ⅱ 宪法是法治的前提条件和法律根据 宪法的产生是近代法治确立的标志 在宪法中所确认的原则和制度,如主权在民、人人平等、限制权力、保障权利等,正是由于宪法把法治理念法律化、制度化,使法治的实现成为可能。因此,宪法的产生成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29/7134056125004125.shtm
12.国内法治涉外法治和国际法治有何机遇与挑战?法学教授深入剖析法理解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关系,首先需要学习国际法、理解法律背后的文化与历史。利是根源,在处理大国关系与企业关系时,需要深入理解多方的利益诉求,理解冲突发生的本质动机。力是保障。从对国际条约的学习效仿,到对国际规则的参与制定,再到国家安全的根本维护,力不是武力,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https://www.163.com/dy/article/I67EIQNM0514R9P4.html
13.论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重大关系【内容提要】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应当要处理好法制变革与社会发展,法制传统与现代法治,法律本土化与国际化,法律制度与法律意识之间的矛盾关系。法制变革应当要与现代民主政治、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文化建设同步进行,应当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吸纳他国法律文明的先进因素,在现代法律制度建构的同时,特别应重视现代法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84554_6076.html
14.德治与法制的关系7篇(全文)德治与法制 摘要:道德和法律的动态系统--德治和法治,作为调节人类社会的两个手段,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法治、德治作为上层建筑是要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同时法治、德治的结合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因此,二者的组合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vuy5h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