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传统的深度挖掘中建构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激发起蓬勃生机。”中华法治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千余年不断创新发展。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其着眼于政治治理和文明秩序的构建,既有社会治理的政治维度,又有法律治理的技术维度,还有良法善治的伦理维度,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治文明的深厚底蕴。

建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关键在于体现自主性、原创性。相较于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功实践,中国法学理论研究提出新概念、新判断、新范畴、新理论的能力还有很大不足,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还有所欠缺。建构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就要科学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的内在统一性,立足新时代新实践挖掘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发展具有民族基因、文化根基的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核心精神到制度、文本、技术、话语均为建构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不竭思想源泉和制度素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传统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中华法治文明重视法律对社会的适应性,强调“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在大一统体制下,传统法律注重一体与多元的协调,强调传承与变革的统一。主要体现在:第一,尊重地域差异,在适用统一法制的前提下允许地方立法。如清代以《江苏省例》《福建省例》《治浙成规》等为代表的地方立法,实现了因地制宜的效果。第二,尊重基层社会的自治机制,在一些领域允许乡村自治。宋以后,乡村社会自治功能愈加强化,族长乡绅在纠纷解决等方面具有一定裁断与调处息争之权,乡规民约、家法家教对民众行为起到规范作用,社会自发形成的田土习惯支配民间交易。第三,法律随时代变迁而变革,具有法与时转、与时俱进的特征。如明律较之唐律,在编纂体例与刑罚上的一些变化,与社会形势变化具有重要关联。建构法学自主知识体系,要把握好统一与多元的关系、法律传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内涵。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实现了理念、制度、技术、话语的一体,体现着社会秩序与自然秩序的统一,塑造和凝聚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心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髓,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将为建构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丰厚智识资源和强大文化支撑。

THE END
1.传承与超越:习近平法治用典的传统法律文化意蕴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阐明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主要任务、总体安排、重大关系、重要保障,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最具原创性的当代中国http://www.npc.gov.cn/c2597/zgrmdbdhzdllyjh/zgrmdbdhzdllyjh002/202312/t20231204_433247.html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司法领域中的传承与发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司法领域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夏锦文教授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立足中国、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07/id/7386106.shtml
3.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有我们的历史文化,有我们的体制机制,有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国家治理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有我们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数典忘祖。”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总结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并与我国革命实践中积累的司法经验有机结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法治文明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380495877399687653
4.学习时报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主题重大,意义重大,这次会议最重大的成果就是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个重大理论概念,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研讨交流学习体会,推动做好下一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工作,12月https://paper.cntheory.com/html/2020-12/09/nw.D110000xxsb_20201209_1-A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