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逐字稿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初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片段教学

2.内容:

生而为中国人,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面不觉的价值观。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3.基本要求:

(2)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意义;

(3)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4)讲授内容配合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有公民意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

2.能力目标: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内涵。

教学重点: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设置情境:小孟有一天出差,在车站等车的时候遇到一位老爷爷向他求助,老人家说自己外出打工,被人骗了,没钱买票回家,想请小孟帮他凑一凑买车票的钱,小孟没有多想,就拿出了身上的五十元现金给了老人。老人走后,小孟对面座位上的年轻人过来对小孟说刚才的老人是个骗子,此时小孟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因此感到很懊恼。

激发学生兴趣,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1.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1)学生大声朗读课本的第1、2自然段,了解什么是价值观。试着说一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收到怎样的时代、民族的影响。

要求:生朗读课文并自由交流、讨论,师巡视指导。

预设: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价值观也会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会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

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会对它产生影响,还有普遍的社会道德,法律制度。

③还有民族的特点,比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

(2)提问: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形成了怎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要求:学生朗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后回答。

2.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内涵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讨论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要求:生分小组讨论,师巡视并指导,适当提出自己的建议。

预设:(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要将祖国建设成这样的现代化国家,努力实现国力强盛;发扬民主作风,建设民主政治;构建社会文明,现在越来越普遍的文明城市评选就是重要体现;努力实现社会中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我们认为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指引,指引我们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方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公民的个人行为收到道德与法路的约束,其中价值观年更倾向于道德层面。在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公民的个人道德素养要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既是指引,也是目标,更是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就严格遵守的道德规范。

三、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提问:这里有众多的人物肖像。这些人大家都认识吗?

要求:学生小声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有雷锋、焦裕禄、孔繁森、董存瑞等人,当然可能还有几个大家不熟悉的人物。这些人物出现在这里,是因为他们不管生活在革命年代还是新中国,都在自己的战斗、生活中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这些人具体是谁?他们有哪些英雄事迹?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要求:学生自由讨论,师巡视指导。

四、归纳知识,总结全文

提问: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得更加透彻了。既然如此,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对于我们这样的中学生,我们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应该怎样去做,试着从每一个层面,每一个具体要求去考虑,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以及对未来的设想,大家自由交流、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要求:生自由讨论、交流,师巡视。师最后总结。

五、分层实践,布置作业

1.各小组把今天讨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部分,做成黑板报。

2.写一写:当代中学生如何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

试题解析—试讲稿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一个问题:小孟有一天出差,在车站等车的时候遇到一位老爷爷向他求助,老人家说自己外出打工,被人骗了,没钱买票回家,想请小孟帮他凑一凑买车票的钱,小孟没有多想,就拿出了身上的五十元现金给了老人。老人走后,小孟对面座位上的年轻人过来对小孟说刚才的老人是个骗子,此时小孟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因此感到很懊恼。对这件事情,同学们怎么去看待呢?大家可以从小孟的角度、老人的角度或者最后提醒小孟的年轻人的角度等不同方面,来分析一下,说一说你自己的看法。

生1:小孟的做法本质上是好的,遇到寻求帮助的陌生人,我们应该积极伸出援手。乐于助人是美德。

生2:年轻人的做法不对,应该在老人骗钱的时候就揭穿他,不能助长骗人的不良风气。

生3: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应该增强防骗意识、法制观念,减少被骗的情况发生。

生4:老人骗钱的行为本身就违背了诚信的美德。

生5:……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本的第1、2自然段,了解什么是价值观。试着说一说你还能列举出价值观的哪些例子来?

生朗读课文并自由交流、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价值观也会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会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

师:同学们,请大家结合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的时政信息,说一下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收到怎样的时代、民族的影响呢?请第一排的这位同学起来回答。

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会对它产生影响,还有普遍的社会道德,法律制度。

生:还有民族的特点,比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

师:两位同学考虑得很全面。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形成了怎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同学们齐声朗读其内容,预备,开始。

生朗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讨论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可是当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考虑。讨论结束后请个各小组分别选派一名小组代表展示你们的探究成果。

生分小组讨论,师巡视并指导,适当提出自己的建议。

组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要将祖国建设成这样的现代化国家,努力实现国力强盛;发扬民主作风,建设民主政治;构建社会文明,现在越来越普遍的文明城市评选就是重要体现;努力实现社会中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我们认为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指引,指引我们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方向。

师:一组同学分析得很透彻,而且还举出了具体的例子。值得表扬。

师:二组同学学习了一组的长处,同时有自己严密的逻辑思路。我们给他们点赞。

组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公民的个人行为收到道德与法路的约束,其中价值观年更倾向于道德层面。在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公民的个人道德素养要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既是指引,也是目标,更是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就严格遵守的道德规范。

师: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具体到个人应该怎么去做,这样的分析联系实际,更易于理解。三组同学分析得很接地气。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插图,这里有众多的人物肖像。这些人大家都认识吗?

生小声交流讨论。

师:我们可以看到有雷锋、焦裕禄、孔繁森、董存瑞等人,当然可能还有几个大家不熟悉的人物。这些人物出现在这里,是因为他们不管生活在革命年代还是新中国,都在自己的战斗、生活中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这些人具体是谁?他们有哪些英雄事迹?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生自由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得更加透彻了。既然如此,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对于我们这样的中学生,我们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应该怎样去做,试着从每一个层面,每一个具体要求去考虑,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以及对未来的设想,大家自由交流、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生自由讨论、交流,师巡视。师最后总结。

师:这节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在这里老师有几个小任务需要大家完成: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试题解析—答辩

1.说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答案】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水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2.请谈谈你对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性质的理解。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棱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宴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3.说一下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有公民意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

(2)能力目标: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内涵。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教学重点: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

THE END
1.《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简介《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本门课程共六章,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本课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围绕大学生知识、能力和价值目标,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与法治https://mkszyxy.wxc.edu.cn/2012/1024/c5574a60095/page.htm
2.九上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本册教材编写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https://www.meipian.cn/372doca5
3.《思想道德与法治》第六章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是维护人民利益和公民权利的有力武器,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活动规则和行为准绳。我们要在学习法律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时代价值,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https://www.shiganwang.com/qrCode/scanBook?bookId=4729
4.第七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精品教案)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2885784724@qq.com 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115/8001032051006026.shtm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9年修订版)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http://www.nopss.gov.cn/GB/221341/221356/14626828.html
6.德治与法治核心要义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http://www.mzyfz.com/index.php/cms/item-view-id-1548298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思想道德建设【青书学堂】思想道德与法治(直播课)23 第一学期 作业 为了方便日后复习,青书学堂成人大专试题整理,若有未整理的课程,请私信我补充,欢迎爱学习的同学们收藏+点赞+关注!文章内容仅限学习使用!!! 第1题 单选题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https://blog.csdn.net/qq_40602449/article/details/13134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