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生论文(精选5篇)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摘要页置于封面页后。

中文摘要一般为300汉字左右,用5号宋体,摘要应包括关键词。

[论文摘要]初一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因此,教师要从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上、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是要有一个时期的过度期,因为小学时接触的数学全都是以数字为主,但到中学以后就是代数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转变,即内容拓宽、知识深化,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许多学生适应不了这种转变,必将影响学习成绩。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1.培养预习方法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小学不习惯预习,初中学生预习很重要,指导学生应,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要有目的地去预习,使学生有的放矢。

2.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对每堂课的只是体系有清晰的认识过程;(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尤其要掌握数学思想。(5)听好课后小结。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教师指导在看书,笔记,慢慢琢磨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指导学生做到:(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课后要花大力气辅导,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1.讲授式

对新生讲清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2.交流式

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从而教师也了解了本班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相互适应。再说学生们也互相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3.辅导式

简介:

本书分为三篇,上篇<学术论文写作基本知识>面向所有研究生及学术论文作者,介绍学术论文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学术论文规范化与标准化的意义,对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概述。中篇<社会科学论文写作与规范>主要面向文科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下篇<自然科学论文写作与规范>主要面向理工科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内容不局限于写作层面的技术问题,而是深入到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层面,向学生讲解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注重实例分析,力戒理论空谈,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目录:

前言

上篇学术论文写作基本知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术论文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学术论文的分类

第三节学术论文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第四节学术论文常见问题概述

第二章学术论文的选题

第一节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选题的类型

第三节选题的原则

第四节选题的价值

第三章学术论文的文献资料搜集

第一节搜集文献资料的意义

第二节搜集文献资料的工具

第三节搜集文献资料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搜集文献资料的方法与技巧

第四章学术论文的发表与著作权保护

第一节对发表媒体的选择

第三节中的著作权问题

第四节论文数字化传播中的著作权问题中篇社会科学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

第五章社会科学论文中常用研究方法分析

第一节研究方法的确立

第二节思辨研究方法应用分析

第三节实证研究方法应用分析

第四节解释研究方法应用分析

第六章社会科学论文的结构

第一节结构设计原则

第二节结构设计框架

第三节层次与段落结构

第四节内文细节设计结构

第五节硕士学位论文结构要件

第七章社会科学论文的常用写作方法

第一节议论的写作方法

第二节证明的写作方法

第三节驳论的写作方法

第四节说明的写作方法

第八章社会科学论文的规范化

第一节摘要的写作与规范

第二节关键词和分类号标引规范

第三节参考文献与注释的规范

第四节图表的应用与规范

下篇自然科学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

第九章自然科学论文常用研究方法分析

第一节实验研究法应用分析

第二节灵感思维法应用分析

第三节假说研究法应用分析

第四节观察研究法应用分析

第五节类比研究法应用分析

第十章自然科学论文的结构

第一节理论型论文

第二节理论应用型论文

第三节实验型论文

第四节观测型论文

第五节综述型论文

第六节硕士学位论文

第十一章自然科学论文写作方法

第一节引言的写作方法

第二节正文的写作方法

第三节结论的写作方法

第四节英文内容的写作方法

第十二章自然科学论文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第一节题名、层次和作者署名的规范

第二节关键词和分类号的标引规范

第三节图表的应用与规范

第四节单位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第五节量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第六节数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用法

[关键词]旅游管理;酒店实习;教育管理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的内涵及意义

酒店实习,是指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实习单位和实习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由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组织安排,也可以由实习生自主选择在酒店的一些岗位上进行见习和实习。

对于中、高职院校来说,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可以归纳出教学环节中的缺陷与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的酒店实习也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特色,能密切校企关系,实施以市场为需求的办学宗旨,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对于酒店面言,利用实习生资源第一可以降低管理成本费用。第二可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三可以充实酒店的人力资源库。对学生本身来说,酒店实习第一可以促进学生技能及管理理论的学习与巩固,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第二可以促进教学与育人工作,培养并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一)实习生的心理问题

一般在准备阶段,实习生的心理容易产生波动,会在一开始就对实习产生抵触情绪。酒店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在分岗前会根据每个实习生的外貌、身高等外在条件将实习生分配给餐饮、客房等有一定区别的岗位。这种分岗使得实习生间外形差距更突出,实习生觉得不公平,进而产生失落感影响正常工作。

熟悉流程阶段是指实习生从开始被分配单独的工作并独立完成工作到通知实习结束前,这个过程实习生容易产生浮躁情绪。工作流程逐步熟悉以后,实习生们会发现酒店服务工作无非就是一种机械的、枯燥无味的、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专业知识大多用不上,随着实习的进一步深入,实习生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心都会受到影响。

结束阶段是指实习即将结束,这个阶段实习生对社会认识更加深一步,对金钱的观念也发生一定程度改变,许多实习生会觉得其劳动付出与实际报酬不对等。

(二)实习基地选择问题

旅管专业学生实习不是一项短期行为,实习基地选择的意义不言而喻。实习酒店如难以落实、实习基地难以稳定或落实稳定的实习基地并不理想,或把实习生仅等同于廉价劳动力来“灵活”使用,这与学校制定实习生实习的初衷与目标意义将完全相反,选择这种实习基地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实习效果,对企业、对学校、对实习生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实习管理制度问题

近几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实习管理制度方面的内容先后开展了一些研究。例如,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几位学者在分析中制定了相应的实习考核目标和评分标准,并设计了如下表格(如下)。

这个考核量表对完善实习管理制度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但这样的表格仍然显得比较简单,仍存在着许多不足,是酒店实习管理制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1.开好实习动员会,让实习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实习生要学会正确处理好内部与外部人际关系

为了克服不利心理因素造成的影响,实习生自身应树立全局观,克服自私狭隘等心理,对酒店员工与领导要以诚相待,多干活少说话,工作中不偷懒,给人留下诚实可信的印象,冷静处理问题不与他人发生冲突。摆正实习的心态,不要患得患失因小失大,要学会忍耐,学习别人之长,努力改正自己不足,让“批评责难”退却,让“互相责难”出局,让“怀疑嫉妒”靠边,创造一个和谐的内部环境。学习处理好外部关系即处理好服务对象与其他部门关系,实习生应融入实习酒店氛围中,将自己看成是其中一员,重视给宾客的第一印象。

3.企业实行“匹配式”管理

酒店的实习生来自不同的院校,年龄层次、理论知识和技能构架不同,实习目的也各有不同。如酒店忽视实习生不同教育水平和年龄结构而不分层次进行管理,只会压抑大实习生的实习心理进而导致其产生对酒店管理和酒店行业的反感情绪。因此酒店有必要做好实习生“匹配式”分配与管理,即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实习安排,同时也要配合校方做好实习生的心理管理。

1.实习基地的选择应该具备相应的条件

(1)管理正规严格,具有较高的档次

选择档次较高、管理较好的企业,更易加深实习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尽量选择三星级以上的酒店,便于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使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2)客源较充足、稳定

选择在客源充足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生在繁忙的接待工作中,更易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更好的学习掌握服务技能,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3)愿意支付合理的费用及有相应合理的福利政策

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很多时候实际上是承担了与企业员工同样的工作,如果没有报酬或报酬过低,都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工作与学习。酒店为实习生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可以使实习生们更容易获得工作的快乐感和满意感,为酒店节约大量的经营成本,减少酒店由于实习生带有不良情绪而影响工作的机会成本,也减少了酒店由于实习室对工作环境不满而流失造成的重新招聘人员的交易成本,同时这也是酒店人性化管理最为深刻的体现之一。

2.学校应与实习酒店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

3.转变寻找实习基地理念,寻求双方共同合作基础

实习单位难以落实,实习基地难以稳定是目前各高校普遍遇到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他们害怕这些刚刚踏上社会没有经验的实习生会给他们的企业带来麻烦。其实校企双方还是有许多合作基础的。企业经营有旺淡之分,工作有忙闲之别,这表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也有缓急之时,这就为校企在实习生实习上的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1.修订酒店专业实纲

2.健全考核评定制度

根据每次实习目标,个性化制定考核项目,实施实习达标管理。

3.学校的评定制度应与酒店相应评估制度衔接

一般的,酒店都会设立实习院校档案记录或保存各校的实习生管理与评估制度、实习生手册样本、实习生表现总体情况等,实习结束后,实习酒店会表扬优秀实习生并把每位实习生的工作表现记入档案和学校的实习生手册,学校可以此为依据,结合实习生的在校表现给出公平恰当的实习成绩,从而进一步完善实习管理制度。

4.配备专业指导老师

教师准确、及时地指导,除了表现在清楚的布置实习任务,恰当的分配实习单位及安排实习岗位外,最重要的是做好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具体来说,就是要及时了解实习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及时帮助实习生解决业务上的各种问题,指导实习生利用接触实际的好机会深入研究问题等。同时,要帮实习生尽量解决困难,教会他们自我保护的措施,帮助同学门顺利度过疲劳关,这样他们就能一直保持很高的实习积极性。超级秘书网

四、结语

总之,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在整个旅游管理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实习生、学校还是对酒店企业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加强学校的教育和实习期间的管理,密切学校和酒店以及实习生的联系,及时处理实习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实习环节,才能使实习工作顺利完成,才能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才能为酒店输送合格的高技能实用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福英,刘涛:高校饭店管理专业管理实习探讨

[2]唐俊峰,浅谈酒店如何做好实习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吴水田,浅谈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中的几个问题

[4]刘秀珍,从“逃兵”到“精英”酒店实习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5]孙杰,浅谈饭店实习中的人际关系

[6]费寅,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问题的若干思考

[7]黄明超,邓长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改革探讨与研究

[8]湛世龙,黄国良,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

一、文化生态学的起源

早在1870年,“生态”一词就被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使用,当时主要是指生物的聚集。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文化地理学之父卡尔苏尔从景观出发,研究文化景观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并对文化生态学的方法论进行了探索,创立了“伯克利学派”,又称“文化生态学派”。1921年,美国学者卜欧克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首先提出了“人类生态学”(HumanEcology)这一学术术语,他和伯杰斯开始在芝加哥大学带领研究生展开对该问题的研究,被称作是城市科学的“芝加哥派”。[1]同时,美国人类学家弗兰兹博厄斯和克罗伯提出了文化的“环境决定论”和“环境可能论”,为文化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生态方向。目前学界比较认可的观点是,文化生态学诞生于美国,由美国人类学家J.斯图尔德提出,他在1955年出版的专著《文化变迁理论》中完整地阐述了文化生态适应理论。在该书中,斯图尔德认为文化变迁就是文化适应,这是一个重要的创造过程,称为文化生态学。[2]这一观点的出现也被认为是文化生态学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文化生态学比较重要的观点是“文化生态适应”理论、“文化核心”与“文化余留物”理论。

二、文化生态学的发展

斯图尔德正式提出文化生态学的整个50年代,文化生态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人类学领域,并且没有形成一套正式的方法论和学科范式。直到60年代末,在斯图尔德的影响下,三部重要的文化生态学著作问世,即R内廷的《尼日利亚的山地农民》、R拉帕波特的《献给祖先的猪》和J贝内特的《北方平原居民》。这些著作丰富了文化生态学的内容,界定了研究范围。

70年代,霍利对赞比亚的多加人继承模式的变化进行研究,哈里斯提出“文化唯物论”,这些文化生态问题的成果,大大地深化和拓展了斯图尔德的研究。[3]在这段时期,文化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也开始扩宽,如加拿大心理学家伯里认为,生态背景与社会政治背景通过人类的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发挥作用,人类个体接受生态影响、遗传传递、文化传递及文化融合等的作用,产生可观察的行为和可推测的心理特征。[4]

80年代,美国学者哈里斯创立了文化唯物主义,并出版了同名著作《文化唯物主义》,这标志着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哈里斯的文化唯物主义主要强调“基础决定论”,即基础结构决定结构、结构和上层建筑构成文化体系。[5]

90年代,美国学者罗伯特F墨菲指出,文化生态理论的实质是指文化与环境(包括技术、资源和劳动)之间存在一种动态的富有创造力的关系。[6]同时期,文化生态学也成为了美国人类学系和人文地理系的核心课程。1994年,芬兰总统M阿赫蒂萨里在国际传播研究年会的致辞中首次用“文化生态”来表现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的严重问题以及在“信息有产者”与“信息无产者”之间不断扩大的差距。[7]1995年,日本学者发起了关于文化生态学的国际研讨会,并于1997年出版了D克里克的《文化生态学:文化中的传播》。1999年9月在吉隆玻召开了“文化生态学国际讨论会”,来自亚洲和欧美等国的学者分别对本国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交流。

三、文化生态学在中国

四、文化生态学对地方文化资源的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深刻认识地方文化资源的本质与特征

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在长期的历史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如燕赵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等等,就是不同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态学的视野下研究不同的文化,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文化的整体性、延续性和发展性。

(二)有利于提高对地方文化资源保护的意识,使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三)有利于提高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率,防止出现庸俗化开发

纵观我国现在的文化资源开发现状,无不是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主体。这种资源依托型开发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对资源无节制地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资源的重复浪费。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庸俗化开发,如对古镇的开发,全国各地的模式如出一辙,毫无新意。

参考文献:

[1]邓先瑞.试论文化生态及其研究意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94.

[2]江金波.论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发展与新构架[J].人文地理,2005,(04):119-120.

[3]戢斗勇.文化生态学论纲[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4,(5):2-7.

[4]侯鑫.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研究[D].天津大学,2004.

[5][美]马文哈里斯著.张海洋,王曼萍译.文化唯物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83.

[6][美]罗伯特F墨菲.文化与人类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79.

[7]黄育馥.20世纪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文化生态学[J].国外社会科学,1999,(06):22.

[8]江金波.论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发展与新构架[J].人文地理,2005,(04):120.

[9]江金波.论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发展与新构架[J].人文地理,2005,(04):122.

THE END
1.法律论文范文(通用7篇)法律论文范文(通用7篇) 篇1:法律论文范文 大学生如何加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当孩子出世时起,就具权利能力,与父母之间形成抚养与被抚养的关系…… 当你牵着自己的另一半走入婚姻的殿堂,你们的爱已不再是随意的口头承诺…… 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你想到的是法律能给予你什么样的救济…… 当参与经济活动时,每一份合同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41921lz.html
2.关于法律的毕业论文标签:法律毕业论文 时间:2021-06-19 【yjbys.com - 法律毕业论文】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生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要怎么写好毕业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大法律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https://www.yjbys.com/file/guanyufalvdebiyelunwen.html
3.学法律毕业论文范文3篇学法律毕业论文范文3篇 学法律毕业论?范?3篇?学法律本科毕业论?参考题? 法律本科毕业论? 1.论罗马法的基本精神 2.西?法治?明的特征 3.罗马法的复兴 4.中世纪商法及现代民商分?传统 5.雅典宪法的民主内涵 6.?陆法系的演变 7.英美法系的演变 8.英国信托制度的发展及意义 9.判例法https://wenku.baidu.com/view/326c0cc713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5.html
4.专科法学论文范文6篇(全文)本文结合相关的经济法概念,认为,经济法主体体系,是在一国的经济法的基本框架内,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和归纳所形成的各类经济法主体,基于各自在本国经济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模式。 【关键词】经济法 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主体 经济法主体体系 法律论文 对经济法主体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uiq1vsj.html
5.法律事务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法律事务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第1篇 第2篇 第3篇 第4篇 第5篇 更多 顶部 目录 第一篇:法律事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第二篇:08法律事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第三篇:法律事务专业与社会工作专业2014年毕业论文共选题目 第四篇:法律毕业论文题目 第五篇:法律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参考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http://www.ycd999.cn/detail_content.php?db=mflw&id=1244
6.2024年最新收集的各种毕业论文和学术网站汽车abs毕业论文1、优秀论文杂志 http://www.interpapers.com/kj/ 以科技类为主。 2、硕士论文资料网 https://www.liuxuelw.com/shdxsslw/ 以财经经济管理类为主。 3、法律图书馆 http://www.law-lib.com/ 文如其名。 4、法学论文资料库 http://www.law-lib.com/lw/ https://blog.csdn.net/charliezhao2014/article/details/141369721
7.法律专业毕业论文8000字范文.docx法律专业毕业论文8000字范文 法律8000字毕业论文篇1:《浅析法律信仰形成的法律基础》 摘要 法律信仰作为法治国家的精神基础在依法治国的当今无疑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法律信仰和良法定义的界定、哪种法律才能被信仰的阐述,阐释了良法在法律信仰形成中的用途。 关键字 法律信仰 良法 功效 一、前言 依法治国作为国内的基本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428/6043131152004141.shtm
8.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篇二: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著作类: [1]孙孝福:《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运行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孙长永:《侦查程序与人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3]胡锦光:《当代人权保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陈永生:《侦查程序原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http://lunwen.cnrencai.com/cankaowenxian/729999.html