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四新”教学困惑应对思考
一、新教材的“四新”
1、理念新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以贯之。新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如七年级上册主题设计体现了友善,公正,平等,和谐、爱国等;七年级下册主题设计体现了公正,法治、自由、平等、爱国等;
第二、中华优秀文化,浸润渗透。
第三、核心素养,着力突出
自2016年9月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后,在国家框架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政治学科的特点,政治学科中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但在初中和小学单科的虽然未有完整的表述,但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无不体现了核心素养的突出。如七年级下册的四个单元,第一单元《青春时光》肯定青春,欣赏青春,引导学生青春成长不仅是身体心理的发展,更是精神思维的拓展,激励孩子们能自信自强,正确面对成长的喜悦与烦恼,不断地自我探索,发现认知自我,青春有格、行有所止,止于至善,拥有向往“至善”的精神追求。增强自主发展的素养;而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继续青春生命成长的主题,引导学生不断创造、积累美好的情感体验,传递情感正能量。从而为形成健全人格,涵养博大胸怀奠基。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引导孩子们在共建集体生活中学会担当,承担责任,逐步增强集体参与意识。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作为法律部分的起始单元,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活动设计,学习法律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树立法律信仰,逐步确立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的责任担当。
“知识本位的学生发展,那是从小蝌蚪到大蝌蚪的变化,核心素养本位的学生发展,才是从小蝌蚪到青蛙的变化”①。新教材更是强化核心素养,淡化学科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第四、育人规律,科学遵循
2、内容新:
第一:新增了对学生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新内容
如七上第八课探问生命,向死而生,生命接续,生命至上,休戚与共章节。在旧教材的基础上以及课标之上增加的新的内容;旧教材没有直接正视死亡,而新教材,对人的肉体生命的有限性,生命不可逆,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向死而生,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生的热爱,并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再如:七年级下册第五课新增了《我们的情感世界》这一内容。情感伴随着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持续且具有稳定倾向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引导初中生的情感在生活经验中不断丰富,深刻,不断创造、积累美好的情感体验,传递情感正能量。
第二现行教材已有内容,有新的编写立意和呈现方式
3、设计新
第一、课题设计新,主旨突出,表达活泼;如七下框题:集体生活成就我;目题:青春点亮生命;教学相长。亦师亦友
4、资源新:
第一、重视人类优秀文化,如在七年级上册《认识自己》的拓展空间中运用了乔哈里视窗理论,来启发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尤其是中华优秀文化,如中华传统的家规家训、如课外阅读建议书单。
第二、直面社会现实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正如中国教科院的王磊老师在新教材培训会上说过,这是一套说真话的教材;说真话需要勇气,需要我们直面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说真话更需要智慧,直面问题不是简单暴露社会生活的阴暗面,而是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要在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中树立起学生相信的能力。正如清华大学回复残疾考生中所说“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我们的道德法治七年级的教材中就有这样的反映现实的资源,如七年级上册《感受生命的意义》中冷漠和关切引用了现实思考中的问题“老人晕倒扶不扶”;同时还有时代榜样引领,如平凡与伟大中的最美巡守园,最美司机;更有体现时代风貌和特点的时事热点,如七年级下册中,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环保法,按日计罚,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等资源。
二、一线教学的“三困惑”
一线教学发现:新教材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孩子们喜欢读,但是也有一些教学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材内容理解方面:
(1)新教材知识点的不明晰,联系不够紧密,同一框题的知识点比较分散,甚至很难把握和归纳知识点。
2、教材使用和落实方面
(1)教材留白的处理方式,拓展空间如何保证落到实处,避免形式化
(2)新教材的材料案列过多拓展耗时过长应该如何处理
3、教学评价方面
(1)、如何有效设计多元评价方案
(2)在中考指挥棒下,若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作为学生道德和法治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方式,该如何解决教学与评价的矛盾?
三,思考解惑
办法总比问题多,能够提出困惑或许就是解决问题的开端。要解决以上三方面的困惑,或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认真研读、挖掘教材,提升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新教材给教师提供出了更高的要求,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能帮助我们科学把握教材,高效有趣的教学。
2、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开发资源
(1)有效把握课程栏目设计
(2)对栏目进行有效的整合、借力
(3)在高效运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更多的生活情景资源,
其次,学校班级生活场景再现,接地气佳。如在《憧憬美好集体》一课中,我们利用我们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资源,学生觉得很亲切。在讲述情绪主题内容时,我们的教学老师向学生推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
再次,学科活动的开展,外化于行。时政讲评,辩论赛等学科活动开展,推动德育教育,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创新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改变过去只注重书面测试,不注重其他测试手段;注重容易量化的目标,不注重不宜量化的目标;注重分数名次,不注重起点和进步等的评价方式,促进评价多元化发展:如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的依据。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对话,获得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开展以核心素养考查立意;思维和能力立意的文化性考试,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考查;加强活动综合实践型试题考查,真正发挥考试指挥棒的正向作用。
新教材于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唯有不断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丰富自身人文底蕴。我们坚信带着情怀,担着责任,用智慧和创新,在新教材的园地里孜孜以求的耕耘,定能收获美丽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