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域文化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是服务人民群众,助推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安徽地域文化的角度,通过以皖中“六尺巷”、皖南“作退一步想”、皖北“一杯茶”等调解工作法为例,坚持地域文化和建立人民调解品牌、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方法、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相结合引发思考,要不断深挖地域文化内涵、创新调解文化载体、建立调解宣传队伍,用数字赋能助推调解,为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域文化推动人民调解工作
一、安徽地域文化对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创新的重要意义
二、安徽地域文化对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创新有益实践
安徽地理位置特殊,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的核心位置,它犹如一座桥梁,将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紧密相连。这里是南北文化的交汇点,各种文明在这里相互碰撞进而逐渐演变,各类文化源远流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明积淀,使安徽地域文化各具特色,经过漫长的演化逐步形成为徽州文化、淮河文化和皖江文化等地域文化。文化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重要内容、重要支撑和重要力量。安徽多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研究、阐释安徽地域文化价值内涵,注重从地域文化中汲取精华,结合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建立符合地域特色的人民调解工作品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安徽传统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以文化精神凝聚人心,塑造了良好的乡风民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有助于加快构建人民调解工作新格局,这对于建立健全基层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细致地做好社会矛盾纠纷的多元调处和化解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坚持地域文化和创建人民调解品牌相融合。
通过培育和弘扬地域文化,能够在区域内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和群众集体认同感,从而形成最广泛的共识,促进内部秩序的和谐,维持内部秩序的稳定,创新推动与人民调解工作品牌相融合,进而有序推动社会治理。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桐城市六尺巷典故家喻户晓,“六尺巷”作为桐城地域文化的载体,其流传下来典故中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桐城市各级调解组织积极将六尺巷典故中的“礼让”精神引入到纠纷调解工作中,善于运用六尺巷典故寓意化解矛盾纠纷,提出“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后在全市推广,经过4年多的打造,推动“六尺巷调解工作法”提质升级,逐步形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打造以“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为基本内涵、以“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为主要体系、以“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平安不出事”为总体目标的基层治理品牌。据了解,自“六尺巷工作法”推广实施以来,桐城市的矛盾纠纷不断减少,调解成功率、案件撤回率、群众安全感以及政法满意度逐年提高,整个社会治安保持了持续和谐和稳定的局面。
“六尺巷工作法”是地域文化和创建人民调解品牌相融合的示范典型。桐城市深挖本土文化,讲好自己的故事,用典故中所蕴含的人文道德观念,使群众自觉践行谦和礼让的价值观,让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群众观念,巩固内在秩序的发展。
2.坚持地域文化和总结人民调解方法相糅合。
“作退一步想”是徽州文化精髓的重要内容之一。清代古人胡文照曾担任开封知府,他在担任官职期间,利用“君子有九思”中的“作退一步想”思想,巧妙地解决了矛盾,取得了显著的地方治理成果。他运用迂回进取的方式,展示了他的卓越才华和智慧,同时也为后人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借鉴。
“作退一步想”,浓缩了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和通达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徽州人注重自律、崇尚礼让、豁达通融、慎纷息争的人生智慧。黄山市聚焦诉求多元、纠纷难解困境,将“退”的精髓融入调解实践,在基层成功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用“退”回归理性。从“作退一步想”提炼“听、理、劝、借、退、和”六字调解法,发动基层干部、乡贤“五老”“两代表一委员”等各方力量,通过“细听陈述、理清症结、悉心规劝、借古喻今、各退一步、握手言和”让当事人回归理性,不追求单方面的绝对优势,以和谐的方式解决问题。
地域文化的传播更易于被民众所熟悉和接受,“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法就是通过巧妙地运用当地地域文化中的核心要素“退”,不断发展延伸提炼,用六字调解法来解决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从而成功地将许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3.坚持地域文化和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相结合。
临涣镇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这里的居民有自己独特的茶饮文化,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临涣茶馆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地司法局充分利用临涣镇独具特色的“有理进茶馆说”的传统文化,将人民调解工作与茶馆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茶馆调解工作模式。喝茶悟道,茶禅一味,当人民调解遇到了茶文化,也就悟出了自己的道,就是“一杯茶调解法”。在小小的茶馆中,茶馆的客人们纷纷变身为民间调解员,就各种矛盾与纠纷展开讨论交流。他们相互倾听,言辞间充满人生经验和智慧,将焦点逐渐聚焦在问题的核心。在茶馆里,当事人逐渐平静下来,情绪得以缓和。经过众人的劝说,一件件纠纷得到了满意的解决。
茶馆因评理说事的特殊氛围而备受推崇。调解员们灵活运用以茶暖人心、以茶说人生、以茶述纠纷、以茶找支点、以茶拆面子、以茶置梯子、以茶达协议等七个步骤的“一杯茶调解法”,让传统文化创造性地与人民调解工作结合,把矛盾纠纷及时转到茶馆调解,使茶馆文化被赋予了新时代的使命。
三、安徽地域文化对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创新的思考和启示
传承和发展安徽地域文化,创新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总结皖中“六尺巷”、皖南“作退一步想”、皖北“一杯茶”等调解工作法参与基层治理的工作经验,主要是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结合地域文化抓好创新宣传人民调解工作载体建设,让地域文化能深入基层群众的内心,发挥以化育人的社会治理效应,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和时代特征的创新型文化强省,做好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构建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
3.建立调解宣传队伍。及时充实、完善和调整本地人民调解队伍,优化年龄、文化结构,吸引更多政治素质过硬、熟悉调解业务、热爱调解工作、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加入调解员队伍,不断提高调解专业化水平,打造专业化队伍,切实增强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积极从当地退职村干部、“五老人员”、乡贤中进行选聘,选配出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热爱人民调解工作,能够用心用情、尽职尽责开展好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注重将调解员的地域文化素质和业务培训相结合,建设一批懂文化、重业务的调解专业人才,达到弘扬地域文化宣传和完善社会治理的双重目标。
4.数字赋能深入助推。聚力数字应用,赋能人民调解高效服务加速度。将地域文化和人民调解工作深度结合,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民调解线上宣传。推行“互联网+人民调解”,创新调解场景应用,推动线上调解程序升级,进一步扩大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信息平台应用范围,提高人民调解数字化工作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推动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