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学中的法体系理论《法学中的体系思维与体系概念:以德国私法为例(第2版)》序言节选法治新闻法治频道

原标题:德国法学中的法体系理论《法学中的体系思维与体系概念:以德国私法为例(第2版)》序言节选

□舒国滢

规范科学的形态学标志开始瓦解,“体系”及其思维作业开始显得不那么重要:规范可以附着于争议与事件而产生和存在,解释可以屈从于主观与心性而成型和变化。前者有“判例法”作为倚仗,有“领域法”背书;后者有“能动主义”为矫饰,有“现实主义”(司法信任)而续造。虽然我们应当承认,这些观念并未将“体系”完全抹杀,但“体系”却仅在局部被矮化为某些操作工具,它不再是规范知识之生产方式,也不再为规范知识的自组织提供有益的效价。若秉承“存在即合理”表面语义所建构的那种粗糙真理观,则我们完全可以大而化之地得出结论,至少在某个或某些法律地理(人类的法律视域)的观测内,抛弃“体系”并不是什么荒诞而无法想象的事情。如此一来,这个问题便成了过分棘手而又不得不找到答案的那个——“体系”对我们而言真的重要吗?

终极答案我们不得而知,这种对垒和争论或许还将持续下去,我们能清晰知道的是,英美法系传统中曾有过构建“体系”的深刻尝试:比如由杰弗里·吉尔伯特、杰里米·边沁、詹姆斯·斯蒂芬、塞缪尔·马奇·菲利普斯等接续建构的理性主义证据法传统,大陆法系传统中亦曾有过体系思维的悖逆构想:特奥多尔·菲韦格于1953年出版的成名作《论题学与法学:论法学的基础研究》便是典型的例证。其在书中宣称,只有借助论题学思维,而非体系思维,才能正确把握法学的结构。倘若以“时空压缩”的逻辑建立思想实验,则是否意味着“体系”的零和之争已在欧陆(法学方法论)传统的纵向捭演中得到缓释或统合?然而,事实上,菲韦格的“异见”甫一问世,即遭到了体系思维支持者阵营的强烈阻击,其中最引人瞩目者就是克劳斯-威廉·卡纳里斯。他以教授资格报告为基础,于1969年出版了《法学中的体系思维与体系概念:以德国私法为例》一书,随即成为德国法学理论上系统讨论法体系问题的重要文献。该书第七章对菲韦格的论题学观点进行了原则性批判,最后也提出了“论题学尚存的可能性”。这是一本浓缩了法文化隔膜与体系思维合理性之争的重要著作。

卡纳里斯教授在其撰写的法学方法论著作中,从未止步于阐述纯粹抽象的法理学理论,而是一以贯之地追求部门法教义学和法理学理论的有机结合。恰如本书副标题所揭示的一样,其不断借助部门法教义学上之具体经典案例和争议问题,归纳、发展出自己的抽象的法理学理论,同时借助由此发展出来的理论反哺解决部门法问题。具备此种横跨理论法学与部门法学之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是很多德国法学大家之共同点。而在我国,理论法学与部门法学之间长期隔阂,甚至相互轻视。在此背景之下,卡纳里斯教授的此种研究范式,尤其值得中国法学界借鉴。

总之,本书是我国读者深入了解和研究德国法学中法体系理论所无法绕过的高地,必将在中国法学界激起同样的理论涟漪。(舒国滢)

THE END
1.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1彭诗剑;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J];时代报告;2019年02期 2刘梅;钟黔;发明创造性评判中的法律思维与技术判断[J];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09期 3吴慧娟;基于《民法典》的当代青年法律思维培育[J];法制与社会;2021年11期 4芦丹;浅析法律教育中法律思维的培养[J];法制与经济;2018年06期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DBG201902046.htm
2.郑成良:法治理念和法律思维论纲郑成良:法治理念和法律思维论纲 法治原则作为一条基本的文化公理,反映了人类文明的现代形态对公共生活规范和秩序的特殊理解。现代文明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作为普遍规则的法律以及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利给出了新的定义,从而使法律与权力、法律与权利、权力与权利(在本文中,权力指公共权力,权利指非官方主体的权利)三种基本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38/1582.htm
3.论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的关系论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的关系,法治思维,法律思维,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的关系,2013年5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https://wap.cnki.net/lunwen-1016133462.html
4.论法治思维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思维——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一)法治思维是审计工作的一种价值取向。 “法治思维”是针对“人治思维”和“行政思维”提出的,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础上的,与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有着密切联系的概念。法治思维是要按照法治的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将法律规定、法律知识、法治理念付诸实施的认识过程,直接关系到依法行政、https://www.audit.gov.cn/oldweb/n9/n650/n658/c62385/content.html
5.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传讲4A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 B是一种社会制度 C是一种社会意识 D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念和方法 正确答案:B 8.(单选题)我国目前尚无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而是以()为民事基本法律。 A物权法 B合同法 C民法通则 D担保法 正确答案:C 9.(单选题)()是国家安全观的支柱与核心。 https://www.jianshu.com/p/b0ed35862183
6.用法治理念提升法官裁判思维方式科学的司法理念必将引导法官正确法律思维方式的养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的司法理念。法官的裁判思维方式因而必须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指导。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合理借鉴中外法治文明发展的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6/09/id/218801.shtml
7.葛洪义《法律与理性》反法治化思维解析葛洪义《法律与理性》反法治化思维解析 余上云 关于葛洪义教授《法律与理性》一书中消解法治论的表述,不妨从20世纪后20年我国法学研究情况开始:70年代末80年代初,法学界最激动人心的口号之一就是"要法治,不要人治"。许多被人们所尊敬的法学界人士因为其勇于冲破禁区,大力倡导法治而成为时代的楷模。正是在这种风尚的https://blog.csdn.net/feijj2002_/article/details/392843
8.论法治思维的培养论文(通用6篇)(3)如何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重要意义;(5)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6)法治建设的基本关系。难点: (1)如何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2)怎样科学把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3)民主与法制的性质与特征的理解与把握;(4)培养法律思维方式 (5)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uae14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