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会计教材建设,它直接关系到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会计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必然影响会计教育改革的成败。对此小编给大家收集了有关财经法规心得的优秀内容,应该能给各位带来帮助。
我们学校在大一开设了会计职业道德这个科目,开始上课时老师就对我们说了,我们是第一届在大一时学习这个科目的学生,从这可以看出学校对我们这一届的要求很高,也很重视,所以更应该用心学习。这门科目讲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中应该遵守的道德标准。所以对于我们会计系的学生,必须好好学习这门科目。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使我了解了这些道德与法律,让我更加知道了以后工作时需要避免的错误。
另外,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也明白了做会计这个职业是要多么的细心,写金额数字时的细心,查票据凭证的认真,对于会计法律制度的严谨,都使我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又更上了一个台阶。因为它不仅考验了我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还考验了我的品格和耐心。
以下的一个案例我又有了一定的体会:
天力公司内部机构调整:会计李某负责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调离会计工作岗位,离岗前与接替者王某在财务科长的监交下办妥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李某在负责会计档案工作后,公司档案管理部门会同财务科将已结账的到期会计档案编造清册,报请公司负责人批准后,由李某自行销毁。年底,财政部门对该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原会计李某所记的账目中有会计作假行为,而接替者王某在会计工作交接时并未发现这一问题。财政部门在调查时,原会计李某说,已经办理会计交接手续,现任会计王某和财务科长均在移交清册上签了字,自己不再承担任何责任。
我通过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上的学习知道了,上面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可知,公司销毁会计档案不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根据《会计法》可知,公司负责人对会计作假行为应当承担责任。原会计李某说的他自己不再承担任何责任不正确,他要承担责任。
会计人员实行回避制度,即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这就大大减少了官官相护的现象,增加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也能避免会计人员在资金方面作假,即上司花公司的钱办自己的事情而不被记录在账簿上面的情况。
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本书,也让我知道了一些我本以为是合法的事情其实并不符合法律规定。就像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的行为;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这些都是我原以为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学习之后才知道,原来这样做也是不合法的。如果没有学过这本书,那么以后我真的在会计岗位工作,我想我就该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了。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八个方面。会计职业道德也有奖惩机制,这就能调动起会计人员在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方面的积极性,也是一个很好的监督会计人员工作是否认真的方法,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它让我知道了要从事会计这项工作必须具备细心、正直、思路清晰、能沉得下、静得下和对数字敏感的特点。这门课程让我对于会计这个职业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它使我明白对于数字,我得时刻打起12分的精神状态。当然,不仅对于这个职业要这么严谨,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件事,都要像对待会计这个职业时一样的认真,细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相信,也许我可能不会是这一行的状元,探花,甚至是榜眼,但我绝对会是一个对得起老板,对得起这一职业的操守,对得起自己的行业精英!
上了一个学期的课,觉得讲课的内容还不错,在期间我也归纳总结出了一些学习的技巧、方法。
3、在最后的考试冲刺阶段,我主要是针对老师说的重点、难点进行过细学习、记忆,并做了题库里提供的题目。老师讲的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授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帮助我们把真正应该熟练掌握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中。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种种的困难、学习挫败,成功后的喜悦……都让我懂得:“不在失败中找借口,只在成功中找方法”。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这么课程在此时也快结束了,刚开始对这门课程我是觉得它往往感到艰涩难懂、繁冗复杂、不易掌握,不过后来经过有那么久的学习觉得也不尽是那样的,下面我就说说对这么课程的总结吧。首先,我要说说我的收获。
1、会计人员一定要精通法律啊。这是最基本的,这样以后在单位中才不会给自己或是单位惹麻烦。
3、会计人员一定要有德要有品。
接着是在学习中的不足。
1、练得太少了,尤其是讲支付结算法律制度那一章,很多日期记得是模棱两可的,有印象就是不能很准确的说出来,概念也是稀里糊涂的,税法这章主要是免税啊、不纳税啊、低税的种类搞不清。
2、回归教材不够导致对知识记忆不够啊。
最后是对学习该课程的一些建议。
2.重视考试。考试不是检验学生知识水平的唯一标准但它是最公平的标准也可以较为客观的`证明自己达到某种知识水平。所以学习本身是为了积累知识、提高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手段,考试可以好好的解决检验学习的成果。所以我认为分多段次考试是很有需要的。
3、重视检查。布置作业是很好的动机,但是不检查我觉得它的作用是为零的。因为惰性是人的天性啊,检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惰性啊。
首先,要打好基础。把每一个会计名词的概念要理解熟透,这非常重要。关系到你以后能否学深会计和熟用会计。有些学生学到最后都学不下,主要还是基础概念没有理解透,这样在以后的经济业务中分不清类别,从而做不好分录,以至于财务管理混乱。
第二,在理解会计理论概念的基础上,要把各章节联系起来,会计各章不是独立的.,而是各有联系,互有逻辑,比如资产负资表和损益表互相连接。
第三,在学习的同时要做一些实践工作,在实践中去理解理论。融贯会通,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并发现工作当中的问题与课本上的理论相对应来解决。
最后,要给自己一个目标,要明确自己学会计是为了什么,是爱好还是谋生,毕竟会计还是一份非常烦锁非常枯燥的工作,要有很多的耐心,责任感和细心。给自己明确一个目标,知道自己要学到什么程度要达到什么目标,然后一步步地去学习工作。毕竟会计这个行业是越老越值钱的行业,但前提还是你专业基础要扎实,理论要丰富。
我们的课程老师彭湘华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在课程最开始的时候她就要求我们要做一个“会计在职人员调查”,其实开始时觉得很麻烦,而且不理解她要我们这样做的原因。但是当我自己真正完成了这个调查后,才发现她让我们调查的原因——从在职会计人员的亲身经历中得到经验,明白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应该注意什么,在现在我们应该学习什么、培养自己那些不足的方面才可以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如鱼得水。她总说我们可以找她,她可以帮我们介绍实习的地方,也会给我们讲一些职场上应该注意的问题。总的来讲彭老师是一位非常真诚且务实的老师。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彭老师是经贸系唯一一个进入第二轮“我最喜欢老师评选”的老师了。她确实是一个值得让人尊敬的老师。不过希望老师您平时可以和我们交流地更多一点额。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二十多年的会计工作生涯使我明白: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应成为我们的主要任务,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纵然有再好理论实践知识也是枉然,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已注入新的内涵,通过中心开展的这次“学规范、重师德、作表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活动,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会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锻炼: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和原则性
二、培养爱岗敬业的奉献服务精神,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培养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以客观公正的.态度面对
财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财务工作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服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由于会计所处的岗位特殊,必须谦虚谨慎,不应有优越感,特殊感。会计还要注意树立自己良好形象;协调部门之间关系时,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虚心求教,耐心商量,在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中,要态度诚恳,平等待人,要热情接待,妥善处理.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会计只有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才能作到实事求是,才能力求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才能作到问心无愧。这也是会计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会计人员如果做不到客观公正,也就无从谈起职业道德。
总之,作为一名现代的会计人员,我们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为单位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选帖不慎,临帖不精
1.如何选帖
选帖,如同拜师,拜字帖的作者为师。要写好字,就要拜名师。名师,才能出高徒。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人人都想进,为什么就是因为有名师。古人云:“取法乎上,而得乎中;取法乎中,而得乎下。”
中国书法有六千年的历史,历代人才辈出。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等古代书法大师,几乎每个中国知识分子都耳熟能详。他们在书法上的造诣,几乎臻于完美,可谓达到了化境。他们的作品历经了一代代文人的精鉴和评定,最后被奉为法帖。而今人没哪个书法家的作品,能真正称得起是“法帖”。显而易见,选帖应该首选古代的法帖。当然这也不是说今人书法就不可学习,而是应该在精研传统之后再吸收现代大师的一些长处。
2.选自己喜欢的法帖。
3.怎样临帖
临帖也叫临摹。临,是照着字帖去写;摹,是用半透明的纸覆盖在字帖之上进行拓写。
临帖是学习前人书法的有效手段,它是通向创作自由的不可或缺的桥梁。只有在临帖这一阶段打下坚实基础,学习到前人创作的经验和精华,才有可能创作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好作品。大多数人虽然都知道临帖的必要性,但是对于临帖本身却未必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书法创作有境界的差别,临帖也存在境界的差别。苏东坡说:“察之愈精,拟之愈神”,意思是说临帖时观察得越精细,临摹出的作品越有神采。临帖境界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以后创作,这一点往往被书法爱好者所忽略。
如何正确临帖大体说来,临帖境界可分为三个层次:“细看”、“精临”、“深悟”。
(1)细看。
细看,就是要对法帖中字的用笔、结构、章法要详察细审,既要在静态上把握笔画形态,又要在动态上理解点画间的呼应关系。在结构上既要看到线条本身在空间中的安排,又要对线条分割平面后留白的分布予以重视,弄懂空间分布之理。而在整体章法上,要注意原法帖的字间行距,欹正关系,疏密等因素。在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是观察能力的提高,要能看出法帖的微妙之处。许多临习者只得粗枝大叶,整体看去,似乎与原帖相去不远,但在细微处则失之甚多,这和抄书并无区别。前人法帖的妙处往往就在一笔一画,甚至一个小动作之中,都是充满神韵的。临帖的时候,眼睛要像放大镜,能够将常人注意不到的细节放大。能否做到“细看”,关系到眼界是否能高,眼不高手必不能高。因此临习者不能盲目机械照抄,应多读帖,多观察。
(2)“精临”
孙过庭说:“心不厌精,手不厌熟”,所谓“手熟”不仅是指临得形似,而且要神似。要做到形神兼备,初临下笔自然要缓慢而精到。久而久之,练到一定程度,熟能生巧,而神采自生。事实上,“精临”对于每个学书者来说固有难度,可这是一切的基础。在众多临习者中,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太多。其原因有二:一是在临习之初,未能做到“眼到”的境界;二是心态浮躁,临摹功夫尚难达火候。
(3)“深悟”
“学而不思则罔”。用心去感悟,感悟点画的形态和呼应,感悟结体的神态和照应,感悟字与字间的动态和顾盼,感悟行与行之间的分布和亲疏,感悟整篇上布阵与和谐。所谓“形似”不过是对法帖外在形态上的深刻理解;要做到对法帖的风格意境和精神风貌的把握,必须“心悟”——去遐想和感触前人在挥毫时的情绪变化、运笔动态及作品内在涵养。所以,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即是说,书法贵在神采,字写出来要有生命,有神情动态;而在字形结构和笔画上精细,却神采不足的,只能算是次一等的水平。一个人如果写的字既有形质之精美,又有神采之鲜活,那么他就等于从古人那里继承到了精华的东西。
二、自己乱画、不临碑帖。
朋友问我:“不临帖能写好书法吗”我说:“不能”。朋友肃然道:“那照你这样说,第一个书法家临谁的帖”——我窘然无语!虽不能回答这“鸡与蛋谁先有”的问题,但不临帖注定学不好书法。
理由有三:
首先,不临帖,就不能从法帖中学到丰富的技法和审美法度,因而自己的俗气无法去掉,随手乱画,没有楷模,没有参照,即使闭门苦练终生,也与书法无缘。
其次,中国书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一代代艺术家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继承前人积累的经验,反复融入自己的审美风格,逐渐形成的具有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又具有丰富细腻技法法则的文化艺术,不了解、或不间接了解中国的书法,是无法从事书法活动的。即使你学习过自己父亲的、老师的、同学的、朋友或者邻居的任何一个人的字,那也是临帖,只不过临的不是法帖而已,这也同样能使你进步,只是这种进步是缓慢的,走了弯路的,但也毫无例外的是对传统书法文化的间接继承。
第三,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不好,涉及到书法的审美原则问题。怎样的书法谓之好,怎样的书法谓之不好好,好到什么境界,差,差到什么程度原因是什么——这都需要有标准。中国书法尽管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却有着相对审美法则。一幅优秀的作品必须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水准:一是对传统书法艺术继承的水准;二是融入的个人审美风格的水准。即所谓“继承和发展”,这是书法作品评定的两个基本标准,其他的细则都是建立在这样的评价框架之内。不临帖,就是排斥传统,不继承传统的书法,在第一关上就失败了,还谈什么好不好呢
三、厚古薄今,或厚今薄古。
初学书法当然必须从古法学起。是否出色地学习传统,决定着你将来的书法根基。然而,学习古法是为了最终创新法,而不是因袭古法,墨守成规。很多人在传统功力方面狠下功夫,甚至于形神精妙、假可乱真的程度,却就是不愿向今人学习,与现代书法老死不相往来,一概斥之为丑书恶札;自己也不曾越雷池一步,更不愿创点新法出来,老是掏祖宗的腰包,以至于半生书匠,一世无成,这叫只继承不创新。相反,现在很多初学者贪功近利,急于求成,置传统于不顾,直取今人的所谓“大师名人”、“大赛金奖获得者”的作品,心摹手追,数月速成,偶或获奖之后便飘飘欲仙,四处招摇自擂,轻蔑传统,口头禅曰:“尔等尽写字,乃书匠耳!余书者,艺术也!”
这两种人,前者犹可成匠,后者则只会走火入魔。
四、只临碑帖、不读碑帖。
五、专事实践、不学理论。
六、闭门苦练、鲜于交流。
真理在辩论中明了,学习在交流中提高。交流不光是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别人看,请别人指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的人在练习书法时,苦坐书房,足不出户,苦思冥想,坚临不懈,虽然有一定的收获,可写的字还是上不了宣纸,做了一辈子的书匠,却不曾真正成为一个书法家。其主要原因,就是不和人交流,独自苦练,直练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直练得井底之蛙看不到天。
七、独守师门、排斥异己。
上世纪末,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风靡全国,他的小说把中国人的尚武精神演绎的栩栩如生。在他的笔下,江湖侠客们谨承师传,固守门户,排斥异己,结果武功平平,难成高手,他们总想称霸武林却屡屡梦幻破灭;而只有像令狐冲、郭靖那样不为门户所困,兼学众家之长的.人,才能最后成为独步武林的武学大师。这种现象,在书法界也是相同的。古人讲,“书临千碑方创体”,这有两个意思:一是强调临写的量要大,二是要广临百家,兼收众家之长。临帖没有量的积累,是不会引起书写质量的飞跃的,《汲黯传》闻名天下,可这样的小楷经典,是作者每日万字的练习量下成就的境界。另一方面,学书法应博采众长,像蜜蜂采蜜一样,采的众花香,酿得绝味蜜,只有“学百家之言”,方能“成一家之言”。学习书法,死守一家之长是没有出息的。
八、停停住住、一曝十寒。
上过华山的人都知道,游人没有挑山工走得快,他们不紧不慢,脚踏实地,虽然来自你的身后,但最终却总在你的前边。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他们坚持不懈,从不间断。许多朋友学书法只凭着一时的冲动的热情,三分钟的热度,文房四宝还没置全,就偃旗息鼓了;有的人则有长远打算,打算用十年来学书法,然而在这十年里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时一丢就是半年,再提笔时觉得毫无长进,兴趣索然,于是乱画一阵便草草收兵。练习书法,一日有一日之功;一日不练,功退三日。像这样一曝十寒的练法,虽然讲起来练字经历了十年,其效果尚不及数月之功,怎能学好书法呢
九、更弦易辙、乱投师门。
当然还有相反的现象,有的人临帖上下了很多苦,也临写得很到位,但又和上边说的相反,从原帖中跳不出来,总是不能摆脱原帖的窠臼。动笔便是颜体,写幅隶书出来让人一看,还是颜体扭捏出来的,好似被颜体洗了脑,以至于终生非颜不书。这也不行,必须在换帖之后坚持临写新帖,直到摆脱颜体的束缚。总的来说,入帖容易出帖难。
十、急功近利、不耐寂寞。
学习书法和学习其他艺术一样,先天的感悟能力和后天的努力学习是同等重要。民间有很多自学成才的高人,他们没有进过科班,但对艺术的敏感和理解会让你惊诧不已。相反,很多所谓科班出身者,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却不思进取,坐吃老本,或中道更辄,弃艺从商,终与艺术绝缘。可见,学习艺术要有痴迷而虔诚的热情,绝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功利上的谋生手段。否则,你肯定会后悔的。后悔什么呢一个是后悔它让你失去了生活的浪漫,浪费了你的青春年华;二是后悔它让你失去了发财和升迁的机遇,而得到的只是苦行僧般的无望的境况。有人说,人家那些大书法家大笔一挥就是几千、上万元,怎么说是苦行僧呢那是因为你只看到了成功后的浪漫,却没有看到“夜阑青灯五更寒”的奋斗之艰辛。急功近利、不耐寂寞的人,是不适合从事书法艺术活动的。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二十多年的会计工作生涯使我明白: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应成为我们的主要任务,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纵然有再好理论实践知识也是枉然,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已注入新的内涵,通过中心开展的这次“学规范、重师德、作表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活动,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会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锻炼: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和原则性。
三、培养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以客观公正的态度面对
财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财务工作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服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由于会计所处的岗位特殊,必须谦虚谨慎,不应有优越感,特殊感。会计还要注意树立自己良好形象;协调部门之间关系时,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虚心求教,耐心商量,在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中,要态度诚恳,平等待人,要热情接待,妥善处理。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会计只有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才能作到实事求是,才能力求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才能作到问心无愧。这也是会计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会计人员如果做不到客观公正,也就无从谈起职业道德。
年初,我报名参加了江苏省邮政理财经理远程培训班的学习。此次培训是针对理财经理岗位人员的一次系统、全面的业务培训。课程设置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包括邮储银行理财业务介绍、金融理财现状与趋势、危机处理、金融基础知识、金融理财计算等共计14门课程。专业并且富有经验的授课教师,结合自身营销经历的解说,使此次培训没有流于形式,真正保证了质量和效果。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理财经理岗位的新员工,我觉得这次远程培训很及时、很实用,因而十分珍惜这次机会。每天坚持上网“充电”两个小时,经过系统的学习,我感到受益匪浅,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丰富了知识,业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经过这次学习,使我对理财经理岗位的认识逐渐明朗清晰,对自己在这一岗位上将来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也有了较为具体的了解。作为一名理财经理,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自己学习到的一系列专业知识,来给客户作资产配置,随着客户财富的不断提升,使我局的中间业务收入不断增加。首先,在每次发售理财产品之前,我先要熟悉产品,把每个理财产品都理解透彻,知道产品的投资标的、投资期限、投资运作方式等,然后推荐给客户,给客户予以解释。其次,前期的宣传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后,就进入了正式销售环节。这是作为销售产品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体现我们理财经理能力的地方。比如:我们要坚定一个信念,就是“我们的产品永远是最好的”,有了这个信念才能非常自信地去销售每一个产品。另外,要学会合理运用我们的一系列理财产品,包括各种基金产品和保险产品。因为我们在销售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所以需要合理运用各种产品去打动客户,通过自身的努力必会使客户接受至少一款产品。
理财经理每天的工作
2、财经时事学习(晨会结束后):了解国内外经济,政治新闻,给客户发财经播报,一般我喜欢在和讯网、新浪财经或路透中文网收集新闻,然后以一句话一个新闻内容的形式发给客户,有几项是固定的,昨日上证指数,黄金及原油的价格,其他再挑各大财经网站的头条新闻一般5条左右。
3、接下来主要是客户维护:打开客户管理系统,一般这些维护可以分两类:
8、夕会:今日工作汇报,明日工作计划。对正在销售的产品进行分析及学习,利用情景演练训练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