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体系法律方法与法治

本书拟处理法律体系、法律方法与法治三方面主题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处理:①法律体系作为法治概念的基本前提有无与法治形成内在勾连的可能,或者说法律体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才能保证作为法治之前提的“良法”的形成。②法律方法如何通往法治,法律人如何在思维和方法的层面促进法治社会的建构,为法治提供重要的环节“善治”。全书分为两篇:上篇主题为“从体系到法治”,分别处理这样一些分主题:融贯性法律体系的概念及其与法治的关系、法律规范体系的概念及其与法治的关系、法律程序的概念及其与法治的关系等。下篇主题为“从方法到法治”,分别处理这样一些主题:法律方法与作为法治基本条件的法的安定性之间的关系、法律解释的方法与法治的关系、法律漏洞填补的方法与法治的关系等,尤其是涉及到其中法的安定性与法的正确性之间的关系、司法与立法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动态平衡等。

目录

丛书总序

引言法的理念与法治

上编从法律体系到法治

第一章法律体系的模式与法治

一、视角限定

二、法律体系的阶层构造模式

三、法律体系的规则-原则模式

四、两种模式的比较:实践理性与法治模型

五、法律体系的双重构造模式

六、结语

第二章法律体系的融贯性建构

一、作为法律体系可欲性标准的融贯性

二、法律体系的融贯性要求

三、融贯法律体系的诠释性建构

四、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融贯化

第三章法律程序的价值与法治

一、价值类型理论

二、法律程序与价值理论

三、最低限度的法治概念

四、现代社会中的程序与法治

五、结语

第四章指导性案例的法源地位

一、法源双层构造论

二、比较法考察:判例在美国与德国法院的法源地位

三、中国式指导性案例:中间道路?

四、结语

下编从法律方法到法治

第五章法律论证中的权威与正确性

一、法律论证中的权威

二、法律论证中的正确性

三、权威与正确性如何协调?

第六章法律方法、法的安定性与法治

一、法的安定性与法治

二、司法裁判的特征与法的安定性

三、法律解释会破坏法的安定性吗?

四、法律续造必须放弃法的安定性吗?

五、法律方法:一种价值中立的工具?

第七章法律续造、权力分立与法治

一、从台湾地区的一则案例说起

二、规范理论框架中的创制性修正

三、规则(立法)的权威与法律续造的限度

第八章法的效力与法治(拉德布鲁赫公式)

一、拉德布鲁赫公式的三个研究层面

二、新的讨论框架:三组区分

三、“否认公式”分析

四、“不能容忍公式”分析

五、两个子公式的关系

结语永无完结的追问:法治是什么?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致谢

对于上述刊物的责编徐爱国、李桂林、李晓明、马治选、谢海定、尤陈俊、陈越峰、朱振与董政等诸位老师的辛苦付出同样深表谢忱。最后,当然不是最不重要的,作为与我已有数度合作的老朋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彭江副编审一如既往地以其认真和细致,为本书的编辑倾注了大量心血,对此我同样铭记于心。

雷磊

2015年9月3日

雷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理学副教授

该文档为付费内容,请购买后阅读全文

我们提供文献翻译服务,请填写您的联系方式,方便我们与您取得联系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手机联系方式畅通

THE END
1.法律方法法的安定性与法治.pptx法律方法法的安定性与法治 基本内容基本内容在探索法律的本质和实践中,法律方法法的安定性和法治形成了相互关联的三个重要方面。本次演示将依次介绍这三个概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旨在深化对法律体系稳定性和公正性的理解。基本内容法律方法是指律师法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95867460.html
2.管理学法律方法的运用(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治”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在管理过程中运用法律方法的一个基本准则。既然是人人平等,这就意味着在法律面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也是平等的。在这一点上,法律方法与行政指令方法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区别。在行政指令面前,下达指令者与执行指令者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而在法律面前https://www.qinxue365.com/HRP/459494.html
3.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律师普法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如下:1、法治和法律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法治是法律的内容和目的,法律是法治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手段。法律如果只是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就只是法律本身。法律如果想往更深层次方向发展,就必须走法治的道路;2、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法治的表现形式是思想和实践的循环。法律的表现形式是一种https://www.110ask.com/tuwen/18376956243565360855.html
4.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三、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对策与方法 现阶段的矛盾化解、维稳工作应该从群众的角度出发,结合维稳工作自身的特点,不断改变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宜梳不宜堵,不能再走粗糙的维稳路线,要从“花钱买平安”而牺牲“法治”的被动式维稳最终陷入“信访不信法” 这个怪圈中跳出来。 http://rcxfy.cqfygzfw.gov.cn/article/detail/2017/01/id/2510415.shtml
5.关于举办“2024年度财会监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与3.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责任主体与基本要求 4.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流程与方法 5.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报告各指标的评价与填列 6.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报告结果分析与报告 (八)财务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律风险防范 1.财经法规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风险点 2.财务人员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https://www.scpcfe.cn/jxjy/info/1080/2892.htm
6.第一章法学方法论的概念3.3 必然涉及法的社会结构论:采取不同的法律解释方法,会对国家机关的权力配置问题(即一些实体内容)产生影响。 第二节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法律推理/法律论证 语言多义性的三个逻辑层 1.1 语义学上多种可能的意义;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94900786/
7.法制与法治的区别法制和法治的区别为: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711163.html
8.试论新时代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方法与路径/徐凤林要深刻认识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是实现行政法律、法规立法目的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工程。围绕建设法治蛟河目标,以建设法治社会为基础,扛起建设法治政府的政治担当和主体责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树牢依法行政意识,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强化行政监督,规范行政行为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3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