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考研政治思修法律基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考研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1)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2)培养法治思维,须抛弃人治思维。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在依据上,法治思维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

②在方式上,法治思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③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而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

④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

2.法律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治思维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价值取向是指个人如何看待和对待法律,规则意识是指个人如何用法律看待和对待自己。

(1)法律至上

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法律至上尤其指宪法至上。

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①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②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而多种社会规范又相互矛盾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

③法律的不可为违抗性,是指法律须遵守,违反法律要受到惩罚。

(2)权力制约

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

(3)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它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平等分配和占有。一般来讲,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

权利公平包括三重含义:一是权利主体平等,国家对每个权利主体“不偏袒”、“非歧视”二是想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三是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规则公平是指对所有人适用同一的规则和标准,不得因人而异,包括:①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②法律内容面前人人平等③法律保护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任何人也不会被法律排除在保护之外。

救济公平是指为权利受到侵害或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提供的救济公平。救济公平包括:①司法救济公平,即司法要公正对待每个当事人,致力于实现司法公正②行政救济公平,即政府对需要救济的社会成员提供的救济服务要一律平等,不得区别对待③社会救济公平,即社会对需要救济的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救济服务要一律平等,不得厚此薄彼。

(4)人权保障

①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宪法表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鲜明态度,确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有效机制,明确列出宪法保障的基本人权。

②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宪法有关人权条款的规定一般较为原则,因此各项人权保护的具体事项有待立法机关过立法做出明确规定。

③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然要涉及处置社会成员的利益问题,很容易发生损害或侵犯人权的现象。因此,行政机关是否能够有效地保护人权,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人权保障状况。

④司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既是解决个人之间人权纠纷的有效渠道,也是纠正和扼制行政机关侵犯人权的有力机制。

(5)正当程序

只有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办案,处理结果才可能公正并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程序的正当,表现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方面。

以上为“2024年考研政治思修法律基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内容,祝大家考试顺利,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THE END
1.九上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本册教材编写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遵循生命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和知识的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推动https://www.meipian.cn/372doca5
2.发表文章《法治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来源:《政治与法律》2024年第2期。原刊责任编辑:姚建龙。 内容提要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这一概念提出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在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组成部分;法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标志;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实践的理论表达和学理表征。世界各国法治现代化的“共同特征”http://law.jlu.edu.cn/info/1422/23490.htm
3.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律师普法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如下:1、法治和法律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法治是法律的内容和目的,法律是法治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手段。法律如果只是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就只是法律本身。法律如果想往更深层次方向发展,就必须走法治的道路;2、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法治的表现形式是思想和实践的循环。法律的表现形式是一种https://www.110ask.com/tuwen/18376956243565360855.html
4.法治文化宣传内容(精选8篇)18.大道至简,法行天下;国行法治,民沐惠风 19.安居乐业靠发展,长治久安靠法治 20.法律和人生相伴,法治与文明同在三、德治与法治类(7条) 21.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 22.法治与德治兼举,普法与执法并重 23.诚信树德,法治兴邦 24.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hl9ujq5.html
5.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传讲4A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 B是一种社会制度 C是一种社会意识 D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念和方法 正确答案:B 8.(单选题)我国目前尚无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而是以()为民事基本法律。 A物权法 B合同法 C民法通则 D担保法 正确答案:C 9.(单选题)()是国家安全观的支柱与核心。 https://www.jianshu.com/p/b0ed35862183
6.社会主义法治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依法治国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 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https://wenku.baidu.com/view/016f503ff4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