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说课稿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内涵,知道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关系。作为本册教材开篇之课,努力利用好一切教学资源,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律,对法律的权威、作用有一定了解。

根据教材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树立法治观念,知法守法尊法用法,在生活中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2.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法律的含义,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掌握法律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学生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认识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为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意识。

二、说学情

三、说教法

作为一位教师,我深知一点: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以案例分析法为主,以引导启发法和多媒体教学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可以给学生直观感知,开拓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能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说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小组讨论法和自主探究法,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良好的导入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上课之初,我会给学生播放两张图片情景。第一张图片是:学生乘坐大巴去春游。第二张图片是: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去看病。然后提出问题: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谈谈你们的感想。通过这样方式吸引学生兴趣,从而引出我们的课题: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二)新授

1.看一看

通过多媒体展示四张情景图片。图片一:一个女孩拿着自己的照相机拍摄;图片二:一个女孩在开心地上课;图片三:两名学生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图片四:两名学生保护野生动物。这对这四个场景图片提问学生:以上情境中,他们享受了哪些权利和义务你们还知道哪些权利和义务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这一环节通过展示情景图片入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2.连一连

通过多媒体展示书中的活动园:学生阅读书中以下几个情景,并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并且想一想这些情景对应的法律适用哪些领域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

接着,我会继续提出问题:说说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小组讨论后回答。学生发言完毕,最后教师引导总结出: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这一环节通过小组讨论,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方便学生整合思想,发表意见。

3.议一议

学生按照学习小组的形式,分别观察教材上的三组图片,三组图片分别体现了法律某一方面的作用,同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游戏和比赛如果没有规则,会怎么样社会交往如果没有法律,你认为会变成什么样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样探讨法律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小组代表分别发言,教师总结: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法律就像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

这一环节通过前后桌讨论,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法律在我们生活当中的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巩固提高

为了引导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进一步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我会引导学生讨论遇到下面这些情况,你该怎么做情景一:小明在回家路上被高年级勒索,并警告他不许告诉其他;情景二:爸爸就职的公司拖欠工资,家庭入不敷出。学生结合前面的回答,总结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列举法律维护维护权利的途径。

(四)小结

在这个环节,我会引导学生谈谈:“学完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小结完后,我会进行补充,这样能够有利于学生理清课堂知识线索,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五)作业布置

为了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紧密联系生活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将布置开放性作业,学生二选一完成即可:

1.请同学们课后以“我们身边的法律”为主题,设计一份手抄报。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因此,我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清晰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掌握。

THE END
1.法治中国的意义及其实现从以上介绍我们还可以看出:法治虽然是西方文明的体现,但却具有人类社会共同需要的价值。法治不是静止不变的概念,它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当中。法治不仅指形式法治,而且指实质法治,或者说,法治不仅指“法律主治”,而且指“良法主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党的十五大报告关于依法治国的定义,表明社会主义法治除了要包含https://law.kust.edu.cn/info/1127/1867.htm
2.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什么是有意义的?马恩原典导读: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法律的产生、本质和发展规律,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如经济决定法律,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法律的历史性,法律的阶级性,法律与国家的内在一致,私有制下的违法必然等。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承载法律本质的价值观和实现法律价值的法治观,对当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713
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1.1《法律是什么》+《生活与法律》+《法律板书法律是什么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法律规定我们的义务 3.法律与纪律、道德的不同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年级1.2《生活与法律》教学设计课题 1.2《生活与法律》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情感目标:认识到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能力目标:增强对刑法、民法、行政法的理解能力。知识目标:知道生活处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223/6132151224004115.shtm
4.对法律的认识范文6篇(全文)对法律的认识范文 第1篇 正确认识商品房认购书的法律效力及定金 预约的目的在于因有事实或法律上的障碍,暂无订立主契约时,约定将来订立一定合同;目的在于签订本约,而预约合同属诺成性合同而非实践性合同,不受要物约束。关于认购书 一般认为,商品房买卖认购书(以下简称“认购书”)是商品房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签署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o1zbbkb.html
5.正确认识党和法治的关系时政撷英理论频道正确认识党和法治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党和法治的关系问题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这一核心问题包含着法治中国建设过程必须处理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关系等问题。https://www.workercn.cn/251/201502/03/1502031008357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