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商量”是七届市政协建立的市领导与政协委员面对面协商议政工作平台。该平台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及事关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问题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为市领导与政协委员创造交流机会,在决策之前、决策实施之中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意见参考,更好地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2010年以来,市主要领导与委员们围绕“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股权投资与创新发展”等主题面对面进行协商,生动践行了“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协商民主理念,探索出市委市政府点题交题、政协领题解题的协商实践模式。“一起来商量”协商时机注重时效性、及时性,不求大求全求形式,但求精求深求效果。协商内容重在观点意见上互相碰撞、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形式上不拘一格。同时树立协商理念,平等探讨问题、坦率交换意见,真正商出办法、商出共识、商出感情、商出团结。
委员议事厅
举办87场
530名政协委员参与
2021年在线参与人数超1750万人
单场最高在线参与超过400万人次
“委员议事厅”是市政协搭建的以政协委员为主体、反映界别群众建议、引导社会有序参与的协商议政平台。自2014年2月创办以来,共举办87场,530多名政协委员作为议事嘉宾参与。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扣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通过政协委员的“议”、专家学者的“讲”、职能部门的“答”、市民群众的“评”,使政协委员的议政智慧与界别群众的声音紧密结合,推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的协商民主实践,营造协商民主的良好氛围。七届市政协以来,“委员议事厅”议事形式推陈出新,通过网络直播开启“云议事”新模式,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协同新华网、南方+、壹深圳等中央、省、市媒体融合宣传。2021年,11场委员议事厅在线参与累计超过1750万人次,其中单场最高在线参与超过400万人次,线上线下反响热烈,取得良好效果。紧贴热点,搭建议政建言平台;多方参与,推进协商民主实践;智慧发声,凸显委员责任担当;规范流程,形成协调联动合力……9年来,“委员议事厅”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时代民主协商议事平台。
身边事好商量
2021年,组织3场“商量”
共解决具体诉求21件
惠及群众6万余人
2022年,17场“商量”正在进行中
深聊会
开展“深聊会”70余场
参与委员917人次,市领导48人次
参与市直单位134家次
形成提案5件、社情民意8篇
清单式提案工作
实现“一张清单做到底”
开创提案工作地方标准先河
平均每件提案促成落实的工作
事项从1.6项提高到9.61项
“清单式提案工作机制”是市政协实现提案工作全流程清单式管理的有力探索,核心是编制提案“建议清单”和“办理结果清单”,并运用于提案工作各环节,实现“一张清单做到底”。该工作模式带来了提案工作的极大变化:评价考核从“定性”向“定量”转变;提案办理从“虚功”向“务实”转变;提、办双方从“两张皮”向“一体发力”转变;提案文风从“长篇累牍”向“言简意赅”转变;提案工作从“相对封闭”向“更加开放”转变;提案委从“大包大揽”向“突出重点”转变。2020年,深圳市政协编制并由市市场监管局批准发布《深圳市政协清单式提案工作标准》,开创提案工作地方标准先河,为人民政协制度机制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据统计,2017-2021年,平均每件提案促成落实的工作事项,从1.6项提高到9.61项,提案工作质效得到较大提升。
立法协商
完成22个协商项目
建议采纳率80%以上
全国首创立法协商地方标准
获评2021年度深圳市“十大法治事件”
“立法协商”是在深圳市委领导下,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对市人大、政府拟出台的年度立法计划及重要法规规章开展协商的履职活动。2016年以来,共完成《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立法协商稿)》《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草案)》《深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草案立法协商稿)》等22个协商项目,建议采纳率超80%。立法协商既是实现政协委员有序参与立法工作的途径与方式,又是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重大改革探索,为深圳民主法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上级政协和深圳市委、人大、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该项工作获评2016、2017年度深圳市“十大法治事件”提名奖。2021年,全国首创立法协商地方标准,并获评2021年度深圳市“十大法治事件”。为推动立法协商规范化、标准化,2021年在全国首创《深圳市政协立法协商工作规范》地方标准。
政协热线
累计播出1000期
参与委员超3000人次
与时俱进通过APP进行传播
全网点击量破百万次
“政协热线”是市政协委员与市民群众互动交流的一档广播节目,畅通了政协委员体察民情、倾听民意的渠道,推进了民主监督与舆论监督的有效结合。“政协热线”具有平等交流,发挥政协协商民主优势、传播知识与正能量,汇集民智民意等特点,同时,也是委员表达心声、展现委员履职水平和风采的平台。“政协热线”每周六上午11点在深圳广播电台89.8新闻频率直播,并通过“壹深圳”和“深爱听”等APP同步播出,每期30分钟。2000年9月开播至今,累计播出1000期,参与委员超3000人次,全网点击量破百万次。
委员工作站
市政协各专委会委员工作站8个
界别委员工作站33个
区、街道、社区委员工作站110个
全市共建委员工作站153个
“委员工作站”是市政协延伸委员履职触角、拓展履职渠道搭建的新平台、新载体。通过组织委员入站履职,推动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强化委员与界别群众的联系,有效提升政协协商服务基层治理效能。委员工作站为各级政协委员了解基层、收集社情民意、开展提案调研,围绕基层群众难点、堵点、热点,开展协商议事提供了载体,同时也是委员发挥特长优势,为基层出谋划策、宣传引导、服务群众的平台。参加委员工作站活动,有助于委员强化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助于委员相互学习、自我提高;有助于委员密切与基层的联系,更加深入了解民情民意,各方反应很好。深圳市政协高标准建设“委员工作站”,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履职阵地,将辖区内的全国、省、市、区政协委员编入工作站,使政协工作沉到基层、融入群众。目前,全市共建委员工作站153个。其中,市级委员工作站2个(前海、深汕特别合作区),市政协各专委会委员工作站8个、界别委员工作站33个,还有110个区、街道、社区委员工作站。2021年7月,“深圳大学政协委员粤海工作站”获全国“杰出委员工作室(站)”荣誉称号。
委员讲堂
共举办277场活动
212名委员担纲主讲
观看人数超过1450万人次
“委员讲堂”作为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新担当新作为的重要窗口,利用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解读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充分发挥了正面引领、凝心聚力的作用,成为广泛联系界别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传播政协声音、讲好政协故事的重要平台,得到社会各界好评。2014至2022年5月,深圳市政协共举办277场“委员讲堂”活动,212名委员担纲主讲。历经8年,“委员讲堂”已深入深圳社区、工业区、书城、图书馆、学校等,与市委宣传部“市民文化大讲堂”、前海管理局“前海讲堂”等全市讲堂品牌强强联合,深受市民朋友喜爱。2020年,首次尝试在线直播,借力新媒体平台,活动受众面不断扩展,线上线下观看人数累计超过1450万人次。
深圳口述史
紧扣改革开放精彩实践让文史作用“实”起来
丰富表现形式让文史资料“动”起来
拥抱新媒体让文史精品“火”起来
深政学堂
举办3期活动
每期活动均有200多名政协委员参加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
“深政学堂”是七届市政协为帮助委员把握大势、聚焦中心工作履职而打造的学习平台,围绕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邀请专家学者宣讲解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创办以来,共举办3期“深政学堂”,每期活动均有200多名政协委员参加。“深圳学堂”已邀请多名专家教授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主题宣讲、《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解读、“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专题辅导。
政情通报会
拓宽沟通渠道
促进政府机关改进工作作风
实现了知情议政“零距离”
“政情通报会”是市政协定期邀请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向政协委员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重要平台,帮助委员知情明政,更好提高履职成效。活动拓宽了政府部门与政协委员之间的沟通渠道,促进了政府机关改进工作作风,实现了知情议政“零距离”。同时,活动还引导委员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国家战略积极履职,为深圳改革发展作出新贡献。2021-2022年,深圳市政协举办两场“政情通报会”,向委员通报了深圳市“十四五”规划制定主要情况、前海深化改革情况、我市疫情防控总体情况,解读《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深圳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政策,介绍如何运用“深i企”平台一站式申请享受惠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