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关于中小企业的两部法律法规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进一步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国家出台了《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下面和小编

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条例》共29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规范合同订立及资金保障,加强账款支付源头治理。《条例》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要求中小企业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方式、条件和违约责任等交易条件,不得违约拖欠中小企业的货物、工程、服务款项。同时,强化财政资金保障约束,机关、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不得无预算、超预算开展采购,政府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保落实到位,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

二是规范支付行为,防范账款拖欠。《条例》对付款期限和检验验收提出了要求。明确禁止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变相延长付款期限。规范了保证金的收取和结算。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迟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应当支付逾期利息,并对机关、事业单位在公务消费、办公用房、经费安排等方面采取必要限制措施。

三是加强信用监督和服务保障。明确建立支付信息披露制度、投诉处理和失信惩戒制度以及监督评价机制,以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第一条

为了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依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确定的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所称大型企业,是指中小企业以外的企业。

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依合同订立时的企业规模类型确定。中小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订立合同时,应当主动告知其属于中小企业。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有关行业协会商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组织章程,完善行业自律,禁止本行业大型企业利用优势地位拒绝或者迟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规范引导其履行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义务,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第六条

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要求中小企业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方式、条件和违约责任等交易条件,不得违约拖欠中小企业的货物、工程、服务款项。

中小企业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合格的货物、工程和服务。

第七条

机关、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不得无预算、超预算开展采购。

政府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保落实到位,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

第八条

机关、事业单位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应当自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30日内支付款项;合同另有约定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0日。

大型企业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应当按照行业规范、交易习惯合理约定付款期限并及时支付款项。

合同约定采取履行进度结算、定期结算等结算方式的,付款期限应当自双方确认结算金额之日起算。

第九条

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约定以货物、工程、服务交付后经检验或者验收合格作为支付中小企业款项条件的,付款期限应当自检验或者验收合格之日起算。

合同双方应当在合同中约定明确、合理的检验或者验收期限,并在该期限内完成检验或者验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拖延检验或者验收的,付款期限自约定的检验或者验收期限届满之日起算。

第十条

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使用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应当在合同中作出明确、合理约定,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不得利用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

第十一条

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型企业不得强制要求以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作为结算依据,但合同另有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二条

除依法设立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外,工程建设中不得收取其他保证金。保证金的收取比例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将保证金限定为现金。中小企业以金融机构保函提供保证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应当接受。

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在保证期限届满后及时与中小企业对收取的保证金进行核实和结算。

第十三条

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以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变更,履行内部付款流程,或者在合同未作约定的情况下以等待竣工验收批复、决算审计等为由,拒绝或者迟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

第十四条

中小企业以应收账款担保融资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应当自中小企业提出确权请求之日起30日内确认债权债务关系,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第十五条

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迟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应当支付逾期利息。双方对逾期利息的利率有约定的,约定利率不得低于合同订立时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未作约定的,按照每日利率万分之五支付逾期利息。

第十六条

机关、事业单位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将上一年度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合同数量、金额等信息通过网站、报刊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大型企业应当将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合同数量、金额等信息纳入企业年度报告,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第十七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综合管理的部门应当建立便利畅通的渠道,受理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拒绝或者迟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投诉。

受理投诉部门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及时将投诉转交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处理,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同时反馈受理投诉部门。

第十八条

被投诉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投诉人进行恐吓、打击报复。

第十九条

对拒绝或者迟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机关、事业单位,应当在公务消费、办公用房、经费安排等方面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

第二十条

审计机关依法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型企业支付中小企业款项情况实施审计监督。

第二十一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督查制度,对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国家依法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和营商环境评价时,应当将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工作情况纳入评估和评价内容。

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负责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综合管理的部门依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建立企业规模类型测试平台,提供中小企业规模类型自测服务。

对中小企业规模类型有争议的,可以向主张为中小企业一方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综合管理的部门申请认定。

第二十四条

国家鼓励法律服务机构为与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存在支付纠纷的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第二十五条

机关、事业单位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支付中小企业货物、工程、服务款项;

(二)拖延检验、验收;

(三)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或者利用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

(四)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合同约定,要求以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作为结算依据

(五)违法收取保证金,拒绝接受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机构保函,或者不及时与中小企业对保证金进行核实、结算;

(六)以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变更,履行内部付款流程,或者在合同未作约定的情况下以等待竣工验收批复、决算审计等为由,拒绝或者迟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

(七)未按照规定公开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信息;

(八)对投诉人进行恐吓、打击报复。

第二十六条

机关、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一)使用财政资金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未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二)要求施工单位对政府投资项目垫资建设。

第二十七条

大型企业违反本条例,未按照规定在企业年度报告中公示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信息或者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国有大型企业没有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依据,要求以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作为结算依据的,由其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八条

部分或者全部使用财政资金的团体组织采购货物、工程、服务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参照本条例对机关、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军队采购货物、工程、服务支付中小企业款项,按照军队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是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制定的法律。

原标题:《【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关于中小企业的两部法律法规》

THE END
1.法规建设这十年丨加强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黔西南州纪委监委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在全面依法治国条件下进行的,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推进反腐败斗争法治化。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实质是依据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赋权、限权、行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监督、防治腐败。纪检监察机关运用任何一项措施,都必须在依规依纪依法的前提下进行。 http://www.qxnlz.gov.cn/lianzhengyaowen/lianzhengyaowen/2022-07-20/30323.html
2.法律法治法制的区别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法治和法制的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只有不断引导和推动法律的完善和法治的深入,才能为我们的社会建设注入活力和动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55438837734612572.html
3.深入学习法律法规(全文)第一篇:深入学习法律法规 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明确法律进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的目标、任务和责任,为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https://www.99xueshu.com/w/dkbr9ej37msk.html
4.乡村“法律明白人”为法治喀什建设注入新活力今年以来,喀什地区开展多批次专题培训,培育高质量“法律明白人”。 9月13日,疏附县举办“法律明白人”培训班,结合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案释法,讲解家庭矛盾等基层多发频发纠纷的调解技巧,提升“法律明白人”法治素养。 “这次法律培训为我对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方向,我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村里的法治建设中,运http://www.btzx.com.cn/web/2022/9/29/ARTI1664419352328563.html
5.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升法治宣传实效村官频道为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升法治宣传实效,近日,河南省宁陵县局(分公司)聚焦三个“1”,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月活动,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方法,量身定制普法“套餐”,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模式,让普法宣传接地气、入民心。 “1”个主题创作品 “本周,我们法治宣传小组的主题定为《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知识的http://cunguan.youth.cn/cgxw/202306/t20230614_14584163.htm
6.宪法法规《案“鉴”》取材于检察机关办理的典型案件,以“弘扬法治精神 共建法治社会”为宗旨。 漫话《工伤保险条例》 工伤是工作伤害的简称,也称作职业伤害。工伤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由工作引起并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工伤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程序进行认定。一旦发生工伤我们该怎么做呢?漫话《工伤保险条例》https://www.12371.cn/kjjm/xffg/
7.法律法规法治网法律法规法治网,法律法规法治网是一个关注法治宣传、法治政策、法律服务和法治建设的网站,提供法治理念、法律法规等相关信息,帮助用户加强法治意识,了解法治建设的最新进展。,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http://www.flfgfz.org.cn/
8.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是中国国务院设立的机构,负责协助国务院进行法律法规的研究、起草和评审等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协助国务院进行法律法规的立法、修订和解释工作,推动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促进法治政府建设等。该…http://www.hao12306.com/home/6149.html
9.党政办公室政策研究与法规室关于发布《三峡大学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及规章清单》的通知 2024-03-08 关于发布《三峡大学2024年法治工作计划》的通知 2024-03-08 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三峡大学章程(2023年修订)》的通知 2023-11-30 关于印发《三峡大学章程(2023年修订)》的通知 https://dzzf.ctg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